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信息产业与共享发展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哪些

一、信息产业与共享发展的相关概念界定

本论文借鉴信息产业狭义上的观点,认为信息产业指的是与经济社会发展中信息活动相关的所有产业。同时参照国家统计局对信息产业的划分,认为信息产业应该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两个部分。

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信息产业与共享发展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哪些(1)

二、信息产业与共享发展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信息产业和共享发展已经开展了丰富的研究,这为本论文的研究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部分从信息产业的相关研究、共享发展的相关研究以及信息产业对共享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国内学者由于分析标准和统计口径的不同,对信息产业的定义和分类存在不同的观点。

但我国大多数学者都将信息产业划分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并使用统计量代替、三阶段DEA模型、DEA、Super-DEA模型等对信息产业进行水平测度。国内学者陶长琪等通过使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我国30个地区信息产业综合技术效率,发现我国信息产业存在发展不均衡、规模效率低下的特征。

郑丽等以“信息产业产值”代表各地区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对信息产业产值的衡量使用电子与信息设备制造业总产值与邮电业务总量的总和。王开良和秦慧在测算我国30个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效率时采用DEA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我国地区间信息产业的效率水平差距仍比较大。

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信息产业与共享发展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哪些(2)

陈美华和陈伟良采用Super-DEA模型对33家电子信息产业公司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发现这些企业在二〇一三-二〇一七年期间存在明显的技术进步。张泽华从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等方面,测度发现信息制造业发展较为依赖外部投资、信息服务业主要依靠内生增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开展,信息产业的融合特征得到进一步应用,其可以与各产业相结合,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学者研究了韩国信息产业与五大核心传统产业融合,认为需要不断推动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来促进传统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信息产业与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度较高。

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信息产业与共享发展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哪些(3)

第一,信息产业与农业相融合。李瑾等通过研究发现信息产业与农业的结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因此需要加快研发农业信息技术产品。有形资产研究发现信息产品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传播农场推广信息的新形势。

有学者通过倾向评分匹配随机生产前沿模型发现,农业信息化可以降低信息搜索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可持续性。唐朝然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与农业相融合中,仍然存在产业差距、人才技术、融资和推广等问题。

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信息产业与共享发展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哪些(4)

第二,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相融合。陶长琪和周璇通过对信息产业与制造业间的耦联实证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信息产业和制造业属于耦联的高水平阶段。赵玉林和裴承晨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模型实证发现,产业融合是我国信息产业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有学者认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而有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

第三,信息产业与服务业相融合。有学者研究发现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加了信息对称度,极大地影响了旅游业。有学者认为信息化转型彻底改变了旅游业的需求和服务互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产业结构升级。周蕾和王冲通过对四川省T-R-I系统耦合协调机制的研究发现,信息产业的发展会对旅游产业产生影响。国外学者很少有直接研究共享发展理念的,他们提出了与之相似的“包容性增长”的概念。

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信息产业与共享发展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哪些(5)

二〇〇七年亚洲开发银行最早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他们认为包容性增长应该是机会平等的增长,即在保持经济的高速和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或消除不平等现象,让普通民众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有学者指出包容性增长应该包括社会福利的分配,如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弱势群体的发展援助等。

有学者认为“包容性增长”是人人可以获得均等的机会,应该包括教育、健康卫生等社会福利方面,强调社会成员的就业和发展。有学者基于可评估的角度,从经济、社会、健康、生态等方面制定了包容性增长的评估框架。国内研究从多个方面构建共享发展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网络数据包络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合成计算等方法进行测度分析。

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信息产业与共享发展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哪些(6)

王蕾等对山东省城乡共享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从基础设施、发展机会、公共服务、发展成果共享4个方面,并且使用城乡比值法测算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城乡共享指数。赵培红等通过合成计算对京津冀三地共享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发现京津冀共享发展虽然已经有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内部差异。曾冰和徐玉东评估了长江经济带共享发展水平,他们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域共享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构建了较为权威的中国共享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4个二级指标,并使用熵值法对二〇一九年中国共享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范建平等运用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我国东中西地区共享发展水平,发现各地区共享发展均处于高水平,但地区差异较大。

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信息产业与共享发展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哪些(7)

经济聚集和城市扩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经济学认为,分享、匹配和学习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包含的三种动力机制,而城市的集聚效应就是通过这三种动力机制激发的。在城市发挥集聚效应的过程中,城市的发展状况越好,城市的交通、能源、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越完善,则产业就越密集。

即城市规模对产业集聚有着正向的外部效应。最优聚集度和城市规模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是动态的,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讯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就能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而城市建设得越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越方便,企业也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匹配的的劳动力资源。

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信息产业与共享发展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哪些(8)

因此,企业会趋向向城区基础设施较好的区域集聚。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源泉。一个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愈高,就愈能吸引资本及其它资源来促进产业的发展;同时,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也更容易吸引外资投资,从而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向此聚集,进而实现企业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