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

作为我国化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是由老一代化学家蔡镏生院士、唐敖庆院士、关实之教授和陶慰孙教授亲手创建。2017年,吉大化学学科被评为A级学科,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同时,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也是我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期推送,一起来了解一下吉大这个超“牛”的化学学院。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1)

前世今生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是吉林大学化学系,始建于1952年,由老一代化学家蔡镏生院士、唐敖庆院士、关实之教授和陶慰孙教授亲手创建。2001年5月,新吉林大学进行院系整合,组成了现有的化学学院。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2)

化学学院设有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以及化学工程与工艺五个本科专业,以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七个研究生专业。在1998、1999和2004年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学评估中,化学专业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共获得六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一次评奖)。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3)

在近七十余年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逐步形成了群体协作的团队意识,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和珍惜学院集体荣誉的优良传统。

师资雄厚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有教职员工461人,其中教授202人、副教授105人(博士生导师 168人)。学院内全职中科院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化学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冯守华院士、于吉红院士等亲自开展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教学工作。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4)

在今年4月19日上午的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上,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因在超分子体系的构筑、调控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荣获第七届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同时,化学学院孙俊奇教授因在自修复/可修复高分子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获得了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5)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与科研设施,良好的文化传承与办学理念,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已成为我国化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与科学研究中心。

科研平台

吉大化学学院不仅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还拥有完善的科研平台,建有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长春化学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微结构化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未来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和部委科研平台,以及14个吉林省级科研机构。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6)

其中,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中科院院士徐如人教授任第一届实验室主任,冯守华院士、霍启升教授历任实验室主任,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李广社教授。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访问实验室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7)

该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多项重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学、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化学、新型微孔晶体及微孔晶体单晶、低维磷酸盐材料、固体强关联材料、无机主-客体组装以及新型催化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效显著。实验室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2001年实验室研究团队被评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04年实验室获得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集体金牛奖......

这些完善的科研平台给广大吉林大学的科研人员带来了良好的研发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也展示了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强劲的硬实力。

成果丰硕

完善的科研平台带来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转化。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提倡教研相长,在培养大批国家需求人才的同时还承担着重要的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包括“973”、“863”、国家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并取得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

在量子化学计算与高分子统计理论,微孔晶体的定向合成与分子工程学研究,无机功能材料的水热合成化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研究,耐高温特种工程塑料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性,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以及省部级成果奖等,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同时学院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已实现了科学仪器的批量生产及科技成果的国际转化。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8)

例如,创建于1999年的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是吉林大学第一家以技术资本投入设立的参股公司,是专业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仪器研发、生产、销售及提供系统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率先应用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农药残毒检测、水质分析、空气质量等检测部门和相关领域,得到业内专家及广大客户的好评和欢迎。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9)

今年2月,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堃教授研究团队联合美国密歇根大学Nicholas A. Kotov教授研究团队、巴西圣卡洛斯联邦大学André de Moura教授研究团队在手性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在科技期刊上发表了Enhancement of Optical Asymmetry in Supramolecular Chiroplasmonic Assemblies with Long-Range Order(长程有序结构增强超分子手性表面等离子组装体的光学不对称性)的研究成果(Science, 2021, eabd8576)。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10)

今年4月,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于吉红院士研究团队在新型固态电解质及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以“A highly stable and flexible zeolite electrolyte solid-state Li–air battery”(基于分子筛电解质高稳定柔性固态锂空气电池)为题发表在《自然》上(Nature, 2021, DOI: 10.1038/s41586-021-03410-9)。

.....

一个个傲人的科研成果离不开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背后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用自己的科研精神展示出了吉大人的卓越风采。

人才辈出

化学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倡导德才兼备,不仅树立勤奋好学、严谨创新的优良学风激励学生奋进,同时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其中包括素质拓展活动、自我缓解与心理调适主题讲座、三下乡活动、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等。

多年来,学院培养了一批具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卓越人才,从事国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19年4月,学院已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吉林大学冯守华(本硕博),北京化工大学段雪(本科),吉林大学张希(本硕博),复旦大学赵东元(本硕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雷(硕士),上海交通大学颜德岳(硕士),吉林大学于吉红(本硕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安立佳(本硕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本科);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大连物化所衣宝廉(本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本科),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李松(本硕博);杰青3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

2017年3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遴选出年度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全球12位女性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包括中国女性科学家2位,均来自吉大化学杰出校友,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于吉红教授和吉大化学校友迟力峰教授。此外,学院的毕业生还有大量的商界、企业界和政界菁英。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11)

为鼓励学生争优创先、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除学校统一发放的奖助学金项目外,学院还设立了多种奖、助学金,例如“菁英学子”奖学金中就包括专业单科奖、专业单科满分奖、专业课排名奖、科研、社会实践单项奖等。

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实验技能全面、科研作风踏实”而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近4年,学院本科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种竞赛奖项54项,其中国际级化学相关类大赛金奖2项(团队)、银奖3项(团队);国家级化学相关类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人才培养质量始终处于国家一流水平。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12)

一直以来,吉大化学学院始终将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长远发展潜力的大师级化学学科后备人才,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走出12位两院院士(走出12位两院院士)(13)

近七十年砥砺奋进,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上下同心,励精图治,团结、求实、向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科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国内一流化学学科的行列。如今,化学学院这个大家庭正在博采众长,广纳贤良,以勃发的生机,阔步向前。

关注"吉大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985、211工程,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吉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吉林大学官网、吉林大学官微、吉大招生官微、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官网、吉林大学招生网、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