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

总感觉京西发展落后于其他几个郊区,也许因为山多平原少吧。在京西遗存的古道、古村、古遗址更多些。今儿我就说说这深山崖壁上的神秘古道观,如一个人亲临其境还真有点慎得慌。

开车直奔门头沟走109国道,过王平镇再往西,注意路标,大台、千军台方向左拐,快到木城涧时下道左拐,穿过门斋铁路支线隧道,立刻就会被封闭的山谷谷口栅栏挡住。这里有值班的,车是开不进去了。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1)

过谷口不远就看到右侧崖壁上有刻字,“地院东方红226?”,它的全称“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地院东方红在那个疯狂年代可算是叱诧风云的组织,出了不少“人物”,也算干了不少“大事”。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2)

再往前会有一座中间坍塌了的拱桥,左侧还留有一个也塌了的小洞,不知是为了过洪水的,还是一间屋子。在右侧山崖上也有一些建筑残迹。

据说这是“十里八桥”的第一座桥——玉成桥,曾在清乾隆年间重修,民国初年被洪水冲垮再未修复,位于潘涧子村,但这村子早已消失。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3)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4)

这桥的东侧几十米,立有两块门头沟文旅局的京西古道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碑。说明这里是从大台的沿柳沟经十里八桥直抵大寒岭关城的一段。路宽一至五米,青石横竖铺砌。此段全程约十公里。京西古道纷杂,但商道、煤道的总方向由门头沟圈门—王平镇—大台—千军台—大寒岭—斋堂—沿河城—麻黄峪—怀来、涿鹿,也就是通往关外蒙古高原。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5)

开始这段山谷,新修了水泥路,很好走。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6)

看样子这水泥路才筑好不久,应该还没完全干透,又进入冬季,怕被冻坏路面,很多地面铺上塑料,盖上了花花绿绿的棉被。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7)

过了废弃的大华村不久,水泥路就没有了。山谷越发狭窄,谷底都是冲出来的鹅卵石。沿途总能看到各个徒步组织的彩色布条,有几处山崖高处已经能看出人工修筑的痕迹,但不知才能攀上悬崖。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8)

终于寻得一处明显的右拐上山的小路,路上挂着很多布条、经幡。并听得见山崖上隐约传来太阳能音箱播放的不知名经文。再往上忽见一池碧水,有人在崖壁上插入细管,一股清泉不停流注而下,叮咚之声在山谷回荡。此处崖壁受泉水沁润,碧绿的苔藓鲜嫩可爱。池边还有人放着貔貅、佛像、香炉。忘了带水,见水清澈,忍不住低身喝一口,入口清凉,无丝毫杂味,这要是夏日,那必是身心俱爽。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9)

从泉水处右行向上,终于到达第一处岩洞,这也是最大一处,岩洞内遍地神像,以观音和关帝像为主,也有弥勒及财神爷等其他神仙。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10)

这一号洞里有建筑基址,也不知是谁还摆放了一个供桌,桌子上放有香炉、供灯、供盘和茶盏,甚至还有馒头和橘子。那馒头不止在供桌上,在地上也放的到处都是。据说清末民初时是龙王庙。洞口宽约30米,高约30米,进深20米,外高宽、内低窄,向里倾斜。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11)

洞窟外悬崖边上的房屋遗址,当时修行的人一定身手不错,感觉一抬腿就能从门外跌落悬崖。这时看了眼手机,全无信号。这处应该已经是铁坨山的范围了,08年轰动一时的任铁生老师登山失踪案,就是此山。铁坨山悬崖深谷众多,又是煤矿采空区,天然溶洞也不少,如果失足,确实危险,千万不要一人上山。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12)

从一号洞出来,沿着悬崖峭壁上的石径接着向前,此处仅容一人通过,并有一些坡度,古人凿出石阶,贴崖而行,上面就是二号洞了。清末民初时是真武庙。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13)

二号洞要比一号洞小一些,也是遍布各种神像。洞内最中间还留有三面小半截的墙址,刷有白灰,最显眼的是“北京鬼见愁、打鹰洼,2014.2.24”。这两位也是京郊史地考察的前辈,没少学习他们的博客。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14)

这洞最里面有块奇石,蜿蜒犹如巨龙起伏。石上有红笔题写有求必应。洞窟上还垂下钟乳石石幔,内侧石隙石缝深入大山深处。此处陶瓷神像最大的一尊是东北农村广泛信仰的黑妈妈,也叫黑老太。身上还披着长长的红布。也有说这黑老太就是狐仙,那应该就是北京山村信奉的胡三奶奶。据说泰山神的女儿碧霞元君是胡、黄、白、柳、灰五大门的最高领导,而这胡三奶奶也是他们的管理者,可以向碧霞元君直接汇报的。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15)

洞外悬崖绝壁上的石径。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16)

过了二号洞还可以向前,崖壁上有一摩崖石碑。石碑下有一小洞,感觉在这烧过不少的经书。

碑首刻云纹,额刻“万古流芳”四字。落款有“大清道光二十三年”,中间有“明朝加靖释子创立”,“大清康熙二十一年玄门弟子重修”,“办买平阜门玉皇阁钟一口沿柳沟盛泉岩次立重修”。起始有“南土洪都尹喜祖派玄门弟子久在京都白云观常住”,“玉明子发慧归山游方到此山口”。

细节不太明白,但看来这里最早明朝嘉靖年间开建佛寺,康熙二十一年重修时就成了道教,但似乎没钱铸钟。然后京都白云观尹喜祖派玄门弟子玉明子发慧云游到此山,发愿重修,添置钟磬。并在道光二十三年完成,立碑记事。

后面就是一般的功德碑了,附近村子、商铺、善人捐资钱数,其中有很多窑口的名字,说明这里自古煤炭产业发达。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17)

崖壁上偶尔能看到自然形成的溶洞口,造型奇特,但内部窄小,不可入。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18)

再往下就到了第三处岩洞,这个最小,但也放了些神像,神像少了很多,略显冷清。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19)

但此处正好是峡谷拐弯处,居高临下,一角蓝天、V字深谷,高压线塔在山脊上跨峡而过。

黄崖洞附近的溶洞(古道冰泉沿柳沟)(20)

注意进山谷口四点以后无人值守,会将栅栏门锁上,最好赶在四点前返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