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挂艾草香囊的寓意(悬陈艾挂香包)

来源:【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6月3日讯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粽香四溢、艾叶流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一次在四季时序更替中来临。

人们在这一天里,系彩绳、品粽子、插艾蒿、挂菖蒲、赛龙舟、除五毒……在延续的古俗中,体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精彩魅力。

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老成都人又是如何过这个节?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冯婵将为大家详细说明。

端午起源:初与祈丰收、防疫病有关

《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

“端午节,时值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之意。”冯婵解释说到,“‘午’与‘五’谐音,五月亦称‘午月’,故称‘端午’、‘重午’、‘端阳节’、‘五月节’等,明清两代又称‘女儿节’。现在是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也已经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冯婵认为最初是与祈求农业丰收,以及与防止夏季疫病有关。“但其中最著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挂艾草香囊的寓意(悬陈艾挂香包)(1)

传说战国时期,楚国名臣屈原遭陷害被流放,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人们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他。因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又因担心米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米、外缠彩丝的方法制作出“粽子”。

端午习俗丰富多彩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端午节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风俗习惯,并被录入文献。冯婵谈到:“《风俗通义》《齐民要术》《荆楚岁时记》《武林旧事》《随园食单》等著名古代文献中都有关于端午节习俗的记载。”

端午节挂艾草香囊的寓意(悬陈艾挂香包)(2)

“端午节有包粽子、吃咸鸡蛋或鸭蛋、悬艾、喝雄黄酒、赛龙舟、捉鸭子、沐浴、佩戴香囊、拴五彩丝线等民间习俗。”冯婵提到,在端午节所有习俗之中,最重要且普遍的习俗其实是吃粽子,此习俗后来渐次传播至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至今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食物,也不仅限于端午节食用。”

成都端午别具一格:老丈人要给女婿送伞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具有地域性特点。那在成都地区,大家又是如何过端午的呢?

“在成都地区,端午习俗是从唐宋以后开始流行。人们往往打扫卫生,在门前挂菖蒲、艾蒿,有‘蒲龙艾虎’之说,以驱除‘五毒’,净化空气。用雄黄酒、蒜汁或石灰粉撒于宅子内外,以驱赶虫蛇。”冯婵补充说到,“‘五毒’一般指蝎子、蜈蚣、蛇、蟾蜍、蜥蜴。”

端午节挂艾草香囊的寓意(悬陈艾挂香包)(3)

古人认为,端午节期间,阳气下沉、阴气蒸腾,人体最为虚弱,加之此时蟾蜍、蜈蚣、壁虎等开始肆虐,因此,衍生了许多祈求平安健康的端午节习俗。

“人们常把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子额头、手、脚,以防蚊虫叮咬;佩带香包、臂系五彩丝线;采集草药熬水沐浴。”冯婵说,一直以来,有“端午见青即是药”之说,人们用草药熬水沐浴,以期远离疾病,长命百岁。

此外,成都还有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端午习俗,冯婵说到,“在节庆活动方面,成都地区流行‘打李子’‘出端午佬’‘划龙船’等。各郊县举行的龙舟竞赛,最为热闹,沿河观赛者,比肩接踵。”

“在礼仪方面,女婿要备粽子、咸蛋、酒拜会老丈人,而丈人则要回赠新伞、折扇等。在饮食方面,成都人端午节吃粽子、咸蛋、苋菜。”

“成都的粽子,多用糯米和饭米按比例掺和,用叶子裹成锥形,以绳或棕叶缠之。”冯婵进一步讲到了成都粽子的特点,“除去甜味、白味的粽子,成都人还喜欢咸粽子,在米中加入少许花椒、腊肉等特色食材。”

成都人过端午还有这些老习俗

悬挂陈艾、菖蒲:据《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记载,端午节时老成都人家家大门都要悬挂上陈艾、菖蒲,还要用晾干后的菖蒲或艾叶熬水洗澡,避免蚊虫叮咬和皮肤疮毒。

挂香包:《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还记载孩子们佩戴用棉布、丝线缝制的香包以避毒虫、瘟疫。香包内装雄黄、苍术、丁香、细辛、白芷等中药。

“送伞”祈福:《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中记载,过去在成都部分郊县农村,端午流行“送伞”。女婿在婚后第一个端午要备上九个粽子、九个盐蛋、两瓶酒携妻子到岳父家过节。岳父母受礼后,要赠给女婿一把新伞,女婿回家时,不论天晴下雨都要打伞回家,有庇护之意,望婆家照顾新媳妇。在繁体字中,“傘”是拥有人字最多的字,寓意多生儿女,人丁兴旺。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