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灭齐国,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在六国版图逐渐纳入嬴政麾下的过程中,有一个国家最让人惋惜,它就是和秦国比邻而居的赵国。

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1)

北宋时期,“三苏”之一的苏洵曾写过一篇《六国论》,借秦灭六国的教训,来针砭时弊。在《六国论》中,苏洵对赵国也十分愤慨,文曰: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战国时期,秦、赵皆是当世强国,在某段时间内,赵国甚至称霸中原,比秦国更为强大。战国后期,四大名赵国占据一半,却处处打不开局面,最终廉颇奔逃,李牧遭诛,从此秦为刀俎、赵为鱼肉。尤其是在秦灭赵的最后八年时间内,赵国垂死挣扎,令人心酸。

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2)

秦赵两国同宗同源,同为嬴姓,他们的祖宗都是商纣王麾下大将飞廉(黄帝之后),其中秦国祖先为兄,赵国祖先为弟。西周灭商后,嬴姓后裔被西周冷落,直到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时期,有一位叫造父的嬴姓后代为周穆王驾车,助周穆王平定叛乱,因而被封到赵城(山西洪洞),造父因封地为氏,改为赵氏这就是赵国赵氏一族的起始点。

到了西周第八位君主周孝王时期,嬴姓一族有一位叫非子的人帮西周养马对付西戎,因功被封到秦地(甘肃天水),非子也就成了“秦嬴”的起始点。当时,非子这一脉是嬴姓的大宗,赵氏后裔还经常到秦地祭祀。

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3)

三家分晋后,赵国地理位置特殊,北方是游牧民族匈奴,西边是秦国,南边是魏国,东边是燕国和齐国,正所谓“四战之地”。当时东周礼乐败坏,诸侯征伐,赵国的日子不好过,屡遭征伐。直到赵国第六位君主昭赵武灵王时期,赵国施行“胡服骑射”,在全国范围内要求士兵放弃穿宽大的战袍,改用紧身贴身的胡服,摒弃赵国一直依赖的步兵,而改以骑兵和弓弩兵为主。

“胡服骑射”对赵国来说影响深远,迅速提升了赵国的战力,后来赵国兼并中山国、林胡、楼烦等,开启了大国模式。此时,赵国威震诸雄,燕、魏等国,都要看赵国的眼色。

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4)

赵武灵王英雄一世,却因为废长立幼,引起“沙丘之变”,一代明君最后竟然被活活饿死。他的继任者赵惠文王也是一代枭雄,当时赵国名臣如云,如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都是一时翘楚。只是,隔壁的秦国已经完成了“商鞅变法”,国力蒸蒸日上,赵国逐渐被秦国赶超。

秦国地处崤山以西,秦国历代国王都在谋划“东出”,而若想“东出”,赵国的位置首当其冲。赵国作为山东六国之首,势必要遏制秦国东出之路。作为两大强国,秦赵之间发生了许多伐谋伐交的故事,不管是“完璧归赵”还是“渑池相会”,其实都是秦赵两国相互试探的结果。

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5)

长平之战后,这种试探彻底画上了句号。公元前262年,因为上党之争引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当时赵孝成王(赵丹)刚继位不足3年,中了秦人的奸计,用赵括替换廉颇,最终导致赵国惨败,40万忠魂惨遭坑杀,赵国从此无力与秦国抗衡。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野心勃勃,要灭邯郸、亡赵国。赵孝成王和平原君赵胜领导赵国百姓死守两年,在楚国和魏国的帮助下,终于击败秦军。秦军虽然败退,而然赵国早已满目疮痍。赵孝成王和秦国有深仇大恨,却无力收复失地。

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6)

赵孝成王在位21年,郁郁而终。他儿子赵悼襄王(赵偃)继位。

赵悼襄王是一位“胸有大志”、但实力不济的君主。赵悼襄王在位9年,他口号喊得响,事情却办得不咋地。他逼走廉颇,娶娼为后,废长立幼,可谓昏招频出。公元前241年,赵悼襄王联合其他四国合纵抗秦,赵将庞煖一度攻入了函谷关,但最终失败。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为了让赵国强大起来,举兵攻打燕国,不料被秦国抄了后路,失去九座城池,赵悼襄王“壮志未酬”,吐血而亡。

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7)

赵悼襄王去世后,他和倡后所生的儿子赵迁继位,是为赵王迁。关于赵王迁,也有史书称其为“赵幽缪王”,从“缪”字可以看出,人们对赵王迁的一生非常不认可。赵王迁在位8年后,秦军攻破了邯郸,俘虏了赵王迁。名义上的“赵国”已经不存在了,然而,赵国并没有彻底灭亡。《史记·赵世家》记载:

