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降低销量目标(终端销售困局凸显)

(文/曹可鈊)相信很多人最近都关注到汽车圈的几则新闻: 一则是关于“恒大危机”引发房地产行业剧烈震荡,另一则就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宣布要投资造手机,成为3C行业的“闯入者”。而今天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新闻联系在一起呢?因为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深究它们的内核都不得不提到一个词:多元化发展。

吉利降低销量目标(终端销售困局凸显)(1)

正所谓不会教书的司机不是好工程师,这些年来,除了教育和金融行业,吉利在汽车租赁、出租车甚至无人机等领域都开始深耕,而且沃尔沃汽车都要在母公司的操盘下赴美上市,培育成为另一个融资标的、增加现金流。这一切都进行得如火如荼,也让大家切实体会到,吉利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娴熟而又融会贯通的商业运作才能。

吉利降低销量目标(终端销售困局凸显)(2)

但外行看热闹、内行才看门道,这么庞大的一个资本运作体系,真的会让一家传统企业达到预期的并线发展、多点开花效果吗?更为重要的是,在近几年中国汽车销售压力不断放大、副业还需持续占据现金流拓展的大背景下,吉利真的能做到所有的战略决策都符合市场需求,并且在人力、物力上都做到“手脚并用”吗?或许恒大集团的现状就是一个不错的警示。

终端市场问题显现

受疫情、缺芯和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环境尤为复杂,因为上游零部件、原材料等涨价严重,导致车企利润进一步收窄,进而也使得很多10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减少排产,这对于还处于“品牌向上”探索的自主品牌车企而言,无疑是重大打击,其中就包括吉利汽车。

吉利降低销量目标(终端销售困局凸显)(3)

从吉利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厂家总销量为92万辆左右,同比上升约5.3%,大概完成全年任务的约60%,这其中还包括领克品牌销量。但据网上公开信息查询,吉利品牌的多个车型销量在不同月份,均出现了和同比下滑的状态,尤其是一些低端老旧车型的下滑幅度比较大。因此也使得吉利汽车在个别月份,痛失自主品牌车企销量第一的排名,被身后的长安、长城反超。

吉利降低销量目标(终端销售困局凸显)(4)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信息)

事实上相较于刚刚过去的9月份,吉利汽车6-8月份的销售情况更不理想。而同比去年同期,除了星瑞、星越L两款新车型,以及博越、缤越等车型撑起排场,吉利品牌的其他车型销量均呈现较大幅度的同比下降态势。但即便是承担品牌向上的新车型,其实也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市场验证效果,这才让吉利整体销量不佳。

吉利降低销量目标(终端销售困局凸显)(5)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信息)

这不禁令人疑问:这几年吉利汽车无论是新车推出速度、还是营销阵仗都做得不错,看得出来是花了重金打造,却为何没有持续体现在车型销量增长上?有业内人士猜测,这或许还是与吉利汽车品牌自身的品牌与产品标签塑造,以及技术战略布局的不完善有关。

技术标签被过度分散

相信很多消费者在提起知名自主品牌车企时,都有自己的标签印象。比如提起长城汽车就想到SUV,提起比亚迪汽车就想到新能源,而提起吉利汽车,大家最快想到的标签是什么?相信“沃尔沃”一定是少不了的。

尽管吉利汽车从很早就开始了正向研发探索,但真正使得它敢于亮出自己的技术品牌,还得从全资收购沃尔沃汽车几年后才开始。不得不承认,吉利汽车通过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BMA和CMA架构,确实让旗下的产品技术整体提升了一个台阶,开始有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

吉利降低销量目标(终端销售困局凸显)(6)

但可惜的是,这个得之不易的“技术果实”标签却被大量分散共享,不仅吉利品牌汽车需要使用,承担企业向上主力的领克汽车更需要使用。这从集团整体战略考虑,可以被理解为均摊技术平台的研发成本,但反映在市场终端销售环节,却很容易出现内耗的情况:可选择性太多的结果就是谁都不会被选择,或者说哪款车的保有量都达不到预期水平,从而影响车型在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和残值率。这一点我们从吉利品牌和领克品牌各自的销售情况就可以看出。

吉利降低销量目标(终端销售困局凸显)(7)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吉利汽车早年间一直标榜丰田汽车的精益管理和生产方式,因而也让外界认为,吉利汽车的多车型“车海战略”也是其学习的一部分。但可惜的是时代已经不同了,外部因素的变化,对企业的应对能力考验是巨大的,要做到“推出一款好车并卖好这款车”难度在增加,但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能源和三缸机的痛楚

