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为什么纪念崇祯(怀念崇祯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地球知识局——朝鲜,怀念崇祯
NO.1476-朝鲜怀念崇祯
作者:冷夜寒星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年号是我国古代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随着君主制的废除,目前除了日本之外,原来使用年号的东亚、东南亚国家均已采用了公元纪年法。
但是如今在韩国庆尚南道居昌郡渭川面,却有一座仍在使用明朝崇祯年号的桐溪古宅,每年的立春榜(相当于我国的春联,白纸黑字,立春时张贴)都使用着明朝的崇祯年号,例如今年的立春榜上就写着“崇祯丁丑后三百八十三年”。
桐溪古宅
(jungon.co.kr/jungon/html/sub0401.html)▼
明朝灭亡已300多年,而韩国的这一古宅使用明朝年号不说,其起点还不是崇祯元年(1628年),而是崇祯丁丑年(1637年)。如此一反常态的纪年,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呢?
葱秀山头晓色鲜
月明茅屋汉江船
17世纪的东北亚地区,风云变幻。
由女真族建立的后金政权强势崛起,努尔哈赤不仅逐渐完成着对女真各部的统一,更于1618年开始兴兵进攻明朝。而在明朝与后金交战的过程中,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政权成了双方争夺的一枚重要棋子。
如果后金在进攻明朝过程中不能使朝鲜保持中立
自己的后方就会面临巨大威胁
(17世纪初期的东亚大致局势)▼
朝鲜王朝(李氏朝鲜)是明朝的属国,长期以来一直向明朝称臣纳贡。而朝鲜又长期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熏陶,加之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两次入侵朝鲜之时,明朝曾调集大军赴朝救援,结束了朝鲜历史上的壬辰倭乱(我国称“万历朝鲜战争”),这使双方发展成“恩同父子、义则君臣”的密切关系。
万历朝虽然是明朝盛衰的转折点
但确实在短期内阻止了日本吞并朝鲜这一重大风险
而且长期收获了朝鲜这一亲密盟友
(图片来自:wikipedia)▼
后金在1618年与明朝对抗之前,已考虑拉拢朝鲜。
但是秉持小中华思想的朝鲜,十分尊崇华夷秩序,将从事渔猎生活的女真人视为“蛮夷”。加之壬辰倭乱中明朝的倾囊相助,面对后金四度致书拉拢,朝鲜方面仍然恪守臣节,对后金伸出的橄榄枝嗤之以鼻。
现在看来东北平原有着很好的农业条件
但当时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水平很低
东北是名副其实的苦寒之地
在相对温暖的朝鲜看来仿佛另一个世界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Anton Balazh)▼
这场朝堂之争在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前夕达到了顶峰。面对后金八旗悍卒,远道北上的明军要求朝鲜参战,多数朝鲜重臣认为应当助明以报恩,但统治者光海君李珲却存有疑虑。
此时朝鲜已先后经历倭乱和党争,精锐兵力和补给基础相当有限。面对朝臣的一再进谏,光海君选择反复拖延,最终只是派姜弘立率1.3万朝鲜士兵加入了明军一方,讨伐后金。
1619年,朝鲜军队开拔渡过鸭绿江,加入到明军东路军中。
萨尔浒之战的结局众所周知,东路军最后被努尔哈赤在阿布达里岗大败,而姜弘立率领的5000朝鲜残兵,也不得不投降了后金。
明军以及朝鲜援军这次多路并进
目的是进山,把后金扼杀在摇篮之中
然而相比后金,武备废弛财政混乱下的明军更为脆弱
结果这一战成了关外实力对比反转的起点
(底图来自:NASA)▼
