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孟浩然王昌龄(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篇)

人物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善于用五言诗描绘山水和田园的景色,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王孟”。孟浩然的诗淡雅自然,他善于用白描笔法绘出一幅幅天然的图画。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唐诗300首孟浩然王昌龄(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篇)(1)

过故人庄①

孟浩然

故人具②鸡黍③,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④,青山郭外斜⑤。

开轩⑥面场圃⑦,把⑧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⑨菊花。

注释

①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②具:准备。③鸡黍:指丰盛的饭菜。黍,shǔ,黄米饭。④合:环绕。⑤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倾斜。⑥轩:指窗户。⑦场圃:打谷场和菜园。⑧把:拿起,端起。⑨就: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赏析: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家的田舍做客。浓密的绿树环绕着村庄,村外是苍翠横斜的青山。打开窗户,外面就是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对饮,闲聊着农事。相约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我再来饮酒,欣赏菊花。

这首田园诗以质朴平淡的文字描写了农家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了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朋友“邀”而我“至”,一个殷勤相邀,一个欣然前往,简单两字就把两人之间的情谊写出来。文字质朴,语言简淡。“绿树”是近景,“青山”是远景,由近及远,层次分明。诗人此次来,是因为故人的邀约,而后又主动提出还要再来,前后对照,把村庄对他的吸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唐诗300首孟浩然王昌龄(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篇)(2)

春晓①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

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④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④夜来:夜里。

赏析:春天的夜晚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醒来时,到处都是小鸟的啼叫声。昨晚夜里风声雨声四起,也不知花被吹落了多少。“不觉”,指没有感觉到,暗指时间过得很快。“啼鸟”是从听觉角度来写天亮后的第一感受。“花落”是诗人根据夜晚的风雨声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唐诗300首孟浩然王昌龄(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篇)(3)

夜归鹿门①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②,渔梁③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④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⑤,忽到庞公⑥栖隐处。

岩扉⑦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⑧自来去。

注释

①鹿门: 山名,在襄阳。②昼已昏: 天色已黄昏。③渔梁: 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④余: 我。⑤开烟树: 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⑥庞公: 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⑦岩扉: 指山岩相对如门。⑧幽人: 隐居者,诗人自称。

赏析: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这首诗笔法顺畅,语调平和,语言质朴,结构自然,笔墨省净,点染疏豁,情感真挚。

唐诗300首孟浩然王昌龄(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篇)(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