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被灭国后为什么又灭了秦国(秦国是如何将楚国灭掉的)

亡秦必楚,秦国是如何将楚国灭掉的?

当时项羽的祖父战死时,说出了一句亡秦必楚,表明了楚国要灭掉秦国的决心,但是可悲的是,最终楚国还是败给了秦国。历史上秦国灭掉楚国,经历了两个不容易的阶段,先是李信攻打楚国,接着又是王翦灭掉楚国。

楚国被灭国后为什么又灭了秦国(秦国是如何将楚国灭掉的)(1)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为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这是范增游说项梁时引用楚南公的话。但对这句话的理解,特别是“三户”的理解,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指三户人家。刘宋裴引用《史记集解》注云:“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现代的《辞海》、《辞源》以及《汉语大词典》都一致注“三户”:三户人家,极言人少,并引此句为例。

楚国被灭国后为什么又灭了秦国(秦国是如何将楚国灭掉的)(2)

第二种说法:指楚国三大姓屈、景、昭。以韦昭为代表。近代钱穆先生很赞成韦昭的说法,他认为“春秋列国宗族,鲁为三桓,郑有七穆,宋有戴桓之八族;晋有八姓,十一族,及殷民六族,七族,怀姓几宗,融八姓。以数字计宗姓者,不胜枚举。楚之三户,亦其例也。”

第三种说法,指的是地名。唐人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注云:“左氏《左传》‘以畀楚师于三户’,杜预注云‘今丹水县北三户亭’,则是地名不疑。

如明徐石麟《拂霓裳》“西台哭罢,三户里识遗贤,”清钱谦益《简侯研德并示纪原》中“国殇何意存三户,家祭无忘告两河”,又在《佛竞渡曲》之二中写道“何事南翁三户里,更无人吊楚怀王”,清徐倬《项王祠》:“故乡香火情何限,三户英雄气已多”。

《古书竹本纪年》有这样的记叙:“壬寅,孙何侵楚,入三户郛。注:三户,古城名,故地今河南淅川西北。”《春秋左传译注》夹注:“三户,今河南淅川西北。”钱穆先生也认为三户为地名,本由楚起丹阳,以其三族,而名发迹之地。”

楚国被灭国后为什么又灭了秦国(秦国是如何将楚国灭掉的)(3)

湖南学者段黎明认为:“三户”是地名,意谓楚宗社,楚人对祖先的崇拜及民族的认同感极强。楚人的血液里滚动的是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复仇因子和爱国之情,造就了一代一代不屈服强悍的人民。只要他的宗室还在,血脉还存,他们就必然会斗争到胜利为止。他们宗室和家族的认同感主要表现对宗社的崇拜和依恋。

三户属楚发祥地内非常重要的城池,这里时时必须有重兵戎守。

楚国被灭国后为什么又灭了秦国(秦国是如何将楚国灭掉的)(4)

综上所述,借用一句俗语:“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只要楚的精神载体、楚的发祥地——“三户”还在。不屈的楚国人民还会筚路蓝缕,忍辱负重,奋发图强,再创一鸣惊人、地阔千里的伟大基业的。三户是的是楚国灵魂的支承载体,所以楚公南才敢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