然而和投降的明军士兵待遇不同的是,这些朝鲜将士没有被杀害或拘押。后金设宴款待他们之后,竟将陆续将他们释放回国。努尔哈赤还修书一封给光海君,明显是为了拉拢朝鲜。
萨尔浒之战后,光海君越发坚定地推行中立外交,周旋于明金两国之间。然而,光海君的这一系列决定却使他和朝臣间产生了分歧,不仅执政的大北派故意抵触他的政令,而因征兵、饷银而破产的人们要么流离失所,要么落草为寇,这使得他进一步丧失民心。
终于在1623年春天,朝鲜宫廷爆发政变,史称“仁祖反正”,朝鲜仁祖李倧继位。而李珲则被仁穆大妃以废母杀弟、大兴土木、背叛明朝等罪名,判处废除王位、发配流放。
中丞秉钺赋东征
鸭绿秋潮饮马行
光海君执政的后期,后金已攻陷了明朝的辽东,并不断向辽西地区渗透。在后金迅猛的攻势下,明军节节败退,为数不多的胜迹是1621年毛文龙率部从海上成功袭击后金的要塞镇江(今辽宁丹东),取得“镇江大捷”。
没有朝鲜在后方牵制
后金可以集中尽力攻略明朝在关外的土地
而蒙古部落被击败后
后金也可以绕过辽西走廊直扑京畿
不过明朝也还有水上优势,较弱的侧面牵制▼
但毛文龙随后遭到后金军队的追击,逃入朝鲜,开辟了皮岛基地,从敌后牵制后金。努尔哈赤多次要朝鲜交出毛文龙,但是朝鲜仁祖铁了心要帮助大明,始终不为所动。
1626年秋,皇太极继位,眼看朝鲜冥顽不灵,便开始着手用兵南下。第二年,他命阿敏、吉尔哈朗、阿济格等贝勒出征朝鲜,一路势如破竹,在攻取义州后分兵进攻毛文龙部所驻的铁山(今朝鲜铁山郡)。
毛文龙部兵败后,逃至身彌岛。后金军进而攻破定州,攻至安州。朝鲜方面尽管在安州组织了近3万兵力进行殊死抵抗,却仍不敌后金大军,之后后金在进攻平壤时,民众听闻安州被后金屠城的消息,纷纷逃窜。
从铁山继续南下,连克数城,真势如破竹
(底图来自:NASA)▼
朝鲜军队在北方的败报传来,首都汉阳(今韩国首尔)民众也争先恐后地出逃。连朝鲜王室也决定将江华岛作为避难地,并在后金军队进至平山时主动请和。经过一系列的斡旋和谈判,仁祖最终还是接受了后金方面的基本条件,与后金约为兄弟之国,并向后金缴纳岁币,史称“丁卯胡乱”。
但是这只是表面文章,待后金军队一撤,朝鲜仁祖便向明朝奏请称,与后金媾和实属被逼无奈的城下之盟。而朝鲜方面又以边地残破等理由,一再拖延边境开启,并瞅准一切机会缩减对后金的岁币和供数额。
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在称帝前皇太极遣使团将此事告知朝鲜,但仁祖却拒不接见后金使团。在这年4月的登基大典上,朝鲜使臣更是拒不下拜。
他崇祯是皇上,朕也是皇上
为何朝鲜肯拜崇祯,不肯拜朕?
(图片来自:wikipedia)▼
皇太极对朝鲜的这一系列行为极为恼怒。这年年底,他以朝鲜违背盟约为由,亲率12万清军进攻朝鲜。这次清军的攻势更为迅猛,定州、安州等城望风而降,清军更是趁着冬季临津江结冰直接驰骋渡江,攻占汉阳。
而这一次,李倧遣送王室、妻妾等至江华岛避难,自己则率文武百官据守在南汉山城,等待各地军民的驰援,并派出崔明吉等赴清军大营谈判,以拖延时间。
二次南下,这次直接端了朝鲜国都...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Vladimir)▼
虽然其后全罗道、忠清道等地的援军赶到,但是也未能扭转朝鲜的败局,多尔衮更是攻破了江华岛,俘虏了朝鲜宗室、朝臣等76人。
李倧见大势已去,只好接受皇太极的条件,于1637年正月出城投降,史称“丁丑下城”。朝鲜不甘愿地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的册封,断绝与明朝的宗主国关系,遣子李溰、次子李淏则随清军赴沈阳做人质,依例向清朝纳贡,并禁止修筑大型防御工事,还在三田渡地区建立“大清皇帝功德碑”。
17年有一部电影是讲这段历史的——《南汉山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
而皇太极在班师回朝过程中又攻占了皮岛,以消除清军未来西进的后患。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以“小中华”自居,文化相对昌明的朝鲜,却在明清争霸中沦为渔猎民族王朝的藩属国,让朝鲜人在情感上一时难以接受。而清朝定鼎之后对朝鲜报复性的征敛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最终使得思明反清成为当时朝鲜社会思潮的主流。
