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不为人知的16件事(悉尼歌剧院背后的故事)
每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背后都有着自己得意的作品,但也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人生中会有辉煌也会有遗憾,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去感受一下悉尼歌剧院伟大的建筑设计师:约恩.乌松,他的人生经历
悉尼歌剧院远远望去就像是海上的白帆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有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基本上悉尼甚至澳大利亚的宣传图片都是采用它的图片。相信大家就算没去现场看过都应该在很多视频上一睹了它的美丽和壮观吧!
悉尼歌剧院于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其特有的帆船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尤其是夜晚来临时显得它更加美丽壮观!
歌剧院规模宏大,陈设讲究,演出也是频繁,除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外,每天开放16小时,平均有10个不同的活动项目,可同时容纳7000余人,歌剧院已成为澳大利亚最热闹的场所,旅游者,观众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入夜,到这里来的人,不只是看演出,还来贝尼朗餐厅吃饭和观赏夜景。
建筑设计师 约恩·乌松简介
人物经历:直到18岁,他还考虑去当一名海军的军官。1937年,19岁的乌松顺利进入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师从于施泰因·埃勒·拉斯姆森(Steen Eiler Rasmussen)和卡伊·菲斯科尔(Kay Fisker),两位总恩师均为丹麦建筑界的领军人物,而且也都是中国迷,其中,拉斯姆森还曾在北京设计过热电站。乌松耳濡目染,接触了大量的中国艺术文化,不知不觉影响了自己的建筑观念。
1942年毕业于丹麦皇家建筑艺术学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逃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并受雇于瑞典建筑大师阿斯普朗德(Erik Gunnar Asplunde)的建筑事务所。
乌松在瑞典整整工作了3年。尔后便去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芬兰首屈一指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一道工作。阿尔托比乌松年长20岁,早已功成名就,名满天下。和阿尔托的合作被看作是乌松创作阶段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加深了乌松对有机建筑的理解。尽管这样,乌松仍觉得自己不够充实,仿佛只有周游世界,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建筑中汲取养料,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法。
约恩·乌松一生的辉煌只有一次,但这一次已是传奇。 ——丹麦建筑师协会
人生遗憾:2008年,乌松在接连做了几次手术之后,在睡梦中心脏病发逝世。尽管乌松最终因为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而誉满全球,但是他却从来没有亲眼看到过建成后的悉尼歌剧院的真面目。
外界对于约恩·乌松中途离开的原因说法不一。澳大利亚方面称,悉尼歌剧院建设的预算出现缺口,可能会修改最初的设计方案,约恩·乌松因不满离开。也有说法称,当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不认可约恩·乌松的设计理念。虽然澳大利亚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了约恩·乌松的设计理念,但约恩·乌松却从没亲眼目睹过悉尼歌剧院———这座他倾注9年心血设计的作品。
2008年4月9日,悉尼歌剧院全体员工为远在丹麦的约恩·乌松庆祝90岁生日,同时邀请他来参观悉尼歌剧院。但约恩·乌松以身体状况欠佳为由拒绝了这一邀请。
1918年,约恩·乌松出生在丹麦的哥本哈根。1957年悉尼歌剧院筹建之初,年仅38岁的乌松寄去了自己的设计图纸。当时的他在建筑界并没有什么名气。他和妻子住在海边的一个小镇上,那一年他的小儿子刚刚出生,大儿子詹13岁,女儿琳11岁。自从1945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之后,乌特松真正的作品并不多,他自己一手设计并建造的家倒可以算上一个。
至今,乌松还清楚记得自己当初设计悉尼歌剧院时的热情与冲动。“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我躺在海边的沙滩上画我的草图。要是哪里画得不对,我就用手把它们抹掉再重新画过。”很快,乌特松设计的“贝壳”方案从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名设计者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当祝贺电话打到他在丹麦的家时,乌特松的女儿琳和他的助手同时尖叫起来,他们同时喊道:“悉尼,悉尼!”乌松问“我得的是第三名吗?”他们回答:“不,是第一名!”
