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必上的一道点心(8000万人的年夜饭都有它)
过年好啊~
相信刚收到推送的你,已经在期待晚上的“年度盛宴”了吧!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春节是中国传统重大节日,但由于各地的风俗不同,年俗也略有不同。
所以在这个最特殊、最热闹、最隆重的日子里,我们厨房联合各地电视台的小伙伴策划了“中国年·寻年味”活动,这个春节假期,就让小编带领大家领略一下各地的年俗年味儿吧!
年俗第一弹——川渝:九斗碗 鲊蒸笼!
九斗碗
四川人最深的乡愁寻年味儿的第一站,小编来到了成都的街子古镇。
这里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每到过年,古镇里都会摆上一顿盛大的筵席——“九斗碗”。
斗,在四川方言里是“大”的意思,用九斗碗来为筵席命名,也是称赞菜多量足的意思。
九斗碗并不是只有九道菜,它主要是指宴席上经典又丰富多样的蒸菜。
像是粉蒸排骨、蒸肘子、蒸烧白、夹沙肉(甜烧白)等等,都属于九斗碗的一员。
其中的最有灵魂的就两样:甜咸烧白和粉蒸系列。
咸烧白是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片提前腌入味,吃席当天再依次服服帖帖码在土碗底,盖上芽菜,倒扣在盘子里即可。
很多人不爱肥肉又腻又闷的食感,却不能拒绝脂肪满满的咸烧白。
在热气的蒸腾下,肥肉的脂肪变得轻盈起来,油腻感不再,入口即化,像骨髓一样柔软适口~
甜烧白则是用肥肉夹着豆沙或红糖蒸熟而成,底部可以增添南瓜、红薯进行打底,软甜清香,能中和肉和糖的肥腻口感。
烧白吃起来油润香软,粉蒸则又是另一翻天地。
不管是排骨还是牛肉,只要裹上一层细密的米粉,口感瞬间就变得温柔起来,再加上蒸制的方式让肉质纤维松软,辣辣的米粉更添风味,吃起来不费牙口~
尽管坝坝宴的菜品不算惊艳,但这种热烈、喜庆的氛围感是任何酒店的筵席都无法复制的。
在宽敞的院子里摆上一次九斗碗 ,亲朋好友齐聚一堂,那份离家已久后逐渐减弱的亲密感瞬间就能被找回!
鲊蒸笼
无鲊笼 不成席
如果说九斗碗是川渝地区最盛大的节庆筵席,那鲊蒸笼就是当地最隆重、最地道、最具年味儿的传统大菜!
鲊蒸笼又被称为“鲊肉”,它通常会选用带有甜味的根茎类蔬菜垫底。
当地人还会用蔬菜的名字来为它命名,如用南瓜垫底的,就叫做南瓜鲊,用红薯垫底的,就是红薯鲊。
早先没有冰箱,肉类无法保存,于是就出现了腌渍。
先是盐,后来添加了酒,再然后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腌渍方式。譬如鮓肉的“鮓”,就是除了盐之外,还揉满了米粉。
这样不仅能有效防止肉的腐烂,而且米粉与肉的接触,多了发酵的过程,风味也跟着发生变化,让保存下来的肉有了鲜肉所没有的酸咸味道,酸鲊肉正是由此而来。
只是后来不需要用腌渍的方式保存肉类,大家省去了发酵的步骤,因此才有了鲊肉。
有荤有素的鲊肉,是川渝地区逢年过节、宴宾请客的必备硬菜,也是每个川渝人心里,最具家乡味和年味的食物。
好像不管身在何处,只要吃到鲊肉,就如同回到了家一般。
为了感受鲊蒸笼的美好,我们特地找到了已经在成都居住了10年的泸州人唐莉一家,一起来看看他们家的鲊蒸笼是什么样的吧~
正宗的川渝鲊肉,第一层会铺上南瓜、红薯、土豆等带有甜味的根茎类蔬菜,方便透气;
第二层则会根据自家的喜好铺上豌豆、胡豆或白芸豆等豆类增加口感;
然后将不容易蒸熟的排骨码在中间第三层,用酒米饭封好,这样不会散气,排骨也更容易熟;
最后将鲊好的五花肉均匀地铺在顶上,就可以上锅蒸了~
因为害怕成都买的食材做不出唐莉在泸州老家吃到的味道,家里人从五花肉到豌豆,甚至连蒸笼都是从泸州带来的!
最后蒸好的鲊蒸笼一揭盖,那股米香混合着肉香、红薯甜香的气味便立刻窜满了整个房间!
肥瘦适中的五花肉在上锅蒸的时候,五花肉的油脂就会顺着酒米饭慢慢往下渗透,让每一层食材都能均匀地沾上油脂的香气~
而最底层的红薯、南瓜,也会将自身的甜味儿顺着蒸汽往上窜,让蒸好的鲊肉吃起来香糯可口,肥而不腻~
就是这样一笼有荤有素、软而不烂、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鲊肉,一上桌就能给川渝人民带来满满的年味儿和回忆!
都说“年味儿”是春节最重要的仪式感。而这逐渐淡化的年味儿,只能在浓浓的家乡味里才能寻到。
虽然如今许多人都在就地过年,但只要产生了家的感觉,年的味道就有了。因为
年味儿的本质,就是想要和家人团聚的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