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孩子被拐卖41年后终于找到家人(4岁父母双亡6岁被拐卖)

4岁父母双亡,6岁被拐卖,85岁惨死在牛棚,世人却欠她一句感谢

在柏杨先生的《降福集》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真正的恩德在对孩子的养育,那才是报不完的亲情所在。”

6岁孩子被拐卖41年后终于找到家人(4岁父母双亡6岁被拐卖)(1)

生养之恩大于天,而其中养恩更大于生恩,若想教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往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精力。换而言之,优秀的人才背后大多离不开父母的精心教导。近代梁家的“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也是如此道理。

九个子女都是各自领域的杰出人才,如此佳话,有一个女人功不可没,此人便是王桂荃,她既是梁启超没有名分的“妾”,也是林徽因的“婆婆”。

生来便是苦命人,没有名分的“梁二夫人”

王桂荃是个苦命人,生来便是,苦到人生的终点,但她却学会了苦中作乐,她的坚强和善良也令人生敬。

王桂荃的本名叫王来喜,生在四川广元的一户贫苦人家,父母靠种几亩薄地维持生计。他们给女儿取名来喜,希望这个女儿能够平安喜乐,给家庭带来喜事。

可来喜并没有如她的名字一般,她刚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续娶的继母也经常虐待她。来喜4岁时,父亲也去世了,没有父母庇佑的来喜很快就被继母卖给了人贩子,在此后的几年间更是被人贩子转卖4次。

6岁孩子被拐卖41年后终于找到家人(4岁父母双亡6岁被拐卖)(2)

在6岁那年,来喜被卖到了李家,因为手脚利落,为人本分,她便成了李家小姐李蕙仙的丫头,李蕙仙正是梁启超未过门的妻子。在李蕙仙出嫁时,特意将王来喜一同带到了梁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陪嫁丫鬟。

结婚六年后,也就是1901年,身子弱的李蕙仙终于生下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可以说这个孩子来得实属不易。

李蕙仙自知身体单薄,为了让梁家香火旺盛,两年后她便让王来喜嫁给梁启超做妾。于是,17岁的王来喜有了稳定的归宿,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王桂荃,这是梁启超为她所改的。

尽管是侧室,但梁启超并没有给王桂荃任何名份,因为这会破坏梁启超所提倡的“一夫一妻”制,身为提倡一夫一妻制的领路人,梁启超自然不会让自己在明面上言而无信。因此,在李蕙仙生前,梁启超几乎没有在公开场合提到王桂荃。

王桂荃却从未在意过这一点,因为她早已经被梁家人打从心底里认可了,他们尊敬她如尊敬李蕙仙一般。王桂荃又是靠什么得到梁家人的尊敬与信赖呢?

贤惠能干,深受梁家人的信赖与尊敬

6岁孩子被拐卖41年后终于找到家人(4岁父母双亡6岁被拐卖)(3)

贤惠能干应当是梁家上下对王桂荃的一致评价,她也正是因此获得了梁家人的信赖。

梁启超一直是要求孩子们称呼王桂荃为“王姑娘”或者是“王姨”,哪怕是王桂荃亲生的六个孩子,都不被允许唤她母亲。

但,梁家的九个孩子,无论是否王桂荃所生的,都对王桂荃有着非常深的感情,他们称呼李蕙仙为“妈”,而称呼王桂荃为“娘”。在他们的心里,王桂荃与李蕙仙一般都是母亲,甚至王桂荃更加像母亲。

以梁启超和李蕙仙的长子梁思成为例,他对李蕙仙的感情比较疏远,对王桂荃倒是亲近信赖得多。李蕙仙的脾气暴躁,每当他考试不好时,母亲要拿鸡毛掸子打他,总是娘将他护在身后,也为他受过鸡毛掸子。

但事情过后,王桂荃也会温和地告诉他要好好读书。每每提起王桂荃,梁思成总会说:“娘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女人。”话里行间可见他对王桂荃的感情。

而在梁家这一大家子中,太太李惠仙身子弱,也不善于人际,因此家中的大小事务一直都是王桂荃操持着,小到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大到家庭各方关系,都处理得妥妥当当。

6岁孩子被拐卖41年后终于找到家人(4岁父母双亡6岁被拐卖)(4)

