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和马未都关系好吗(法德追随美插手印太)
来源:环球时报 来自17个国家的约100架军机及2500名人员正参加在澳大利亚北部举行的“漆黑-2022”联合军演该演习为期3周,美国自然是主导方,而除了美国的“跟班”英国外,法国和德国也表现得相当积极这不禁让人颇觉诡异,难道法德也要跟随美国脚步,动了军事干涉亚太的念头?,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王朔和马未都关系好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王朔和马未都关系好吗
来源:环球时报
来自17个国家的约100架军机及2500名人员正参加在澳大利亚北部举行的“漆黑-2022”联合军演。该演习为期3周,美国自然是主导方,而除了美国的“跟班”英国外,法国和德国也表现得相当积极。这不禁让人颇觉诡异,难道法德也要跟随美国脚步,动了军事干涉亚太的念头?
如果站在法德这些欧洲国家的角度思考,倒是可以了解一下它们的小心思。
首先,这个世界确实正变得越来越不安全。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军事冲突并非在现实中不会发生,比如俄乌冲突就近在眼前。世界因这场危机更加分裂,传统地缘政治逻辑正在回归,这对已经习惯一体化和平的欧洲人来说无疑是一记棒喝。
其次,西方的制度性红利正在失去。法国总统马克龙曾明言,因为其他一些国家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且不断地取得成功,西方建立在制度优势基础上的霸权正在衰落。欧盟在2019年3月将中国定义为“制度性竞争对手”,就是基于这种逻辑,因为中国的发展对西方的制度性权力造成了冲击。这里的西方既包括美国,当然也包括欧洲,尽管二者可能并不完全一样。
第三,“印太”本身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或许“印太”在地理上距离欧洲相对遥远,但该地区却是全球发展最快、最有潜力的,资本主义逐利的本能必然驱使欧洲去赶这趟“快车”。派军机或是舰艇走个秀并不能成为舞台上的主角,但刻下“到此一游”、刷个存在感还是可以的,到时“分蛋糕”还可以沾光。
第四,实力不济就组团“抱大腿”。国际关系确实遵循的是“鱼类生存法则”,即大鱼吃小鱼。而避免被大鱼吃掉的最好办法,是让自己依附于另一条大鱼。斯蒂芬·沃尔特在《联盟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联盟是国家对付威胁、求取安全、增强权力,维护或扩展其利益的最常用、乃至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而中小国家面对大国的策略,不是依附就是联合。显然欧洲国家当前采取的策略,就是二者兼而有之。
第五,这是战略难自主带来的恶果。欧洲人一直渴望在大国竞争中保持某种独立性,更多地依据自己的利益选择跟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完全被他人左右。但当下的现实是,俄乌冲突让欧洲不得不拿自己的政策独立性与美国的安全保护做交易。欧洲为此必然要在其他领域或地区,屈从于美国的战略安排。美国希望在“印太”围堵遏制中国,无论欧洲一些国家内心是否有意愿,也不得不跟随美国的脚步。
欧洲一些国家确实有自己的安全忧虑,但同时也是在玩火中取栗游戏,并非没有私利在里面。这样一来,同样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一是擦枪走火的风险。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无论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欧洲国家跑到“印太”帮美国起哄拱火,就应意识到这样做是在离想要安全的初衷越来越远,反而是在制造冲突和激化矛盾,自己会因此变得更不安全。
二是成为牺牲品的风险。既然想从中渔利,那就要有可能沦为“挡箭牌”的准备。拜登政府本质上与特朗普时期并无不同,“美国优先”是骨子里的,牺牲起盟友来从来都是毫不犹豫,这一点欧洲亏还吃得少吗?
三是与中国交恶的风险。目前,中欧货物贸易超过8000亿欧元,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正如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许倍帝日前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所言,“中国市场太大、太重要,并且在未来有很多发展机会”。欧盟对中国所谓的“合作、竞争、对手”三重定位貌似分得很清楚,合作是合作,竞争是竞争,实际却没搞明白怎么切割干净,因为谁都知道良好的经贸关系离不开政治上的互信。虽然欧洲嘴上打着“和平与安全”的旗号,但骨子里还是强权政治的逻辑,这样的做法实在难以赢得中国民众的好感。(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