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的剧本是写给谁的 乔峰的四把刀和郭大路的一条项链

八爷说说古龙吧。

好。

古龙的剧本是写给谁的 乔峰的四把刀和郭大路的一条项链(1)

少年看金庸,被那个耀眼的武林和虚设的历史无缝连接,震惊得瞠目结舌。

青年看古龙,被那个奇诡的江湖和无根的浪子溅了一身血,小心脏跳得扑通扑通。

中年看回金庸,对庞大叙事、细密针脚和草蛇灰线以及人性的洞察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是我的很多朋友包括读者,依然会表达他们的一点感受:

就是觉得我的小说写的是职场,看到的是江湖,金庸的叙事结构,古龙的魂魄和热血于内。

事实上,年轻时喜欢古龙自然是因为那时候对快意恩仇、怒马鲜衣有着憧憬和向往。“倚马斜桥,看满楼红袖招”。

而年纪渐长后对逻辑严谨、世事洞察、家国情仇的东西,开始有了喝老火汤和品茶一般的绵长之乐趣,于是大爱金庸。

可是,骨子里的东西和现实遭遇后,往往更能激出自己都不明白的那点真实。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好了,分割线。

第一次看《天龙八部》,我上小学五年级。

《天龙八部》的规范版本是四卷,我当时看全这套书,辗转了五个版本。

一章一本的油印小册子20本(三种版本)+四卷版2本+杂志号外版2本。

由此可见当时的出版环境之无序,也看出当年看本书需要多大的热忱和不易。

乔峰的义薄云天是我第一次看《天龙八部》最大的记忆,反而对儒释道于一身的段誉不甚了了,在我那时的印象里他更像是三年级时刚读完的《红楼梦》里的贾宝玉。

乔峰在杏子林里插了自己四把刀,平息了丐帮的叛乱,这四把刀与其说是打动我的是深明大义,不如说更像是江湖帮派里老大为了替下属担责任的三刀六洞。

少年时看的那叫一个泪雨滂沱、热血贲张。

在幼小的心灵里,这就是义气的理解和起源。

初三的时候看了《欢乐英雄》。

那是一部颠覆武侠的武侠小说,从写法甚至起名上更趋近于现代,从人物塑造上更轻松鲜活,里面没有金庸的家国情怀,也没有古龙前期作品的阴谋江湖,而像是一群屌丝的快乐生活。

事实上里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藏起来的家世或过往,无论是曾经做过江洋大盗的王动,还是世家子弟的林太平,甚至是女扮男装南宫丑的女儿燕七。

唯独郭大路,过往简单,活的没心没肺。

他们身上都有着绝世武功,却在大冬天饿得连馒头都吃不上,并没有武侠小说自带主角光环和财富值的英雄们,惯常的动辄甩出厚厚一沓银票和一把一把的金叶子。

就在这么一个屋檐上的冰柱子需要一个一个数的冬天,郭大路说一共有63根,37根比较长,26根比较短,因为他已经数了17遍。他们又饿又冷,王动选择不动来减少热量消耗,林太平和燕七用行酒令拆文解字来分散注意力,而郭大路则选择用翻跟头来让自己暖和起来。

然后,翻跟头翻出了一条金链子。

他们每个人都已经在这个漫长的冬天当掉了所有能当的东西,哪怕是厚一点的棉袄和棉裤,去换个馒头或者钱多时里面还能夹一片大肥肉。

所以当郭大路怀里掉出这根项链时,另外三个人都愣住了。

他们用无声表达了惊讶,也表达了失望。

然后他们就冷冷地走掉了。

平日里话最多的郭大路却咬着牙一句话也没有解释。但是当朋友们都走了之后,他却握着那根对他来说是心底最柔软处秘密的项链,蹲在地上哭成了一条狗。

可是朋友们又都回来了,若无其事地回来了。

既然是朋友,就要相信。既然每个人都有秘密,郭大路也可以有。

那根项链是郭大路的未婚妻子朱珠送他的定情信物,而朱珠在新婚前跟郭大路的车夫卷了他的钱私奔了。

这根项链是他的秘密,也是他的枷锁。

后来这根链子卖掉了,郭大路心里那个锁也解开了。

友谊才是自我救赎的良药。

我在《欢乐英雄》里看到的是友情的力量和温暖,不再是乔峰式的义薄云天。

但是人到中年再想起这两段故事,显然后者给了我更多慰籍和力量。

金庸让我知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英雄孤独悲怆。

古龙让我知道浪子看似无情多情,英雄寂寞苍凉。

但是,在古龙生前最后一部完整作品《欢乐英雄》里,让我知道英雄也是平凡的人,英雄也可以是欢乐的。

谁说英雄寂寞,我们的英雄,就是欢乐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