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专栏简介(34三国)

王先进

三国专栏简介(34三国)(1)

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王奥摄

  在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所处的沮漳平原上,突然隆起了一道不算很高的"山梁"。山上,灌木乔木相杂,荆棘野草丛生。远远望去,就像一道绿色的屏障,守护着附近的村庄。当地人称其为"朝阳山",其实,它是名副其实的古麦城的一道荒废的城墙。

三国专栏简介(34三国)(2)

古麦城坍塌的城墙变成了一道绿色屏障.王奥摄

  清同治年《当阳县志》载:"麦城在治东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间,相传为楚昭王所筑"。《四蕃志》说麦城规模"纵横十里。" 隋开皇年间(593年),这里曾设立昭丘县,麦城是昭丘县治所在地。更有不少学者认为,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所著千古名篇《登楼赋》中的"斯楼"应是麦城楼。

  麦城的确是一个古老而神奇又充满争议的地方。在这里曾发生了两场影响深远的战争。

三国专栏简介(34三国)(3)

宜昌市“麦城遗址”保护碑。王奥摄

  一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伍子胥协助吴王率领3万军队深入楚国,发起了柏举之战。伍子胥领兵势如破竹,攻向位于今当阳季家湖的楚国郢都。不料,进入现当阳境内后,碰上了麦城这颗"硬钉子"。麦城是楚国郢都的门户,楚将斗巢据守,城防甚密。伍子胥久攻不下,为便于屯军围困麦城,便在麦城东西两边各建一个临时城堡。

三国专栏简介(34三国)(4)

麦城遗址上遗存的祈雨石碑。王奥摄

  东城狭长,似驴形,名曰驴城;西城圆形,似磨,名曰磨城。以"东驴西磨"与麦城相生相克。斗巢见吴军在城外筑城顿时大怒,引兵前来攻打却中了伍子胥的圈套,反而丢了麦城。因此,就有了"东驴西磨,麦城自破"的民谚,并流传至今。麦城沦陷,楚昭王大惊,弃了国都,狼狈逃跑了。至此,季家湖这座经过了7代11位国君的楚国都城,走完了它185年的历程,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国专栏简介(34三国)(5)

当阳市“麦城遗址”保护碑。王奥摄

  二是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起兵伐曹,而疏忽了对东吴的防备。在襄(阳)樊(城)与曹军胶着之时,东吴吕蒙趁虚,偷袭并占据了荆州。关羽匆忙回救荆州,却兵力不足,而曹军援军已到。关羽不仅荆州未夺回,反陷入曹孙两家前后夹击的险境,于是引残兵败走麦城。之后,又因粮尽援绝,只得突围进川,途中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从此,"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便成为了人们对身陷绝境的形象比喻。

三国专栏简介(34三国)(6)

古城墙夯土断面。王奥摄

  麦城现残存的城垣长约100米,底宽20米,顶宽8至12米,高6米,夯土垒筑。因有"关云长败走麦城"之故,民间常把麦城的衰败归结到关羽留下了不绝如缕的晦气。其实,"麦城之衰"与"关羽之败",没有丝毫关系。在关羽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失荆州走麦城后,麦城仍有上千年的繁华。清康熙四年(1665年)沮漳河发大水,洪水破堤入城,这座千年古城才毁于一旦。

三国专栏简介(34三国)(7)

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王奥摄

  也因为"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关系,很多人对"游麦城"忌讳莫深。据说,上世纪50年代后期,有位省部级领导到麦城检查工作,有家很著名的报纸发了一篇报道"春风送我走麦城"。不料,机缘巧合,文章见报不几天,这位"走麦城"的领导便丢了官。这件事情传开后,除了麦城本地人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外,外地人更加罕至了。

三国专栏简介(34三国)(8)

农民合作社正在清洗整理鱼腥草。王奥摄

  其实,"麦城"不仅是一个古老城池的遗址,也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如今的麦城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仅建起了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而且把麦城村变成了全国最大的鱼腥草产销集散地

三国专栏简介(34三国)(9)

麦城村鸟瞰。王奥摄

   从麦城走出去的当代著名小说家、书画家、诗人,《戊戌喋血记》《辛亥风云录》《五四洪波曲》等长篇历史小说的作者任光椿,曾经预言:"有一天,我们或许能够看到,在我的故乡——古麦城的旧址上,能够再次矗立一座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与古代英雄关羽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新麦城!"

三国专栏简介(34三国)(10)

作者:王先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宜昌市优秀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