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让生活更美好(行而不缀沈锡芬躬身志愿服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诗来自清代袁枚的《苔》,一朵小小的苔花正如每一名志愿者,个体虽然渺小却拼尽全力去绽放。

志愿服务让生活更美好(行而不缀沈锡芬躬身志愿服务)(1)

聊起沈锡芬做志愿者的初衷真的很简单,能顺手帮到别人就帮助别人,不想太多,只是收获单纯助人为乐的快乐。太多太多的志愿故事让沈锡芬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但当时助人的心情和快乐却总也忘不掉。

沈锡芬:江苏省技能大师、江苏工匠、江苏轻工“十大工匠”、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无锡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无锡市五一巾帼标兵、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高级茶艺师、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特聘手工艺专家、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系客座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紫砂陶手工制作技艺指导老师、宜兴市丁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江苏省陶瓷实训基地实践操作、论文指导和答辩老师、中国陶都陶瓷城同业商会副会长、中央民盟美院宜兴分院副院长、宜兴市古陶埙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

1、好事就是顺手而为

早在2009年时,沈锡芬就从一位热心公益的朋友那听说了一个关于四川凉山孩子们的故事。在这座贫困落后的大山中,孩子们的艰难,绝不仅仅止于读书困难,缺少优质教育,更缺少了基础的生活条件。于是,沈锡芬捐出作品拍卖,用来资助这些孩子。而之后,她受此启发,把目光投到了宜兴,连续30年在宜兴市慈善会捐壶捐物,资助有需要的人们。沈锡芬当年还在老家的时候,塍里村东元帆的村队长和沈锡芬聊天时说起,一位同村的乡亲不小心在山上摔了一跤,沈锡芬听闻后,立刻将钱让村队长带给这位乡亲,以解燃眉之急。后来有一位村里人的儿子生病了,还没有人想到捐款时,沈锡芬也早早将资助送到这位村民手中,前前后后捐了1万多元。

志愿服务让生活更美好(行而不缀沈锡芬躬身志愿服务)(2)

做了太多的好事,但是她从不宣扬,只是一件又一件,一桩又一桩,默默做事。她总说“做好事就是顺手而为,我有能力肯定要帮助别人的,从来不想太多,就是帮助别人就好”。

志愿服务让生活更美好(行而不缀沈锡芬躬身志愿服务)(3)

2、以身作则,带动身边人做慈善

2019年底,武汉新冠疫情爆发,沈锡芬从新闻中的得知新冠疫情的严重性,深受触动,倍感揪心。于是她带领全家和身边的朋友们向有关部门捐了十几万元。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沈锡芬看到了受困的人们,她再一次毫不犹豫的伸出了援助之手。

志愿服务让生活更美好(行而不缀沈锡芬躬身志愿服务)(4)

而沈锡芬成为扬州大学的客座教授后,在授课期间了解到一些学生生活困难,沈锡芬觉得作为扬州大学的教授,是扬大的一份子,也应该出一份绵薄之力,于是每年捐一万作为助学金,已经连续捐了2年。

志愿服务让生活更美好(行而不缀沈锡芬躬身志愿服务)(5)

3、匠心筑梦,深耕紫砂沈锡芬自小在母亲的泥凳边上玩耍长大,亲眼看着母亲做了许多紫砂作品,从小耳濡目染,也慢慢的在心中默默种下了一颗热爱紫砂的种子。

志愿服务让生活更美好(行而不缀沈锡芬躬身志愿服务)(6)

长大后,沈锡芬勤学苦练,深耕于自己热爱的紫砂事业中。沈锡芬在做壶时,一丝不苟,只觉得时间匆匆而过,常常处于废寝忘食的状态,做壶让她觉得充实,踏实。在多年的制壶生涯里,沈锡芬打下了扎实的制壶功底,其作品造型别致,选料考究,艺精工细,朴雅大方,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并被许多人所喜爱。沈锡芬就像一束光照进了许多人的生活中,做好事对于她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真正有大爱的人,眼中有光,公益路上步履不停。

《我是志愿者》

时光需要被铭记,美好不能遗忘!

每一个志愿者都有故事,可能事情不大,但都很温暖。《我是志愿者》由中国网·美丽江苏主办、无锡商务时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宁波银行联合打造,栏目通过采访优秀典型,讲述志愿者背后的故事,阐述强大的奉献精神和众志成城的抗疫力量,助力争创文明典范城市!

志愿服务让生活更美好(行而不缀沈锡芬躬身志愿服务)(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