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婆婆打儿媳妇怎么解决(各地媳妇为何纷纷怒扇婆婆耳光)

今天一早,Leo看到一个视频集锦。打开视频,几十名来自祖国各地、各种口音的美丽“少妇”,在不同短视频平台“扇婆婆耳光”。

“我扇了婆婆一耳光,带着儿子净身出户……”

现实中婆婆打儿媳妇怎么解决(各地媳妇为何纷纷怒扇婆婆耳光)(1)

这可太奇怪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少妇们,遭遇怎么如此的一致,动作怎么如此的整齐划一呢?

造谣式吸粉、变现套路

细想其实也不奇怪。几乎复制粘贴的故事内容,如出一辙的叙事手法,甚至文案都完全一致。这些发布同类视频的“少妇博主”大多都是依靠炒作“婆媳矛盾”引流,从而累积粉丝量达到变现目的。

现实中婆婆打儿媳妇怎么解决(各地媳妇为何纷纷怒扇婆婆耳光)(2)

也有一些账号虽无明显的带货倾向,但常常依靠情感故事获取视频流量。

短视频平台上,借“造谣式”话术来引流营销的现象并不少见,如“凌晨3点我把公公赶出了家门”“妻子独自将孩子抚养长大,却在家里备受冷落”……

这些冲击大众朴素情感的视频虽然令人厌恶,但却让那些信奉“挨骂也是流量”的人频频得手,甚至形成网络热梗。

其实这类造谣式故事,在年轻人群体中,很容易被识别,但老年人就被洗脑的太严重了。刷完视频,甚至还会趁着散步、广场舞的时间,三五成群探讨一下这段婆媳关系中谁对谁错。

“我扇了婆婆一耳光” 已变成烂梗

" 流行梗 " 不仅简短易懂易记,还戳到痛点,引发共鸣,极易在网上被模仿和复制。碎片化的传播,则让它更加迅速地引爆了互联网。

网络主播们靠编造、炒作婆媳矛盾引流。如果任凭主播们 " 妖魔化 " 婆媳关系,可能形成不好的导向,从而导致社会性焦虑进一步加剧,不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炮制狗血剧情迎合焦虑,固然吸引用户,但文案同质化,再加上挑衅公序良俗,也会影响平台长远发展。

现实中婆婆打儿媳妇怎么解决(各地媳妇为何纷纷怒扇婆婆耳光)(3)

当今的部分网络主播,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平台应该担负起监管责任,杜绝这股歪风邪气的增长。

人民网:网络烂梗毒害孩子!

“老师,报giao”“鸡你太美”“你这个老6”……现如今,小孩子学到的网络烂梗越来越多。有人提出要共建共治,家长多陪伴、学校多引导、平台多负责,一起把青少年的网络环境搞好。

现实中婆婆打儿媳妇怎么解决(各地媳妇为何纷纷怒扇婆婆耳光)(4)

3月7日下午,人民网发表评论: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随后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鸡你太美”这个梗,早想吐槽。虽说这个梗的产生反应了很多网友对流量明星的反感和讽刺,但广泛传播之后,对人们,尤其是孩子们的价值观导向影响很大。不利于健康价值观的构筑。

网络时代,出现网言网语很正常。但是,网言网语不等于奇言怪语,也不等于胡言乱语,更不等于污言秽语。试问那些一脸油腻的短视频主播,你们会把乱七八糟的梗,说给自家孩子听吗?

童年的梗——歇后语

其实我们小时也有很多的流行梗:

小葱拌豆腐——一穷二白;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

现实中婆婆打儿媳妇怎么解决(各地媳妇为何纷纷怒扇婆婆耳光)(5)

对,正是我们汉语独有的,短小、风趣、形象的歇后语。

其实,歇后语也是梗,与网络梗对比,区别在于歇后语是现实中口口相传,而非通过网络传播。

歇后语更多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而当今的网络梗,大部分并没有太多文化价值,人为创造传播,甚至部分网络梗更是庸俗不堪。

引导网络梗良性发展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网络梗既然在近年广泛传播,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而且也必须承认,部分网络梗确实与歇后语一般,有其文化寓意。

现实中婆婆打儿媳妇怎么解决(各地媳妇为何纷纷怒扇婆婆耳光)(6)

随着时间流逝,那些烂梗终会退出网络的。

但,烂梗、恶俗梗的存在终究让人担忧。因为它们会侵袭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乃至传递了不良的价值取向。

如何引导网络梗良性发展,引人深思!

你最近最讨厌的网络梗是啥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