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什么治疗打呼噜的植物(花香松风皆可入)

暂别喧嚣都市,走进莽莽森林,在鸟鸣、松风和花香中疗愈身心。发轫于西欧的森林疗养对北京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本月,国内首个符合本土认证标准的森林疗养基地落地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基地长什么样,用什么方式疗养,真的能治病吗?严寒冬日里,记者一探究竟。

“森林疗养”

森林疗养起源于德国,后来推广到日本、韩国、美国以及北欧的一些国家,是利用森林环境和林产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开展经过医学实证的课程和活动,实现预防和治疗疾病、增进身心健康的辅助和替代治疗方法。2013年,本市开始全面引进森林疗养的理念和技术。

“森林疗养”落地北京

驱车出城,扎进京西北的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凛冽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窄窄的盘山曲径劈开茂密山林,沿路而上,耳朵因海拔急骤升高而感到轻微不适。

南方有什么治疗打呼噜的植物(花香松风皆可入)(1)

冬天的森林之家

车行约20分钟,便抵达了一座高大的林中木屋——森林之家。

在市园林绿化局碳汇办高级工程师南海龙的带领下,记者一脚踏进这个童话世界中的木屋。一楼宽阔敞亮,大大的落地窗通透可亲,能看到漫山遍野的油松林和尚未融尽的白雪。角落里辟出一间小厨房,能用电炉制作简餐;还有一间私密的面谈室,疗养者可在此倾吐心事。二楼则划分为心理咨询、芳香疗法、手工教室、运动设施、身体指标测量等几大区域。

“为了打造森林疗养基地,我们这几年在八达岭森林公园做了一些设施上的建设。”南海龙说。当然,基地的设施不仅有森林小屋,还有疗养步道、木栈道、露营地、疗养馆、森林书吧、园艺驿站等,它们散落山间,相隔数百米至数公里。丰富的设施是为了让人们在林间有事儿做、有地儿玩,这是开展长周期疗养课程的基础。

首个基地为何落户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办公室主任王玲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公园植被覆盖率达96%,森林覆盖率达57%,以油松、侧柏、黄栌、暴马丁香等植物为主;海拔相对较高,为600米到1000米;每年6月,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数量高达3650个……这些条件都极适合发展森林疗养。

三年前,八达岭森林公园启动了森林疗养基地建设示范,至今已开展疗养活动25期,惠及约600位市民。疗养活动目前主要面向亚健康、更年期、感统失调、需要恢复体力等人群以及自闭症儿童、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等。

在京城,开展森林疗养尝试的公园还有不少,如百望山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还有中轴线北端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市园林局碳汇办副主任朱建刚看来,日渐加速的森林疗养探索,是北京林地绿地生态空间利用的方向之一。

“以前我们总说,要让林地‘绿起来、美起来’。现在,随着城乡绿色生态空间越来越多,我们还要探索‘用起来,活起来’,挖掘森林的多种功能。”朱建刚说,森林疗养就是“用起来”的一个重要方式,让森林可以服务于市民,也打造产业增值的新增长点。

花香松风皆可入“药”

“以自然为药”,不少人用如此诗意的说法来形容森林疗养。可这“药”究竟是什么呢?

“是树木、阳光、花香、松风、泥土,是蹦来蹦去的小松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然芬多精和负氧离子。”南海龙一口气儿说了很多:“森林是个复杂的系统,所以‘药’也是多种多样的。”

听起来或许有点儿玄幻,可这些“药”的确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拿负氧离子来说,对加速伤口愈合有很好的作用。南海龙说,京城有的三甲医院在黑龙江伊春建设术后康复中心,原因恰在于此。

走进森林,不难感受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轻松愉悦。但森林疗养却并非仅在密林中散步遛弯、呼吸新鲜空气那么简单。不但要有专业的疗养基地,还得有经过正规认证的疗养师和疗养课程。

2015年起,市园林绿化局开始培训森林疗养师,并开发了辐射全国的在线培训系统。报名者须有林学、心理学、环境学等专业背景,还要进行为期大半年的培训和实践。

刘小娜是一位森林疗养师。她说,疗养课程为期一天到两天,包括破冰游戏、森林漫步、赤脚走长城、自制森林美食、草本茶艺、森林手工制作等。

最受欢迎的是茶艺疗法。人们采集野生山楂树叶、酸枣树叶,在茶艺室煮茶,围坐分享心情。“这里还有一处华北最大的暴马丁香林——丁香谷,花期在6月中旬。我带着大家一路走到丁香谷,暗香浮动,特别治愈。”刘小娜说,他们不主张采摘花叶,但鼓励人们拾松塔、树叶等枯落物,制作成工艺品,把森林的美好带回家珍藏。

“很多课程的目的,都是打开人们的‘五感’,即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南海龙说,人们在疗养师的引导下呼吸树木芳香,聆听溪流潺潺,赤脚蹚过溪水,五大感觉信息刺激大脑相应部位,从而产生心理和生理变化。

自闭的孩子彻底放松了

16岁的小可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一年前,他和母亲一起参加了4期森林疗养。“那一次,四位老师带着我们10个自闭症儿童家庭参加疗养。”小可妈妈说,在森林里,他们一起做手工、品美食,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小可从前不愿出门,存在相当大的社会融合障碍。在疗养基地的山林里,他却头一次彻底放松下来,和小伙伴们大摇大摆地“横行”,那种骄傲又顽皮的样子惹得家长们捧腹大笑。如今,小可已经能够独自走出家门,“点对点”坐地铁出行。

帮助疗愈小可的是资深疗养师赵静。她说,自己能明显感受到孩子们在参加森林疗养后,暴躁情绪减少、能主动抬头和人交流,有时甚至唱歌给伙伴听。

此前多年,赵静一直开展室内园艺课程。现在把课堂搬到了森林里,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以往在室内8次课程才能达到的效果,在森林里2次就能达到。如今,每年除了7月、8月、12月三个月之外,赵静几乎每周六都要开展一次森林疗养公益活动。

“既不赚钱,也不算加班,为什么还坚持做呢?”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赵静总是回答,因为她在疗愈别人的过程中也治愈了自己——情绪上的舒缓,带来了很高的工作效率和美好的家庭关系,“整个人的气场都不一样了。”

近年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邓芙蓉在八达岭森林公园疗养基地,分别开展了大样本、小样本的森林医学研究。通过测量并分析疗养前后的生理指标,证实了森林环境对神经、心血管、呼吸和免疫系统都具有改善作用。“不同的疗养项目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森林漫步对呼吸系统有所改善。”邓芙蓉说,她希望待进一步研究后对外公布详细情况,以便于来访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点单”。

人类进化的700万年中,99.9%是在以森林为主的自然之中。森林疗养带给人们重归自然的机会,对缓解生活压力的作用较为显著,并可由此缓解压力引起的失眠、脱发、胃溃疡等病症。

森林疗养好处多多,但并不能代替打针、吃药、做手术等医疗手段。“人和人之间个体差异很大,比如对于缓解高血压来说,森林疗养的有效率只有大约50%。”南海龙认为,预防、康复、保健才是森林疗养的最主要目的,“希望能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常常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原标题:松香鸟鸣疗愈都市人身心 走进神奇的森林“医院”)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朱松梅

流程编辑:u019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