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做事情不能不懂装懂的一句话(一个懂礼数的人)

#颜读论语#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做事情不能不懂装懂的一句话(一个懂礼数的人)(1)

我们之前讲了三节八佾,做了一个讲礼的引子,究竟什么是礼呢?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林放问孔子礼的根本,本质是什么?孔子回答说,这个问题太大了,没法简单来回答。

就像你问我,保险是什么?保险的本质作用是什么?我也难以简单去回答你,因为保险的意义功用因人而异,有太多角度维度层次了。道可道非常道,能说出来的都不是全面的,全面的是很难穷举的。那些简单回答这些问题的人,思维通常都是单一固化的,脱口而出的仅仅是千万条之一而已。所以,越是有学问的人,越谦虚越不懂怎么才能回答。

孔子面对林放的问话,一时不知道怎么解释才好,因为礼是个哲学概念,涉及到从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之道。于是孔子说,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们先说一些简单的礼的形式吧。“礼,与其奢也,宁俭”,说真正重视礼懂礼的文化的人,不会去追求奢华奢侈的表面形式,宁愿选择朴素节俭精简,这种去奢求俭的文化就是一种礼。礼是一种节制,是一种内敛。

我们今天有多少人能够遵循去奢求俭的文化呢?世风日下,越是奢侈豪华的,其本质越是虚伪无礼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俭,并不是寒酸,而是恰如其分自然而然。能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不是吗?

有的人为了撑门面,开豪车奢侈品加身,内心里却是空虚苦不堪言。说明会场所越来越奢华,吸引而来的也都是爱慕虚荣的人,越是奢华,落幕以后垃圾越多。孔子这句话,说礼就是去奢求俭。

“丧,与其易也,宁戚”,又说了一个丧礼的场景,与其表面形式隆重,不如内心真正感到悲伤。行孝,在于平日里的关心照顾 ,如果没有这些日常,死了以后,再隆重的发丧仪式,都只不过给别人看的样子而已。公道自在人心,孝不孝顺,不在于丧礼的形式,而在于是不是真的有孝心有孝行。

人死了,内心是不是真的会不舍和悲伤?是不是真的有阴阳相隔的无奈和叹息?是不是能忏悔和检点过去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会感到遗憾和自责?这些情感都是戚的感觉,是发自内心的,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只有自己才能不断咀嚼品尝滋味的。一个人倘若能这样,就是守丧礼了,这种哀伤和哀思会一直挥之不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的方式。

孔子这一节并没有直接回答林放的问题,而是举了两个最平常的场景,强调的是礼的内涵,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形式是短暂的虚华的,内涵才是持久的殷实的,世人追求形式多于内涵,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内涵远比形式更难,是长期的修炼才能获得的。

所以,一个懂礼的人,并不仅仅是表面的礼貌,而是内心深处就是会有这个礼的根。知进退懂取舍,恰如其分自然而然,做到了这些,言谈举止就自然会流露出无需雕琢的礼节。那种悲悯怜惜善良,就会自然而然感动别人,即便你什么礼物都没准备,什么形式都没有安排,别人依然能感受到你的真心实意。

这种内心的自然流露,是礼的本源。礼的本源,就在于你的内心和灵魂深处简朴归真,就像孩子们的眼神和笑容。他们对这个世界,对待所有人,都是友善真诚的,他们相信你说的一切话,这是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礼。

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尔虞我诈利益纷争虚伪龌龊,正是这些无礼的践踏,让我们失去了孩子般的纯真善良,带着繁复奢华的面具,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那些本我自我的善良和宁静,就像一场梦,再也回不去了。

孔子这一节,希望所有人都能静下心来,找到最初的善良和本真。本真,就是不装饰不夸张;善良,就是知冷暖懂人心。有了真和善,才能谈礼的美;没有真和善的基础,美就是虚伪。所以“礼,与其奢也,宁俭”讲的是真,“丧,与其易也,宁戚”讲的是善,他们是礼的根本所在,也是最难做到的。

所以,这个世界上非礼之人永远多于有礼之人,这也是残酷的现实,动物的世界而已,甚至人还不及动物。阿猫阿狗要比人更有情有义,动物可能没有善,但起码真,人活着会比较累,就因为自己要保持真和善,还要善于识别假和恶、保护自己。孔子眼看着当时世风日下,无不悲伤。

其实哪朝哪代不是如此呢?这就是人性,是善恶同体的。礼,就是扬善抑恶,是做人才有的,区别于动物本能的修炼。有些人动物般活着,我行我素肆意妄为,对本能不加控制,把这些叫做心灵自由,跟随着人性的丑恶活着,贪婪、冲动、滥情、自私,不断冲撞着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的底线。他们也很真,是自己恶的一面,把自己善的一面藏了起来。也许是过往受了善的伤,才会用更恶的一面来报复这个社会。

所以,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因,也是别人的果。无论何时何地,请把善良留下来,温暖那些人,拯救这个世界。电影《裁缝》你们可以看看,礼,源自内心的善良,是真正的善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