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1)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

庞 晖 栾 辛

一、引言

2016年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际理解”被纳入核心素养体系,成为每一个青少年必备的修养。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目前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自身普遍缺乏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不能充分发掘教科书中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常会忽视文化意识与国际理解的培养。本文结合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内容分析,试图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中蕴含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

本文以Collins, Czarra和Smith三大领域(国际议题、国际联结、国际文化)为基本框架,结合课程标准二级语言知识(共11个话题)目标,分析《新标准英语》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内容分析框架如下表:

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2)

依据上述分析框架和《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二级语言知识(共11个话题)的学习要求,我们对三大主题下的次主题各内容进行描述,具体观察内容包括语篇(对话、短文、歌曲)、插图等内容。例如,种族与人权主题中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教科书的插图中,因此出现一次有色人种的图片记作1次;生态与环境主题中主要体现二年级上册Module 9,二年级下册Module 1和五年级下册Module 4整个单元,因此共记作3次。为增加内容编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邀请一线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评分者效度验证,向其说明内容分析框架的三大主题及各主题下的次主题,随机抽取两个年级的教科书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三者的分析结果,对个别不一致的地方做进一步调整,最终形成了《新标准英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分析框架。

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3)

二、教科书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呈现数量分析

1. 教科书中“国际文化”主题的内容数量较多

教科书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覆盖三大主题,其中体现“国际文化”主题的内容最多,内容累计191频次,占三大主题的80.59%,超过全部内容的二分之一;“国际议题”主题次之,内容累计24频次,占三大主题的10.13%;“国际联结”主题分量最轻,内容累计22频次,仅占三大主题的9.28%。“国际文化”主题涉及数量呈现显著优势,或与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有关系。

2. 各个次主题在教科书中的数量分布不均匀

从整体呈现的维度来看,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三大主题在教科书中有所体现,但聚焦到三大主题下的各个次主题,在教科书中的分布很不均匀。如“国际文化”主题下的“情感与人生”主题涉及的单元最多,在教科书中共出现50频次;“安全与和平”和“民族与宗教”主题在小学教科书中未能呈现;“国际组织”“经济与贸易”“历史文化”等主题在教科书中涉及也较少。

3. 三大主题在各年级上的数量存在差异

“国际文化”主题在各个年级均有涉及,占据优势地位,主要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知水平,以及国际理解教育以国际文化为主线这两方面原因;“国际议题”主题集中体现在中低年级阶段,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呈现平缓上升的趋势,到五年级开始下降,六年级未涉及;“国际联结”主题集中体现在中高年级,基于主人公Lingling跟随Sam和Amy去英国参观,以及Daming去美国拜访表兄Simon的情境设定,跨国的流动促进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体现着“国际联结”主题的内涵。

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4)

三、教科书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分析

1.“国际议题”主题分析(见表 2)

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5)

[说明:字母A、B表示上下册,字母M表示教科书中的板块(module),U1、U2表示第一单元(Unit 1)、第二单元(Unit 2)。举例:1A-M4 U1就表示一年级上册第四模块第一单元。]

“国际议题”主题在教科书中涉及到的单元较少,且内容片面,较少涉及全球性的问题。内容多穿插在插图和语篇中,通过图片直观的展示和语篇动态的交际,让学生了解世界人种的多样,科学技术发展带给人类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符合小学生阶段具体形象思维的身心发展特点。但因主题内容没有以话题的形式出现,容易被教师忽视语言知识背后蕴藏的文化意识,无法真正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的问题,培养国际理解素养。

2. “国际文化”主题分析(见表 3)

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6)

“国际文化”主题在教科书中占比最多,呈现的内容相对丰富,如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地貌。“情感与人生”和“风俗礼仪”主题涉及内容比重也比较大。“风俗礼仪”主题紧贴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的要求描述,包括理解英语国家重要的节假日、民俗文化、饮食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3. “国际联结”主题分析(见表 4)

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7)

“国际联结”主题在教科书中涉及的单元较少,以穿插在语篇中为主。未来教科书修订中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适当增加相关内容。

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8)

四、教科书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建议

1. 丰富课程标准中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课程标准的文化意识板块如果增加“国际理解”相关要求,在二级标准要求中加入对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明确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阐述,可以指导教科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有理有据,有助于提高小学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的系统性。

2. 优化教科书呈现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形式

学科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不仅要连接现实社会,还要注意连接未来社会。在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应放眼于全球范围内,涉及更多国家和民族,让学生理解多元的世界。可以将国际理解教育内容融入单元活动,通过歌曲、诗歌、韵句和TPR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兴趣,从小学阶段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3. 提高教师国际素养,丰富教师教学实践

教师的语言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水平是影响国际理解教育的关键要素。除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知,明晰国际理解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教师还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加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掌握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拓宽自身的理解视角。最后,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教学技能。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现有水平,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英语学科,呈现在课堂教学中,更新学生认知领域。

注:本文是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专项一般课题《美国平衡阅读法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实证研究》(2021WYYB002),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SEERCGH210128)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首次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2年第4期)

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分析)(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