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多岁的清朝老奶奶(百岁奶奶名为用兰)

奶奶汤用兰百岁而逝。

她是大姐,弟妹众多,侄儿侄女几十个,他们都叫她dong(一声)嫚。

嫚嫚为韶山话,就是姑姑的意思。

之所以dong用拼音打,是因为那时,我根本不知道:

一、dong是哪个dong。

二、为何要叫dong嫚,而不是兰嫚呢?

直到昨日,红兵叔叔喊我去荷南冲,一起看族谱。

原来,他们兄弟有意编一本《汤氏(洞庭)家族幸福家庭手册》,弘扬优良家风,需把祖辈姓名字号生卒年月,先捋清楚,正名顺言,方好传之后代。

于是,有幸看到了《三湘紫林汤氏九修族谱》。

120多岁的清朝老奶奶(百岁奶奶名为用兰)(1)

(族谱)

此谱修于2008年,卷帙浩繁,耗费心力金钱,自难计数,这些很重要——修谱是极为烦琐、花钱如水甚至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最为关键的是,终于编了出来,连接了传统,延续了历史,保存了记忆,一支支一脉脉,寻根问祖,清清楚楚。

当然,我这样写,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为对于生活在横行简体时代的人来说,光是竖排繁体,就够受累了,更重要的,若不知自己属于哪支哪派,拿着这本册子,想要翻到自己家,那叫一个海里捞针啊。

好在,红兵叔他们早就研究过几次,告诉我,他们是震支,垂丝图在哪一本。

这就比较容易了。

很快,翻到了他的爷爷,我的外太公汤孝耀那一页,看到他妻子刘氏左边,写着有几子几女。子女姓名,女儿嫁谁,都有记载——

六女,长东从,归蒋昌亚。

原来如此,奶奶小时候名叫东从。

不过,谱上并没有记明,她是用字辈,派名用兰。

奶奶去世时,最大的侄儿60多岁,等于说,她被喊东嫚起码60年。

侄辈们只按自己父母所教,东嫚东嫚地叫着,在这一甲子的漫长时间里,似乎并没有人问过,为何叫东嫚,她也没有主动提起过,自己小时候的名字。

这也正常,奶奶本就是个不愿说多话的人,不少事,都只压在心底,烂在肚子里。

偶尔,没有旁人的时候,才跟我讲一讲。

可惜,她尚在时我并没有保存历史的心思,否则,方圆十公里内几十年间的那些事,都能写出一本书了吧——她最为骄傲的是,有些地方敞开吃的时候,她负责煮饭,量入为出,没让人饿肚子,跟爷爷一起,得了个什么奖。

我们还是不去扯别人,只说两件自己家快要失落的历史。

前面我们有提到,她弟妹甚多,实际上,若非她父亲命大,她8岁就会成为孤儿。

原来,外太公汤炳臣(孝耀,字华清,号炳臣,以号行),乃农运积极分子,共产党员,1927年四一二之后,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残杀革命者。

工农武装有意打到长沙去,活捉许克祥,外太公响应号召,提着梭标,亦去参加。

120多岁的清朝老奶奶(百岁奶奶名为用兰)(2)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间一些事,奶奶并不知道详情,揆诸历史,1993年的《韶山志》里说:

韶山农民自卫军1000余人,由庞叔侃带领组成工农义勇军中路军,集结在姜畲一带,准备参与攻打长沙,后奉命停止进攻。回师韶山时,在城前铺歼灭许克祥部一个连。不久,许克祥部大举进攻韶山工农义勇军中路军司令部驻地(今韶山乡朝阳村大塘湾),农民自卫武装被迫退往宁乡县境内,后解散。

奶奶只晓得,他父亲回来,经常半夜躲抓捕,一家人都跟着担惊受怕。

他算命好,扛过了最为严酷的时期,有同伴却在那时被捕杀。

后来,他转入地下活动,越来越懂事的奶奶,没少为父亲担心。

1950年,组织有意调他去外地当区委书记,因年岁已大,身体不好,家中未同意他前行。

但1931年出生的儿子汤用良,童年时即耳濡目染,后来外出从军,在半岛出生入死,可谓汤家红色传统的继承者。

用良每自部队回家,便来看大姐。

大姐免不得要想办法,搞最好的饭菜,让弟弟一饱口福。

这中间就出过一件事。

奶奶告诉我,有人家里的鸡丢了,怀疑是她杀了招待弟弟,她也不去跟人争吵,只受着那些话。

120多岁的清朝老奶奶(百岁奶奶名为用兰)(3)

(图源PIXABAY)

后来大雨,一只死鸡从过水涵洞冲了出来,于是真相大白。

奶奶驾鹤已两年余,她淡然处世的风格,我时常觉得钦佩。

如今又从族谱里找到了东嫚之源,解开了疑惑,实是好事一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