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

也就是说,赵王迁被俘后,赵王迁的哥哥公子嘉被赵国大臣拥立为王,他迁移到了代地,在代地,公子嘉继承赵氏宗庙,继续抗秦6年,才被嬴政所灭。

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8)

赵国名将李牧死于公元前229年,赵王迁被俘于公元前228年,公子嘉死于公元前222年。也就是说,李牧死后,赵国仅存八年(赵王迁两年,公子嘉六年),这八年对赵国来说,堪称亡国垂泪,其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第一,名将陨落,武安君不能安君心。

赵王迁本就品行不端,再加上其母倡后和丞相郭开作祟,赵国内忧外患,被秦国连年攻打。好在有名将李牧保卫邯郸,赵王迁才能安然无恙。然而,李牧这根救命稻草,最终还是被赵王迁毁掉了,他听信郭开的谗言,诛杀李牧。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当时,秦国将领惧怕李牧,用重金贿赂赵国权臣郭开,郭开对赵王迁说李牧要造反。赵王迁不辨是非,派赵葱接替李牧的军权。李牧不服,被杀。

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9)

李牧被杀后,赵王迁认为赵葱等将领仍能保卫邯郸,殊不知,除了李牧,秦将王翦已无敌手,秦国大军在王翦的带领下,轻松攻破邯郸,赵王迁被俘。

李牧之死,是赵国自掘坟墓的结果。

  • 第二,天灾不断,人心不向赵。

早在赵王迁诛杀李牧的同时,赵国流传一则民谣,《史记·赵世家》云:

大饥,民讹言曰:“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赵王迁在位的最后两年,赵国闹饥荒,赵国贵族已久锦衣玉食 ,不顾百姓死活,当时民谣说:“赵国人在哭,秦国人在笑,若果不信,可以看地里长满了草”。很多赵国百姓为了生存,纷纷逃往秦国,而秦国对待流民又比较友善,这就导致大批赵国百姓逃到秦国。不久,赵国又发生地震,一些尚在犹豫的百姓认为这是上天灭绝的信号,于是又逃往秦国。

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10)

当时正值赵国危难之际,人心不向赵国,让赵国庙堂更加艰难。赵国在征兵、征粮等方面遇到了巨大难题,根本无法和秦国正面对垒。

  • 第三,君王被俘,向西屈辱投降。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领秦军猛攻赵国,赵将赵葱颜聚不是王翦的对手,被秦军打成了筛子,赵葱被杀,颜聚被俘。王翦的大军突破井陉口。赵王迁手足无措,甚至打算弃宗庙而逃走。

次年,王翦破邯郸,赵王迁被俘,在赵国百姓和遗臣的见证下,赵王迁向西屈辱投降

  • 第四、垂死挣扎,公子嘉死不瞑目。

赵王迁被俘后,赵王迁的哥哥公子嘉侥幸逃到代地,在赵国大夫的拥立下,公子嘉在代地称王,重建赵氏宗庙。公元前226年,荆轲刺秦王后,秦国大军征伐燕国,公子嘉要出兵援助燕国,遭到赵国大夫们的集体反对。大夫们认为:目前的赵国兵少将寡,已经没有力量对抗强秦,不如让燕国和秦国拼命。

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11)

公子嘉认为,此时此刻,若不联合燕国抗秦,待燕国灭亡后,赵国迟早被灭。于是,在公子嘉的一再坚持下,赵国出动仅有的数万兵力,在易水河畔和燕军合兵一处,共同御敌。

燕赵自古多悲歌,当时的燕国和赵国都在苟延残喘,怎是王翦和辛胜的对手?结果毫无意外,燕赵两军惨败。此战之后,燕王被迫交出太子丹的人头,赵国的公子嘉侥幸逃脱,回到了代地。

此后的四年,公子嘉想尽各种办法抵御秦国,但当时的赵国,一无兵源粮草,二无名臣良将,等待公子嘉的,只能是灭国。公元前222年,秦军攻入代地,公子嘉被俘后自杀,死不瞑目,赵国宗庙被毁,国灭。

赵国灭亡前的大将(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12)

笔者认为:虽然当时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势已经不可阻挡,但赵国的灭亡,其内部仍有原因,表现为三点:

第一是赵国连续三代君王无作为,从赵孝成王开始、赵悼襄王、赵王迁三位国君在抗秦方面没有太大的作为。

第二是奸佞当道、良臣报国无门。廉颇、乐乘、李牧、司马尚本都是赵国忠臣,最终要么奔走,要么被杀,何其悲哀?

第三是天灾人祸,天不助赵,赵亦不重其民。赵国百姓遭遇饥荒和地震,赵国君王和宗室仍旧锦衣玉食,不顾百姓死活,百姓焉能和赵国同在?

赵国的灭国是极其惨烈的,在惨烈的背后,有其“作死”的一面。

本文参考《史记》《战国策》《东周列国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