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架构有openstack(云计算OpenStackCinder道术)

不是只有AI才是主流,云计算正在大行其道

有这么一群人,每天公交、地铁、单车、11路,风雨无阻,一起走向春天里,即使在车里哭完,也要笑着走进办公室,即使夜已深,依旧穿梭在归家的路上。这是理想、是工作、还是生活?其实,这是80、90后的青春,时代正在因你们而改变。

云计算架构有openstack(云计算OpenStackCinder道术)(1)

图1 宁静夜晚

为何要写本文?很多OpenStack技术文章,要么简单地说工作原理,要么介绍安装配置,要么分析源代码,没有系统性地分析架构和工作原理,导致很多初学者学习遇到困难,经常出现只会机械操作、不懂工作原理、阅读代码也不知道啥意义、一直无法入门。通过深入浅出OpenStack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帮助大家快速入门。本文先分析Cinder,其余组件分析将陆续更新。

一、OpenStack家喻户晓:OpenStack已经成为云计算(IaaS)事实标准,广泛应用在公有云、行业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场景,融合了上下游关系,形成了云计算商业生态。也许个别公有云采用了自己的技术,但私有云采用OpenStack是一种趋势,即使是公有云大咖也不例外,他们输出私有云时,OpenStack也是必然的选择,因为用户只认可OpenStack,且可控、且安全、还可以定制开发。

OpenStack重要吗?云计算浪潮正在向传统行业渗透,市场空间非常广阔,而OpenStack作为云计算的准标配,其很重要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OpenStack难学吗?OpenStack拥有数百个组件,千万行源代码,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好在OpenStack架构清晰且灵活,社区文档丰富,你可以先在某一个方向深耕,比如计算、存储、网络,熟悉之后再扩散到其他方向。

如何OpenStack大咖呢?首先,需要有天赋;其次,需要有经验,懂业务、懂原理、懂开发、懂运维;最后,需要向社区贡献代码,回馈社区,提升你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云计算架构有openstack(云计算OpenStackCinder道术)(2)

图2 OpenStack大杂烩

二、Cinder啥东东:Cinder是OpenStack的卷存储管理组件,提供卷的CRUD操作(卷又是啥:你理解为操作系统的一块磁盘分区就行),创建出来的卷可以供Nova(虚拟机或裸机CRUD操作)挂载到虚拟机或裸机里,存放操作系统根文件、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也可以供Glance(镜像CRUD操作)存放镜像文件。Cinder是控制层面,通过调用后端存储(例如:EMC、NetApp)的管理接口,实现卷的CRUD操作,走的是控制流。虚拟机或裸机与后端存储之间是传输数据,走的是数据流。因为控制流对性能实时性要求不高,这也就是为什么Cinder可以用动态解释性语言Python实现,而Ceph采用静态编译语言C/C 实现。

二、Cinder商业生态:Cinder控制卷的CRUD操作,而卷是由各种存储厂商(例如,EMC、NetApp等)的存储设备提供,Cinder通过插件集成了各种存储厂商的存储driver(这里仅仅是控制层面driver,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层面driver)和光纤交换机厂商的FC driver,将各个存储厂商融合在一起。随着云计算的推广,传统存储市场在萎缩,各大存储厂商基本都在积极贡献driver,想借助Cinder推广销售其存储产品,这是基本的求生之道(小插曲:EMC被Dell收购,Cisco拟收购NetApp,Pure寻求出售,独立的存储公司将难以生存)。因为社区PTL和Core Reviewer决定了Cinder的走向,所以PTL和Core reviewer是各大厂商的必争之地,确保自己用于话语权。

Cinder除了整合了存储厂商,还整合了administrator、contributor(提交Patch,整理文档)、developer(提交Patch,不提交Patch)、商业培训认证等。

三、Cinder架构之道

云计算架构有openstack(云计算OpenStackCinder道术)(3)

