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嫁人的俗语(农村俗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在农村,“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样,在古代妇女的地位低下,这句话是典型的旧有的封建观念。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这些观念正在逐步地淡化。

这是农耕社会时妇女的一种归宿,因为那时不懂得计划生育,女人的主要工作是生儿育女,自己几乎没有挣钱的机会,所以只能依靠男人穿衣吃饭。现在的女人,有许多人可以实现自食其力独立自主。当然仍然还也有许多女人找到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公,自己不需要付出辛劳,在家相夫教子。

农村嫁人的俗语(农村俗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1)

俗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句话可做两方面来谈。

一、在生产力不太发达的解放前,女人裹着小脚,走路都不方便,更不用说参加田间劳作了;家庭的一切都是男人维持,女人只是生育的工具,没有社会和家庭地位,美名其曰相夫教子,实属无奈!

二、现在家庭,男女地位相当,大家都在工作,家就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夫妻都在为家庭付出努力。老俗语好像有点过时了,只不过是些不顾家女人的借口罢了!

农村嫁人的俗语(农村俗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2)

这句话最早语出《济公全传》,原话是:“不必跟李文龙受苦,你不必想不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在封建社会,受礼教迫害,妇女地位低下,结婚后,穿衣吃饭,主要靠丈夫。妻以夫贵,妻以夫荣,妇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男人的依附品。这句俗语,也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提倡男女平等,解放后,又提出妇女是”半边天”,这种状况有所改变。时至今日,结婚还是要看男方经济条件的。因此,这句俗语,流传面还很广,被一些人还常常提及。

农村嫁人的俗语(农村俗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3)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句话也折射出了古代人的生活是多么困苦。在现在,吃饭穿衣是多么简单的要求。可是这样的要求,在以前普通老百姓都达不到。而女人们在丈夫家的时候,更是把穿衣吃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前嫁汉就是为了保证穿上衣吃上饱饭。

可想而知,当时人们的生活多么困难。那时候穷苦老百姓的女儿在要出嫁的时候,父母别的要求没有,就是要求嫁的男方一定要让自个儿的女儿吃得饱,穿得暖,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要求,但是就这一个简单的要求,那个年代达到的人也不多。

农村嫁人的俗语(农村俗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4)

从女人的角度来讲,那个年代的女人经济上不独立,所以才会有“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句俗语的流传。古代的女人除了给有钱人家当丫鬟,然后就是上地里面帮助干一点农活,她没有能力去赚钱,可以说也没有那个机会、机遇让她去赚钱。所以她只能依靠自己的丈夫,自己的老公来赚钱养自己,所以在结婚之前,让自己吃得饱,穿得暖,这成了对男方今后生活的最大要求。

农村嫁人的俗语(农村俗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5)

现在这个社会不仅是穿衣吃饭的问题了,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其次就是怎么多赚钱使两个人生活得更好。豪说历史:每天更新历史故事,奇闻异事,古今美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