要说到吉利在战略性决策方面走的弯路,就不得不提其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方面发展的滞后。2020年吉利汽车虽然有十余款在售新能源汽车,但年销量仅卖出6.8万辆,占全年新车销量比例仅为5.2%,而且没有一款新能源车型能够挤进细分市场热销榜的前十名。

吉利降低销量目标(终端销售困局凸显)(8)

外界都认为,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与其2015年提出的“蓝色行动”目标相去甚远:到2020年,新能源销量占比达到整体销量的90%,其中混动车型占比65%,纯电车型占比35%。而其中真正的缘由,还是因为吉利整体的战略规划准备不足。

无论从一开始的帝豪EV、帝豪GSe,到后来独立设置的“几何”独立新能源品牌,以及枫叶汽车品牌,吉利几乎所有新能源产品仍然逃不开“油改电”的事实,这些产品在早几年市场不成熟的时候销售还可以,但随着政府补贴减少、产业竞争加剧之后,没有真正开发新能源独立车型平台,就会让产品出现续航短、充电慢、底盘不扎实、空间舒适度差的情况,进而使得产品口碑和品牌效应都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也让吉利汽车如今面临着节省了新平台研发费用,却失去了市场先机的尴尬局面。

吉利降低销量目标(终端销售困局凸显)(9)

事实上,这样尴尬局面产生的背后,还与吉利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失误有关:其花重金研发和极力宣传的三缸发动机战略,本来肩负着帮吉利汽车增加碳积分的重任,但却因中国消费者不买三缸机的单,销量迟迟上不来。甚至从目前市场反映看,因为将三缸机替换此前的四缸机,还影响到了诸如豪越、帝豪GL等车型的销售量。据悉,吉利的1.0T发动机为吉利融合沃尔沃技术后的自主研发,而1.5T技术源自沃尔沃VEA系列发动机,可以看出吉利汽车是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推进这一路径,但在宝马、通用等外资品牌都纷纷放弃三缸机推广之时,吉利的这条路径又能再走多久呢?

所幸的是在去年下半年,吉利花费上百亿、专门为纯电动汽车打造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终于对外发布,而且今年其还推出了高端新能源车品牌“极氪”,可是要如何尽快让市场接受自己的新产品,把失去的时间和市场补回来,是吉利汽车当前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多元化”影响几何?

综上可见,在汽车销售本职工作的危机重重之下,吉利集团在新业务规划上的拓展却在不断加速:不仅大手笔投资与汽车相关的奔驰Smart品牌、路特斯、曹操出行等业务,甚至还投资了不少与汽车并不相关的无人机、手机等业务,真是让外界为吉利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捏一把汗。

吉利降低销量目标(终端销售困局凸显)(10)

从目前官方公布的吉利汽车(HK0175)上半年财务数据来看,其上半年营收达4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扣除股份支付的股东应占溢利3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股东应占溢利23.8亿人民币,净利润24.1亿人民币,相比较疫情前的利润水平接近腰斩,营收增速也不如其他多家自主品牌车企,盈利能力下滑明显。

而站在此前未达标的“蓝色行动”基础上,今年吉利汽车又提出了新五年的“两个蓝色计划”:蓝色行动计划一是主攻智能化节能和小排量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蓝色行动计划二是主攻高端智能化纯电动汽车。而且其还计划到2025年,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品牌第一,销量达到365万辆(含极氪汽车),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占比超过30%。极氪汽车到2025年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销量达到65万辆。

吉利降低销量目标(终端销售困局凸显)(11)

毫无疑问,这么庞大的产品战略计划离不开大量的财力资源投入,这也难怪此前吉利汽车曾想回归A股科创板上市,但在这一计划遇阻后,其又迅速调整计划用沃尔沃汽车赴美上市,目的都是为了融到更多资金,加速发展自己的宏伟大计。

但正如导语所言,随着吉利集团的投资产业链越拉越长,“僧多粥少”的局面已经开始显现,而且当前国内外的资本市场环境都比较复杂,一旦企业的体系能力还不足以承受住“黑天鹅事件”带来的风险,那就会把企业推向“至暗时刻”,当前的恒大集团管理层应该对此深有体会。对于一个成立了35年的企业来说,吉利集团应该清楚意识到“多元化发展”有时候并不是一个褒义词,有可能它会让企业变成一个“走钢索的人”危机四伏。希望吉利集团在副业开花的同时,认真的把主业的汽车销售板块梳理清楚、专注于将真正适合消费者的好车卖好,才是企业立足的关键核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