那些35岁之后逆袭人生的人(一个普通85后的人生洞察)

高考是许多中国青少年的必经体验,是一场三年紧急备战的最后决战,是过去12年中小学学习的最终检验这里有辛酸、苦闷、汗水、欣喜、遗憾……,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那些35岁之后逆袭人生的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那些35岁之后逆袭人生的人(一个普通85后的人生洞察)

那些35岁之后逆袭人生的人

高考是许多中国青少年的必经体验,是一场三年紧急备战的最后决战,是过去12年中小学学习的最终检验。这里有辛酸、苦闷、汗水、欣喜、遗憾……

在信息严重不对称、填报志愿和录取机制不太友好的情况下,报考录取扎堆和爆冷的情况频繁发生,由于外省高校在本地招生的计划指标往往只有几十至几百人,每年录取分数线波动巨大,敬那些报考外省高校的本地学生,你们是真勇敢,因为你们的存在,本地大学分数线才能稍微降一点。但趋利避害的心理大家都有,2004年恰好是大家扎堆报考本省高校的年份,录取分数总体相比上一年提高10~20分。而第一梯队的外省浙江大学在湖北投档线爆冷降至561分(第一批本科录取最低线),也就是说高分的怕扎堆不敢报,低分的自知没戏不可能报,浙江大学当年在湖北没招满。实力相当的武大、华科最低投档线在610分左右。待全国各大高校录取分数线公布后,我发现只有10所学校分数线高于我的总分,高高在上的武大、华科也可以通过共建生录取,然而,在当时情况下,我不得不稳妥地选择一所全国排名40~50名的学校。

入学当天,我爸令我以外地提出要大包小包地送我去学校,出发前,他和我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影响着我未来数年甚至十数年的人生轨迹。他说道:有两点要注意,第一是在大学里要积极争取学生干部的机会,锻炼组织和表达能力,这方面你在初高中是绝对的短板。第二是在大学里如果谈朋友,不要找同岁或年长的女生,因为在漫长婚姻生活里,女人容貌和生理机能变化大于男人,从婚姻关系长久和谐的角度考虑3~5岁的年龄差距是比较合适的。

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月,是在军训中度过的。相比高一9天的魔鬼军训,大学长达一个月的军训,虽然时间更长,但强度简直可以用“弱鸡”来形容。高中男女分开训练,大学则男女一起训练。树荫下,男生们唱着军歌,打量着周围女生,吹着小风,憧憬着未来的大学生活。

理工科专业男生多女生少是普遍现象,我们班34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8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总比隔壁机械专业一个班3名女生要和谐一点。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班8个女生平均颜值是高于周边班级的。在大学第一年里,班上的男生女生都比较活跃,好像是有意在心仪的异性面前表现似的。这种现象在大二和大三慢慢降温了,原因可能是班里的女生陆续都脱单了。似乎观众没了,演员也就撤下了节目。

大学最后一年,考研和找工作成了同学们的主旋律,毕业前夕,本专业两个班级在学校门口的九龙大酒店吃了散伙饭,啤酒不知道喝了多少瓶,大家都放开了喝,诉说着过去四年里的难忘记忆。那些一起夏天睡楼顶的日子,那些挂科补考的日子,那些通宵升级的日子,还有那些郊游的日子。大家都知道,过去四年的陪伴即将结束,未来有些同学将会多年不见,甚至可能今生都难有机会再见到。离校前最后一天的晚上,女生组团来到男生宿舍,宿舍管理大爷破例让女生进来,大家4人一桌打起了升级。我跟对桌的女生好像很有默契,一晚上赢多输少,遥遥领先。印象中那天打到了转钟才意犹未尽地散场。离开学校的那一刻,仿佛第一次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在昨天。原本天真地以为是命运将志同道合的我们从天南海北汇集到一起,后面回想,其实是系统将高考分数接近的我们组织到一起,经历一个模拟社会打怪升级的过程,然后各自奔向天南地北。每个人的家庭背景、财富基础、努力程度、眼光思想等都有巨大差别。

毕业10年后再相聚,只能勉强凑够过半的同学返校参加,当然10年后能办成这次聚会已经十分不容易。许多班级可能永远没有这个机会办一次聚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