图4 Cinder架构

Cinder由四部分组成:API、Scheduler、Volume、Backup(略)。

Cinder API(API网关):OpenStack组件朝着微服务方向发展,组件之间(例如,Nova、Cinder、Neutron)采用RestFul API相互通信,达到解耦目的,同一组件内部的不同模块(例如Cinder API、Scheduler、Volume)之间采用轻量级MQ(例如,RabbitMQ)相互通信,提高通信效率。Cinder API启动一个WSGI服务,监听8776端口,User(可能是CinderClient,也可能是Horizon Portal,还可能是你定制的其他程序)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去Keystone中获取token,把token放到请求头中一起发送给Cinder API服务,Cinder API接收来自User的RestFul请求后,去Keystone检查token是否合法,且检查是否满足/etc/policy.json中定义操作权限,请求合法且满足满足权限,通过RabbitMQ把请求分发给目标Cinder Scheduler服务或Cinder Volume服务,进行后续动作。Cinder API有两种版本号:一是主版本号(major versions),在请求URL中指定;二是微版本号(micro versions),在请求header里指定X-OpenStack-Cinder-API-Version,主要是新增一个小功能,只有在特定微版本里才生效;版本号检查也是Cinder API负责的。

Cinder Scheduler(调度器):Cinder Scheduler收到创卷请求后,首先通过Filters进行过滤,从诸多的Cinder Volume中选择满足要求的Cinder Volume,可能是多个,再通过Weighter进行过滤,从满足要求的Cinder Volume中选择唯一的Cinder Volume,然后通过RabbitMQ通知唯一Cinder Volume去创卷。Filter和Weighter都是插件方式开启和停止,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制自己的Filter和Weighter,满足特定需求。

常见Filter列表(你也可以定制自己的Filter):

Filter是顺序执行的,前面的Filter没有满足要求,直接pass掉,不会执行后面Filter。

云计算架构有openstack(云计算OpenStackCinder道术)(4)

图5 Cinder Filters

常见Weighter列表(你也可以定制自己的Weighter):

Weighter也是顺序执行的,计算每一个Weighter的值,进行归一化,把所有的Weighter归一化的结果进行相加,再进行排序,选择最大的结果。

云计算架构有openstack(云计算OpenStackCinder道术)(5)

图6 Cinder Weighters

不同的Cinder Volume会定期将自己的信息(例如,Backend name、Pool name、Pool大小、可用容量、已使用容量、特性等)上报给Cinder Scheduler,Cinder Scheduler进行Filter和Weighter是需要这些信息,超过一定时间未上报(时间可以在配置文件设置),或者Cinder Scheduler和Cinder Volume服务器时间不同步,Cinder Scheduler会将Cinder Volume标记为disabled,不再进行调度。Cinder Scheduler只会在创建卷或迁移卷时使用,用于选择目标Cinder Volume,卷的更新和删除,不经过Cinder Scheduler,直接走Cinder Volume。

Cinder Volume(Driver):每个后端存储根据需要启动一个或多个Cinder Volume服务,命名为Host@Backend#Pool,作为唯一标识。Cinder Volume收到请求后,可能是卷的CRUD,也可能是其他操作(例如快照CRUD、replication、attach/detach等),会调用对应的driver去后端存储上(例如,Ceph、VMAX)执行CRUD操作,可能是通过API方式,也可能是通过SSH方式,登陆到后端存储的管理口进行操作,后端存储执行CRUD操作后,会将结果反馈给driver,driver修改Cinder数据库中volume信息。Attach和Detach卷时,如果是FC SAN,还要调用FC zone manager去FC交换机上设置multipath,确保多路复用,提高可用性。每个driver都会定期去后端存储查询信息(例如,Pool大小、可用容量、已使用容量、特性等),定期上报到Cinder Scheduler中去。