因此,在梁家上下中几乎没有人说过王桂荃一句不好的话,可见她的贤惠能干。而王桂荃对梁家的功劳也不仅仅于此,培养九个优秀的子女才是真正的劳苦功高。

变卖家产只为子女成材,老年却惨死牛棚中

王桂荃本可以撒手不管,但她选择了无怨无悔地付出。

1924年,李蕙仙因癌症去世,王桂荃手里的担子更重了,她要安慰悲痛的梁启超和孩子们,要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的生活。

而在李蕙仙去世5年后,梁启超也病逝了。彼时的王桂荃并没有得到梁启超的任何名份,她大可以离开去过安稳的生活。但王桂荃没有选择这么做,也许是心地善良,也许是责任心,她依旧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们。

梁启超留给她的没有丰厚的遗产,只有将九个孩子抚养成人的重任。为了将他们教导成才,她不仅外出打零工,还将居住的旧楼卖给了天津富商。之后,她凑齐 400 美元送了儿子梁思礼出国,梁思宁参加新四军,梁思达去云南……

6岁孩子被拐卖41年后终于找到家人(4岁父母双亡6岁被拐卖)(5)

九个孩子一个个离开了家庭,去奋斗他们的人生,而昔日护着他们的王桂荃也逐渐老去,孤单地在老房子里等着孩子们回家。但还没等到孩子们出人头地回家,革命开始了,王桂荃因为梁启超受批判,被赶出家门,进了乡下的牛棚。

直至1968年,王桂荃在牛棚里病逝,享年85岁。而她的尸体是三天之后才被人发现的,好心的人们将她葬在一个无名山坡上,也没有留下姓名,后来的梁家后人去找也并没有找到。

1995年,梁家后人在北京香山梁启超和李惠仙的合葬墓旁,为王桂荃立了一块卧碑,碑旁种植了一株白皮松,他们称为“母亲树”,以此缅怀纪念伟大的母亲。

这便是王桂荃的一生,从苦中来,从苦中离去。

旧时代的寻常女子,却活得很不寻常

王桂荃,一个旧时代中国寻常女性的缩影,但她又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女人。

6岁孩子被拐卖41年后终于找到家人(4岁父母双亡6岁被拐卖)(6)

回顾王桂荃的这一辈子,她似乎都是被推着往前走的,怎么走都是由人所决定的,被拐卖、当陪嫁丫鬟乃至成为梁启超的侧室,这一切都不是她所愿,却成了她的大半人生。

旧社会的女子大多是如此,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从来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因此说王桂荃是旧时代寻常女性的缩影。

但被推着向前走的人生和一路的苦却让王桂荃成为了一个坚韧且善良的人,她从来不会自顾自怜,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份美好的品质也是成就梁家子女传奇的重要因素。可见,王桂荃确实不是一般寻常的女子。

而在王桂荃身上,更令人感动和敬佩的应当是她给予梁家子女的母爱。

6岁孩子被拐卖41年后终于找到家人(4岁父母双亡6岁被拐卖)(7)

母亲给孩子的爱不尽相同,或如古代孟母三迁,专心教导孟子成才,或如李蕙仙的严厉管教,盼望子女成龙成凤,而相较于前者,王桂荃是温和的也是坚定的。

她的坚定是对自己,哪怕呕心沥血,她也要为孩子们提供好的教育,而温和是对孩子们的,她总是用温和的口气去教导,也尊重孩子们的意愿,是用爱培养出了一个个优秀的孩子。

总而言之,在王桂荃的身上,叫人们看清了一个道理,女子未必要出身书香门第,未必要学识博闻,同样可以名誉满天下,令人尊敬和信赖。

小结

6岁孩子被拐卖41年后终于找到家人(4岁父母双亡6岁被拐卖)(8)

纵观王桂荃的这一生,她活得平凡,也活得不寻常,她能经受最苦的日子,也能担起很重的担子向前走,是梁家后人应当感恩感谢的人。或许世人也应对她说一句感谢,感谢她为新中国培养了优秀杰出的梁家儿女。

但更值得感谢和致敬的是,身为伟大母亲的王桂荃,让人看到了一位母亲坚韧不屈、无私付出的美好品质,“母亲”两字的千钧重量莫过于此。也让我们明白,养育之恩更加叫人无以为报,唯有更加敬爱关怀母亲,成为更好的人,方能报答这恩情。

参考资料:《降福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