据澳大利亚《太阳-先驱报》报道,悉尼歌剧院1973年10月落成启用,在此几年前,乌松就因抱怨澳政府干涉歌剧院的设计工作导致双方闹翻而离开了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国家元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歌剧院落成启用仪式上也没有提及乌松的姓名。
在获悉自己的方案被采用后,意气风发的乌松举家迁往悉尼,打算从此定居澳大利亚。一家人受到当地民众和工党的热情欢迎。乌特松开始以悉尼歌剧院总建筑师的身份工作。然而,在随后的施工当中,由于超前的大胆设计和高昂的工程造价,乌特松和他的设计方案成为当地舆论和公众的众矢之的。当歌剧院逐渐成型时,它不仅成了悉尼的焦点,也不幸成了一个政治靶子。
1965年,联合党在大选中打败了工党,新南威尔士公共工程部部长大卫·休斯开始收紧开支。乌特松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甚至拿不到工资。于是他铤而走险,写了一封辞职信送给休斯。乌特松后来回忆说:“那时候我原以为他们会请我回去的。”可是事实却残酷地打破了乌特松的幻想。辞职信送走不到1个小时,一辆白色的政府小车直接开进歌剧院办公室,送给乌特松一封休斯的回信,上面写着“谢谢,我们接受你的辞职。”
对他来说,不能继续建造歌剧院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乌特松的儿子回忆说。于是,失望的乌特松带着家人离开了澳大利亚,并发誓将永远不再踏上这片带给他伤心和失望的土地。
乌特松设计的歌剧院只完成了外部施工就被中断,一支经验并不丰富的地方建筑队伍被招募完成了剩余的内部施工。这项原本为期4年的建筑计划最后竟然花了17年才完成。而工程的整个预算也从最初的700万美元飞升到1亿美元。然而,这件艰难出世的建筑物不久便成为全世界公认的艺术杰作,其“形若洁白蚌壳,宛如出海风帆”的造型成为澳大利亚人的骄傲。
2003年,乌松因此被授予了建筑学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普里茨克建筑奖”评选委员会在宣布获奖得主时,将乌特松设计的“白帆型”悉尼歌剧院称为“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并盛誉这项设计“毫无疑问是其最杰出的作品……是享誉全球极具美感的作品。它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象征,而且是整个国家和整个大洋洲的代表”。评选委员会称,乌特松非凡的创造力“涵盖了人类历史许多文化的精髓,玛雅文化、中日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他自己所属的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等多种文明的痕迹都为他提供了创作灵感。
悉尼歌剧院传奇般的诞生经历使全澳大利亚人对它着了迷,关于它的书籍、电影陆续问世。1995年,作曲家阿兰·约翰以此为主题创作的歌剧“第八大奇迹”在悉尼歌剧院成功上演。自从1973年开放以来,悉尼歌剧院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演出中心,平均每年有3000场演出在这里上演,接待观众达200万人次。
然而,悉尼歌剧院的内部构造却与它壮观的外部景象并不匹配:不仅音效不好,歌剧院的后台空间也显得过于局促,乐队演奏席位狭小拥挤,观众座位之间的阶梯也太过陡峭。
一位批评家就曾将它形容为“徒拥三角钢琴的外表里头却是一堆生锈的琴键”。许多演奏家都不堪忍受歌剧院糟糕的声音效果,悉尼交响乐团甚至一度威胁抵制在该歌剧院演出。悉尼歌剧院信托基金主席约瑟夫就曾表示,歌剧院一直以来“就像一个被施了魔咒的城堡,没有一个有天赋的建筑师愿意考虑对它进行整修”。
对悉尼歌剧院的整修工作将正式开始后,澳大利亚政府希望以此平息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而乌松的梦想又有了重新实现的机会。音效和灯光都需要进一步改善,狭窄的乐队演奏席位也将被扩大。歌剧院的入口将被重新设计,前场将被改造成一个室外演奏平台。
根据计划,将建造一个由9块玻璃嵌板支撑的柱廊,这将是自1973年歌剧院对公众开放以来所做的最大改动。此外,混凝土墙上将钻出一些洞口使大厅通风更好。乌特松表示:“柱廊在白天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在夜间又可以作为观众进入歌剧院的绝佳入口。”
不过歌剧院的主要整修工作都将由他的儿子詹和查德·约翰逊来负责。而他真正设计的惟一一项作品,将是一个5米长的挂毯,它将被挂在整修后的歌剧院里作为中心装饰品。
乌松1999年与悉尼当局达成和解,又设计了悉尼歌剧院的新西柱廊,柱廊将于13日启用。正在澳大利亚准备参加英联邦国家运动会的伊丽莎白二世将主持启用仪式,这一次她将对乌松的贡献予以表彰。
报道说,乌松表示,他本人可能去不了悉尼,但他的儿子扬·乌松将前往悉尼歌剧院,代他接受伊丽莎白二世的公开表彰。扬说,他的父亲对女王将承认他的工作感到“非常高兴和感激”,“他从来没有想到歌剧院能够成为如此著名的一个标志,他很高兴歌剧院在澳大利亚人心里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乌松本人从来没有亲眼目睹过建成后的悉尼歌剧院。
尽管已经接过了澳大利亚政府伸出的橄榄枝,但乌特松还是拒绝了所有返回澳大利亚的邀请。澳大利亚政府曾尝试为他提供机票和邮轮包厢,一名电影制片人甚至提出用自己的飞机载乌特松和他的家人四周旅游,并随他们在任何时候和地方停下来,但这些邀请都遭到了乌特松的拒绝。乌特松和妻子一起在西班牙的马略卡岛过着隐居生活,他说:“我们住在这里就像树梢上的鸟儿一样。”
当年,悉尼歌剧院差点毁了乌特松的建筑师生涯。但他承认,那其实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那时,他赢得了歌剧院设计竞赛的头奖,但这个奖得来并不容易。传说,还在设计竞赛的预选阶段,乌特松的设计构想就遭到了淘汰,但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埃利儿·沙里宁作为评委之一,他被他独特大胆的设计迷住了,硬是从一大堆废纸中找到了乌特松的设计图纸,并当即宣布,他无法再支持其他人的作品。
领取了设计奖奖金以后,乌特松返回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他根本没有期望再被叫回来。他告诉妻子,他并不期望他的设计作品会变成一座实实在在的建筑。但是到了1957年,乌特松得到通知,他的设计图纸将变成现实生活中的一座建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