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

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那是没看懂科举,没事,看完这篇,你就是半个秀才!

1、科举是什么: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利用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我们认知的科举制度由隋炀帝建立,经唐宋演变,到明清时期成为一套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本文的介绍将以明朝科举制度为基础。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1)

一张皇榜,让多少学子寒窗苦读,趋之若鹜

2、明朝科举分级:明朝科举考试一共分六级,从低到高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县试:入学考试,知县主考,每年阴历二月考试,共设立五场考试,其中第一场为正场,考试内容写两篇四书文(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里任意一句为题目,考生以此写一篇论文,俗称八股文)、写一首五言六韵诗。语言通顺就能录取,第一名称为“案首”,保送府试能过,和现在的保送县重点小学类似。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2)

县试取中团案,内圈取中,外圈有取中机会,不在圈里就没机会了

府试:小升初,由知府(市长)主考,每年阴历四月考试,共设立三场考试,分别考经书、杂文和策论,头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考两天,考生要带棉被在考场过夜。府试通常录取50名,录取者称为童生,注意,出现第一个称号了——童生,第一名也称为“案首”;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3)

院试:这个是各省自主出卷的中考,提学官(省教育厅厅长)主考,三年内考两次,每次考两场,内容与县试、府试大致相同,绝不会超纲!院试通过了,称为秀才!注意,秀才出现了,也就是说秀才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生!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4)

考中了秀才意味着你的人生到达了一个小高潮,你获得了功名,免除徭役(不需要上工了),见知县不用下跪(在县里横着走),不能随便用刑(可以耍无赖了)。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5)

秀才界的装逼王——吕秀才

当然秀才也分等级,类似于现在的实验班和普通班,上实验班的好孩子叫“廪(lin)生”,国家按月发放粮食,也就是国家户口,上普通班的叫“增生”,食宿自理,第三等就是插班生,称“附生”,估计要交择校费!院试第一名也称“案首”,县试、府试、院试俗称小三关,都是“案首”的话叫小三元;这些都是地方考试,接下来就是国家考试!

乡试:考全国卷的高考,主考由朝廷任命,每三年一次,考试时间为阴历八月,俗称“秋闱”,考试地点是各省省城以及京城的贡院。南京夫子庙旁的江南贡院就是当中的翘楚,是应天府乡试地点(明朝南京称为应天府,北京为顺天府),地位不亚于现在的高考达人集中营衡水中学,牛人无数!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6)

科举界的衡水中学——江南贡院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7)

贡院内景,单人间哦

乡试过了,恭喜你,获得举人身份,代表你有资格做官了,如果接下来的会试一直考不中,或者是有自知之明,那么你可以到吏部报道,有空缺你可以上任,通常都是八九品小官。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8)

举人老爷——范进先生

会试:乡试的次年,全国学霸汇聚京城考研!会试由礼部主办,又是在春天,所以俗称“春闱”、“礼闱”,主考由皇帝任命,明朝通常是内阁大臣,这也是大臣们招收门徒的好机会,主考就是现在的研究生导师,带着你做实验!对于考生来说,主考官以及同科的考生以后都是他们的政治资源,能不能混得好就看怎么利用这些政治资源了。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9)

会试通过了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所有的贡士,只要活着的,对皇帝没意见的,统统参加接下来的殿试!

殿试:考试地点——金銮殿(明朝称奉天殿,清朝称太和殿,就是故宫里最牛叉的那一座),主考官就是朕!一堆大臣在旁围观,心理素质差的,没见过世面的估计当场就晕了,所以考试还是要有考运的!殿试只考策问,皇帝通常会针对时事提问,然后“元芳,你怎么看,请在纸上写下你的答案!”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10)

参加殿试的都会录取,分为三等,前三名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解元、会元、状元,是为“大三元”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1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三甲排名由皇帝钦定,殿试后立即授职,大老板亲自封官,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六品官,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七品官,其他进士如果能力突出,可以以“庶吉士”身份进入翰林院,剩下没有到翰林院的进士到吏部报道,候补官职,可以在京六部任职,也可以外放为知县等。

小朋友们要疑惑了,榜眼、探花辛辛苦苦考了前三名,做了个七品小官,而其他进士外放知县也是七品,再说了县委书记怎么也比中央书记处文员威风啊,凭什么!这边就不得不说牛叉的翰林院了!

3、翰林院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12)

翰林院是什么?就是一堆学霸在上图的小院子里修书编史,这个场景是多么无聊啊,如果有WIFI,我估计皇帝老儿的翰林院都留不住人!事实呢?自唐朝设立以来,各朝各代,翰林都是地位最高的读书人,唐朝张九龄、白居易、杜甫,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张居正、宋濂、李东阳,清朝的李鸿章、曾国藩等等都是翰林。

在明朝,官场还流传着这样一条潜规则:非翰林不得入阁,什么意思呢,明朝自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朱棣创立内阁制度后,内阁一直是百官之首,内阁首辅就是实质上的丞相,如果你不是翰林出身,那么你永远无法成为内阁大臣,最多做到六部尚书的职位,内阁大臣一品,六部尚书二品!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13)

哪些人可以成为翰林呢?三鼎甲保送翰林院,但是如果每三年才进三个人的话,翰林院的书得修到什么时候,毕竟古代修书那都是毛笔字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于是就出现了庶吉士,皇帝从当科进士中选拔数量不等的人员进入翰林院,称为庶吉士,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庶吉士会进行考核,成绩优异的转正成为翰林,其他的离开翰林院任职,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就是由庶吉士入翰林,最终成为大明首辅的。

小朋友们又疑惑了,一群修书的书呆子,怎么就和朝廷重臣扯上关系呢?下一期接着讲翰林们的日常工作,了解了他们的工作,你就会恍然大悟;另外下一期还会解开一个谜团:为什么科举制度越完善,中央集权越严重。

第六期:养马人的奋斗史——秦国如何走向人生巅峰的

第五期:鸡贼的隋炀帝心灵受伤了——科举制度(2)

第三期:乾隆,让你嘚瑟,你儿子很不看好你——中国庙号文化

第二期:太庙里神位上的知识点——庙号

第一期:穿越回去千万别对着刘彻高呼汉武大帝——谥号文化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小朋友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荣耀历史”,也可以私信留言,投稿一起交流。

科举制中进士考什么(秀才举人进士傻傻分不清)(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