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居易割麦的诗句(白居易写了一首诗)

唐宪宗元和二年也即是807年,白居易36岁,此时他入仕不久,胸怀大志,血气方刚,正在陕西的周至县担任县尉,主要负责县里的治安保卫和钱粮租税等事宜。

关于白居易割麦的诗句(白居易写了一首诗)(1)

他虽然没有和刘禹锡柳宗元那样参与永贞革新运动,但也是十分关注民生疾苦的。当时写的《卖炭翁》就是苦于宫市,揭露宦官集团强买强卖的典型作品。

陕西的五月份天气炎热,地里的麦子已经泛黄,到了收割的时候。白居易来到田间地头,他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看到农民忙碌地收割,于是深有感触,写了《观刈麦》这首诗。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关于白居易割麦的诗句(白居易写了一首诗)(2)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首诗是叙事诗,就是写农民收割麦子这件事。但是从结尾诗人的自责来看,它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叙事上,它与《卖炭翁》一样,还是一首讽喻诗。

作为讽喻诗,诗歌反映的社会问题就更尖锐,所揭示的主题也更深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我们不妨随着诗人的创作思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重点理解。

关于白居易割麦的诗句(白居易写了一首诗)(3)

一是,诗歌开头描写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农民一年到头没有空闲,到了五月麦子成熟的时候那就更加忙碌。诗歌里写出小麦覆陇黄,陇就是田埂,整个田野都被金黄的小麦覆盖,已经看不到土地和田埂了。

这种开头为后面两家人的出场做了铺垫,也造成了悬念。小麦丰收,农民获利了没有?想到聂夷中的一首《田家》诗,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不免又有些担心起来。

关于白居易割麦的诗句(白居易写了一首诗)(4)

二是,用两个劳动场面反映农民的辛苦。

第一个劳动场景就是有土地的一家人割麦子。一家三代人都没有空闲的,丈夫很早就下地了,妻子做完家务,和儿子及婆婆来送饭,并继续一起割麦子。

第二个劳动场景是失去土地的贫妇人拾麦子。这个妇人提着破旧的篮子,抱着婴儿,在艰难地捡拾别人遗漏的麦穗。前面一家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忙碌。后面一家人无田可耕,没有收成,处境就更为悲惨了。

关于白居易割麦的诗句(白居易写了一首诗)(5)

三是,借拾穗者之口指出租税制度的不合理。

贫妇人说家田输税尽,就是因为交租税田地都卖光了,现在哪里还有田地可种呢?连一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靠拾麦穗能解决生存问题吗?诗中没有交代她的丈夫,有可能就是服徭役去了。

唐代前期实行的是租庸调的租税制度,安史之乱后推行两税制,改上交粮食等实物为金钱。这样农民只得变卖谷物,金钱不够就得出卖土地。赋税本来就够繁重,现在又多了一层中间商的盘剥。

关于白居易割麦的诗句(白居易写了一首诗)(6)

四是,诗人在愧疚自责里隐藏着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批判。

诗人看到割麦和拾麦的两家人,不禁产生了深深的自责。自己没有参加繁重的劳动,一年有三百多石的俸禄,到年底还有结余,这是何德何能呢?

白居易只是一个县尉,一个七八品的小官吏,尚且如此富足,那些大的官宦权贵他们的富庶那就不用说了。这些财富都是哪里来的,追根溯源就到了这些割麦者。

关于白居易割麦的诗句(白居易写了一首诗)(7)

白居易是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士大夫,他拿着朝廷的俸禄,虽然不便于对皇帝和朝政进行直接的批判,但对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对贫富不均和人民的苦难又不能视而不见,因此只能进行自责。

这个自责,既是对人民的同情,也是对官僚的暗示,里面有大文章。白居易有一句诗叫作,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意思就是要通过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好让皇帝等社会上层了解民情。

白居易是唐朝第三大诗人,而杜甫李白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正是白居易诗歌引领的中唐时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的诗歌自从得到大诗人顾况的推崇以后,可以说即使是当朝天子,也是常读之物。

关于白居易割麦的诗句(白居易写了一首诗)(8)

我们知道后来白居易去世时,唐宣宗李忱非常惋惜,他感叹自己失去了一个写诗的老师,为此还写了一首诗来哀悼他。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对白居易是何等熟悉。

了解了上面四个方面,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观刈麦》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主题。白居易知道自己是一个小官,以他的身份地位,无力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关于白居易割麦的诗句(白居易写了一首诗)(9)

因此他只能一边做官,一边写诗,把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在诗歌里反映出来,让皇帝和上层统治者知道实情。我们读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他所说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大概也是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