1649年,因哥哥李溰去世而意外获得王位的李淏即位,是为孝宗。他登基后,响应了国内反清复明的思潮,重用了一批以宋时烈为代表的反清派官员。朝鲜君臣时常感念明朝对朝鲜的再造之恩,对大明倾覆真诚痛切。
不过此时局面已经大变
大明朝在内乱中轰然倒塌
清军入关并抓住这个机会席卷全国
朝鲜想反清复明,在现实中也很不现实了
(1648年大致状况)▼
他们的暗中抵抗体现在历法纪年上,便是朝鲜在明面上用清朝年号,内廷和民间百姓仍然大多使用明朝崇祯年号。而仁祖李倧之后的历代朝鲜国王《李朝实录》,只写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这就是“崇祯后”纪年仍流传至今的缘由。
文章一开始所提到桐溪古宅的最早主人郑蕴,便是丙子胡乱时期其主张与清朝抗战的朝臣之一,其旧邸就沿用“崇祯丁丑后”(即丁丑下城的1637年)年号至今。
李淏还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计划扩招10万大军,用于“复明”的北伐大业。但是由于朝鲜困难的财政状况,其扩军计划并未能实现。
李淏与朝臣还深信“胡人无百年之运”的说法,常常将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视为清朝灭亡的征兆,对南明政权、以吴三桂为代表的三藩势力、台湾郑成功、蒙古准噶尔部等反清势力全都寄以厚望,暗通款曲策划夹击清朝。
从南明灭亡到吴三桂起兵其实只相隔十几年
如果我们将南明视为明末诸多军阀的联合体
那么吴三桂及三番也是(投靠清朝的军阀)
两者事实上是一段连续的历史
(1675年大致状况)▼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朝鲜、日本和南明联手组建军事同盟的计划最终被清朝觉察,顺治下诏斥责朝鲜国王,罢其用事大臣,史称“六使诘责事件”。
1654年和1658年,清朝为了对抗南下的沙俄侵略者,还两次征召了朝鲜的火枪兵前来助战。李淏尽管十分不情愿,但也把这当作练兵机会,两度调发枪手协助清军扫荡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者。他们表现出色,给清军留下深刻印象,也一度给李淏带来了北伐的信心。
然而朝鲜这边积极备战,流亡的南明却在被各个击破。李淏逐渐认识到单凭朝鲜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对抗江河日上的满清王朝。1659年,年仅40岁的李淏在病重之时,令宋时烈书写遗诏,曾悲叹道“日暮途远,至痛在心”。
1662年,南明政权彻底灭亡,朝鲜国内的北伐思潮开始退潮。
1683年,康熙派施琅收复台湾,南明最后余脉灭亡,彻底断了朝鲜君臣的念想。与此同时,康熙帝也一改父祖的强硬态度,对朝鲜以招抚为主,使得一些朝鲜民众开始认可清朝的正统地位,而高举“尊周思明”的宋时烈等朝臣则逐渐在朝鲜政坛中被边缘化。
最终,随着大清国日渐隆盛,而明朝逐渐在人们的记忆里消散,朝鲜半岛虽仍着明衣冠,却也不再真正思量反清复明之事,成为了大清卧榻边安静的附庸国。只有像郑蕴宅邸这样的遗迹还在坚持把明朝纪年作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日]林泰辅、陈清泉译:《朝鲜通史》,商务印书馆,1949年。
2.杨军、王秋彬:《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3.王臻:《丙子之役”及战后清鲜交涉的几个问题》,《韩国研究论丛》,2009年第2期。
4.桂涛:《“崇德改制”与“丙子之役”:朝中交往中的正统性问题》,《清史研究》2017年第2期。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电影《南汉山城》截图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