高可用架构:高可用就是用冗余资源来解决系统的可用性,确保故障发生时RTO和RPO尽可能小。一般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多活(Active/Active:A/A),二是主备(Active/Passive:A/P),对于无状态的服务,做成A/A,对于有状态的服务,做成A/P。有状态是指操作受本地数据影响(例如:本地保存登录session,后续操作必须依赖这个session),无状态则是操作不依赖本地数据。对于有状态的服务,要做A/A的话,需要把服务从有状态服务调整为无状态服务,怎么改造的,本地数据存放到公共地方。Cinder API、Scheduler、Volume都是是无状态服务,一般Cinder API和Scheduler部署在一起,通过A/A部署都三台机器上,同一个后端存储对应一个或多个Cinder Volume,不同的后端存储对应不同的Cinder Volume。根据实际需要对Cinder Volume进行加锁,早期只有本地锁,同一个存储后端启动一个Cinder Volume,做成A/P部署,有了分布式锁后,同一个存储后端可以启动多个Cinder Volume,做成A/A部署,提高Cinder Volume的并发性。锁的作用,一是避免不同的Scheduler可能会调度到同一个Cinder Volume上,二是避免A/A部署的Cinder Volume会同时操作后端存储,并发操作带来数据不一致性。

四、社区贡献之路

你可以向OpenStack社区提交Patch,包括:blueprint、bugfix、document等。

云计算架构有openstack(云计算OpenStackCinder道术)(6)

图7 OpenStack贡献之路

注册账号:首先,登陆https://launchpad.net/,注册一个launchpad账号,签订CLA;其次,登陆https://review.openstack.org/,注册一个reviewer账号;最后,登陆https://github.com/网站,注册一个github账号。

提交Patch:首先,从OpwnStack官网下载cinder源代码(git clone https://github.com/openstack/cinder.git);其次,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源代码,可以是bp、bugfix、doc(OpenStack文档也是通过rst\inc\yaml文件组织的);然后,在本地进行单元测试;最后,提交Patch(git commit & git review)。

Code Review:提交完代码后,你在https://review.openstack.org网站就可以看到你提交的内容。先经过Jenkins Check、Zuul、以及一些第三方CI检查,没问题后,Verified标记为1(否则标记为-1),普通reviewer可以进行review,打分-1或 1,core reviewer可以进行review,打分-2或-1或 1或 2,只有Code-Review为 2且Workflow为 1后,Zuul和Jenkins Gate会进行检查,如果没问题,就merge到github的master分支中去。每个reviewer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所以不要主动找reviewer来review你提交的代码,等着就行,一般会有人来review你的代码的,可能是一个大牛reviewer。路漫漫兮其修远,review过程略长,也许一个patch要review几个月才能merge。

云计算架构有openstack(云计算OpenStackCinder道术)(7)

图8 Code Review流程

查看你的贡献排名:登陆https://github.com/openstack/cinder,查看你成功提交合并的源代码。登陆http://stackalytics.com/,查看你的贡献排名情况,可以按review、commits、LOC等指标进行排名,从此你被暴露在世界的眼光之下,你成名了。

云计算架构有openstack(云计算OpenStackCinder道术)(8)

图9 OpenStack全球贡献统计

五、关注Cinder动态

Cinder的基本框架已经完善,主要在进行如下工作:

Fix bug:bug是无法避免的,就差你的慧眼来识别。

Driver CRUD:新driver陆续加入Cinder,不符合要求的driver从Cinder中移除,已有的driver增加新特性。

Policy in code:目前对于每个操作进行权限检查,权限都配置在policy.json文件中,操作太多后,policy.json文件会变得臃肿,且牵一发而动全身,计划在policy.json中配置基本的操作权限,在不同的代码模块中配置特殊的操作权限。

Doc migration:之前有单独的文档项目管理了所有组件的文档,因为core流失问题,人力资源不足,所以文档项目只保留了基础的文档管理职责,具体组件相关的文档,分散到各个组件负责。

Placement:统一资源调度组件Placement正在成熟,将会从Nova中分离出来(Pike版本还没有),等分离出来后,Cinder可以使用Placement进行资源调度,一些通用Filter可能要取消了。

六、持续学习之道

1、OpenStack官网:

[1] https://docs.openstack.org

[2] https://developer.openstack.org

[3] https://review.openstack.org

[4] https://launchpad.net

[5] https://github.com/openstack

[6] http://stackalytics.com

2、头条号(未名小宇宙),更多精彩与你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