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运用方法与技巧(如何做到词语运用恰当)


词语运用方法与技巧(如何做到词语运用恰当)(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他有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_______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地表现生活。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但“全”和“粹”是_______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似乎就不应“拔萃”,又全又粹,这不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_______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所正确_______的那样。


词语运用方法与技巧(如何做到词语运用恰当)(2)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类比 相反相成 形式主义 提出

B. 类比 相互冲突 浪漫主义 提出

C. 运用 相互冲突 形式主义 指出

D. 运用 相反相成 浪漫主义 指出


词语运用方法与技巧(如何做到词语运用恰当)(3)

【词语运用】

词语运用这类题,在考试时,我们为了节省时间,运用排除法就可以快速确定答案。第一步确定一个词,就可以排除两个选项;第二步再确定一个词就可以选出答案了。例如这道题,我们第一步确定“运用”这个词,就排除了A、B两个选项,第二步确定了“相互冲突”这个词,就排除了D选项。但是平时训练时,我们要养成词语运用的思维习惯,熟能生巧,高考时就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出答案。


第一步,辨别词义,仔细推敲。

分析辨别所给词语的细微差别是我们做好这类题的关键一步。如果有不同语素,着重分析词语中不同语素的区别。

第二步,顾及语境,筛选用词。

有时在不顾及语境的情况下,哪一个词语填上都可以,都读得通,但一看前后语境就能知道确定用词了。


做词语运用试题,我们把这两步结合起来考虑就能得出正确答案。现在用本题来进行加以解说:

第一处横线上,从词义区别来看,“类比”指两类事物表面不同,而两类事物内在包含的道理有相同、相通之处;从语言环境来看,美学与艺术美学,是总体及其具体分支的关系,所以用“类比”不合适,用“运用”合适。

第二处横线上,从词义区别来看,“相互冲突”强调的是二者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个方面。而“相反相成”这个词语强调的既有‘’反‘’又有‘’成‘’,是两个方面;从语言环境来看,该句转折,提出问题,引起后文,只提到了矛盾的一面,没有提及统一的一面。所以应是‘’相互冲突‘’,而不是‘’相反相成‘’。


第三处横线上,从词义区别来看,我们知道,从文学的创作分类来看,浪漫主义是相对现实主义来说的,我们知道李白的诗歌是浪漫主义的,运用了奇特的夸张,大胆的想象,热情奔放。从语言环境来说,其内容不符合浪漫主义的特征要求,形式主义是指一种脱离现实内容,只关注表现形式的艺术思潮,符合原文中过于讲求“抽象”、“提炼”的意思。所以就排除了而选择“形式主义”。

第四处横线上,从词义区别来看,提出,语气普通,强调观点从无到有生成的过程。这并不是原文特别想强调的;指出则强调观点及其方向立场上的正确性,观点的权威性更强。从语言环境来说,显然“指出”更符合文章末尾收束的意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