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土鸡蛋哪里最正宗(寻味日记小城兰溪最爱)
兰溪,是座小城。每天清晨醒来都会有新鲜的感觉,在这座小城生活的20年,一些东西慢慢融进了我的血液,鸟叫、蝉鸣、自行车铃、菜农的叫卖……空气中满是油条、大饼、粿、豆浆、豆花的香味。路上的行人总是带着微笑,孩子、老人、工人、农民……就是这样的一座小城,让我迷恋,关于兰溪,它有自己的故事,而故事的开始就是它独特的小吃。
凤凰蛋
“鸡子馃来两面黄,咬他一口脆又香。”想起小时兰溪名小吃的童谣,一股久违的鸡蛋葱花裹夹着菜油特有的香味,袭击脑海。
兰溪方言叫鸡子馃,其实就是鸡蛋、葱花、肉煎饼。只是制作工艺比较独特,采用上等白麦粉和成面后,以鲜肉为馅做成,下油锅煎至三成熟,再在葱馃内灌入鸡蛋,煎熟后即可食用。其香无比,味道极佳。吃过兰溪老街土制鸡子馃的人都会记得,皮薄如纸,肉馅鲜美多汁,鲜嫩滑口,一口下去满是韭菜、鸡蛋、葱的混合香气,就连不喜欢吃韭菜的人,走进店里,也忍不住要尝一口新鲜出炉的热腾腾的味道。
我是兰溪厚仁人,从小就是吃这个长大的,最盼望的就是唱大戏 ,不管远近都会跑去,目的不是听戏而是用手帕包几个鸡蛋去做鸡子馃。长大后在外面很多年一直都很怀念这个家乡的味道,每次看到有卖兰溪鸡子馃的就想吃,可是每次都非常失望。现在不管在兰溪城里的还是小镇街上那些有名的、无名的都是所谓改良版的,用的都是油里煎炸的方法(比较省事,火候好掌握)。我曾好奇地问过,有个师傅说以前用菜油在锅底涂一层,稍煎一下,再用少量开水煮的方法是因为那时候穷,油好贵啊。但我还是不喜欢现在这种,太油腻了,不健康。老工艺做出来的馃跟其他的馃子的区别就是料足,香而不腻,外皮很薄,很滑嫩,馅料里有豆腐干,再放入鸡蛋,咬一口,那个滑嫩 ,那个味道,至今再也吃不到了。
乌饭
一到立夏,兰溪老家农村就有上山采乌饭叶,蒸乌饭的习俗。以祈辟邪消灾,平安吉利。传说但凡孩子吃了就不会被蚊虫叮咬,安宁一夏。
母亲这时总会挎着篮子上山,不论刮风下雨。乌饭给我的记忆,不仅是香甜软糯,还有一份浓浓的母爱。在外打拼多年,每当看到街上出售热腾腾的乌饭,立刻会在心中升起一股亲情的暖流,一种回家的冲动……
做乌饭其实不难,把乌树叶子碾碎,浸泡在水中,至少需要7小时以上。把糯米浸泡到黑色的水中,大约7-8小时。把浸泡过黑水的糯米倒入高压锅中,再次放进一些黑水。开火,不多久,一锅乌黑透亮、清香扑鼻的乌饭“出炉”了!根据自己的口味,在乌饭上撒些红糖或者白糖,我个人喜欢白糖,这样口感会更好些,在软糯中加入了一些沙沙的口感。
乌饭,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传统美食。在我看来,那是一种浓浓母爱浸泡的柔情蜜意,是一种亲情关爱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汤团
它在兰溪不叫元宵,也不叫汤圆,而是叫汤团。大大的个,尖尖的尾巴,丰富的馅,一切都那么特别。
兰溪汤团表皮也是米粉,和宁波汤圆不一样,椭圆形带把,呈梨状。馅普遍是咸的,可以用笋、青菜、豆腐、瘦猪肉等成制;也可以是甜的,用白糖、芝麻、鸡油等制成。我最喜欢也是最有兰溪乡土味道的是落汤青馅。把落汤青剁碎,还要加上笋丁、肉丁和豆腐干丁作馅。为了保持其特有的落汤青的清香,都不用水淖过,而是直接剁碎拌上盐再挤掉苦水、洗净,稍加清炒,即可一起包裹在汤团里面。现在出来读书,都吃不到兰溪的汤团了,好想好想……
每次冬至或者元宵,在外面看到的汤圆都是甜的,小小个,圆不溜秋,真的不要看,也不吃的。“我要吃落汤青的,咸的,大个的。”唉!每每思乡都会想起那可爱的“鸭梨汤团”,馅里裹着的落汤青还带着淡淡的清香,让人一下子就想起山清水秀的家乡。
记得小时候,每次吃汤团就跟过节似的。妈妈还会准备几种不同馅的,煮熟后,碗里需淋上酱油、撒上葱花,吃起来那叫一个鲜。小孩子一般五六个就饱饱的了,我总要撑上七八个,吃得翻白眼,站都站不起来,打着饱嗝也是浓浓的清香。
兰溪过春节,一定要吃了这地方风味的汤团,才算是完整地过了元宵,宣告春节结束。在兰溪,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儿女订婚,一定要吃这个,因而订婚又俗称“吃汤团”。家里儿女大了,尚未嫁娶,人们总会开玩笑说,某某某,你几时“吃汤团”啊?被问者一定会羞得满脸通红。
肉圆
我常常在想,如果能再回到童年一次,我一定会在母亲做每一道小吃的时候,站在边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把它们的过程像录像一样,刻在心里。每当我怀念的时候,就能自己动手,把它们一一变成眼前触手可及的东西。
开始做肉圆,只是因为想家了。那种想念,越来越浓厚,让人抹之不去,欲罢不能!
其实肉圆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将切好的萝卜丁和肉丁还有老豆腐和地瓜粉加酒、盐、酱油拌在一起,呈较干的湿糊状就可以放到蒸笼上蒸,大概蒸15分钟就可以了。判断是否熟了,可以用筷子将其中一个插进去看一下,颜色里面和外面一样就说明熟了。
在兰溪,春节时家家都会做上一蒸锅。现在也慢慢的进入兰溪许多大饭店的菜单,来兰溪你一定要尝一下。
落汤青
因为这种菜无论煮多长时间,都不会变色,故叫“落汤青”。道教大师黄初平—“黄大仙”生于兰溪黄湓,有一年瘟疫盛行,黄大仙就种了许多菜,让全城的百姓都来拿去吃,百姓吃了这菜病就好了,落汤青成了一道药膳,相传黄大仙用废弃的药渣给落汤青施肥,故而吃起来略带苦味,但清口。根据中医的说法,味苦的东西往往是清凉解毒的,对身体有益,宜多吃。有驱湿、驱毒、驱火、补血、美容等独特功效。
前些年,兰溪开发黄大仙故里旅游资源。有位市领导在宴席间给外商介绍这个菜时,一拍脑袋说:“这叫大仙菜,因黄大仙用此菜治病救人而得名。”于是大仙菜的叫法就慢慢流传开来了。
但是兰溪人还是习惯叫落汤青,这也是我觉得最兰溪的味道。落汤青在游子的心中,不仅仅是一道菜那么平淡简朴了,它就是一丝乡音、一缕乡情,倾注着对家乡这片故土的深深眷恋,凝结着对家乡的百般情结。
大饼油条
兰溪城里人有一个特点,很少在家做早餐吃,促使兰溪城的早点业较各地区来得发达些。大饼油条是兰溪早点的王者,早年兰溪的街头,国营大饼摊林立,俗称“黍作店”。随便走到哪个弄堂口,都可以吃到喷香美味的大饼油条。印象中做大饼的瘦爷叔多,煎油条的胖阿姨多。大概瘦爷叔天天烘大饼,身上的油烘燥了;胖阿姨煎油条,腰上的油吸饱了。
我至今仍坚定不移地认为兰溪的大饼油条是绝配!与杭州、宁波等地的薄圆饼不一样,兰溪的大饼本色厚实热情,柔情地拥抱炸得恰到好处的油条,喷香扑鼻!本人最爱肉大饼,刚从烤炉取出的时候会扑哧冒着油,香得一塌糊涂!再来一碗咸豆浆,嗯……一切都不用多说了。
大饼油条摊,都是差不多的摆设,一炉、一锅、一桶。炉是大桶,专烘大饼;锅是油锅,专煎油条;桶是保温桶,专盛豆浆、豆花。要一块大饼一根油条一碗咸浆,一共3元2角。油条包大饼中,把大饼一拗,满满一口咬下去,脆的是油条,酥的是大饼。大饼夹着油条,层层而渗,层层而入,最后浑然一体。脆中有酥,酥中有脆。油而不腻,嚼味纯厚。
兰溪水晶糕
很多孩时的小吃随着岁月尘封。唯独这水晶糕,却在浩瀚的现代小吃饮品中一枝独秀,历久弥新。
菜场小摊、名店一隅、家庭小聚……截然不同的场合,都有差不多外形的水晶糕。味道虽然会有些不同,有的添加了现代的佐料,但那熟悉的身影,依然风采不减当年。
水晶糕可算是兰溪最古老最典型最普通的夏令饮品了。制作的原料非常简单,淀粉(番薯粉、荸荠粉、葛粉、藕粉、芭蕉粉皆可)加上糖水,条件好的再配点薄荷。一碗晶莹剔透、糯软爽滑、香甜可口的水晶糕摆在你面前,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看看都冰爽惬意。
当阳光渗透午后慵懒的村庄,知了烦躁地搅醒午休的瞌睡。妈妈变戏法似的摆出一碗碗冰凉的水晶糕,带着薄荷的清香,立刻驱散了睡意和暑气。这是一种温暖的母爱,更是一种文化的烙印。
欢迎美食达人供稿,也欢迎美食商家自荐,供稿29489998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