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对生死(面对死亡)

霜木年逾八旬,习惯孤独虽一息尚存,生活自理;但总在更深夜静的时候,时不时地想起了去路……可以坦然面对,却又无限悲凉面对死亡二字,我料想人人都会害怕都想迴避,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坦然面对生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坦然面对生死(面对死亡)

坦然面对生死

霜木

年逾八旬,习惯孤独。虽一息尚存,生活自理;但总在更深夜静的时候,时不时地想起了去路……。可以坦然面对,却又无限悲凉。面对死亡二字,我料想人人都会害怕都想迴避。

在网上常常看到一个问题,人活多久就够本了?标准答案各异,统一认识也就是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如果这样,我就无须害怕,也不必迴避。尽管已是老不死的人,从内心来讲还是想多看看花花世界,多吃吃香香滋味。那是因为,我们的早年人生,实在是苦瓜煮黄连一一苦透心了。

很高兴看到科学界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生命科学的进步将会使人类长生、永生。我的老伴说,人不死地球都要挤爆,海水都要喝干,泥巴都要啃完。是这样看将起来,长生永生又绝不是一门好科学了。何况,你我能夠翘首盼得到那个青春永驻的年华吗?

人,必定会死。人生的际遇也许并不平等也不尽相同,但生命的死亡,王候将相和庶民百姓都会一样。因此,害怕和迴避,又怎能奈何那个死亡呢?!

翻翻书看看手机,古今中外敬畏生命议论死亡的内容比比皆是。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为了新中国,向我开炮”,有“马克思的请贴收到了”;也有“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更有“上帝的光芒巳降我心”,“吾之灵魂,正随招魂童儿远去”……。这些先贤、志士、英烈、袅雄、教徒的生死观念,令人敬仰、尊重、理解。

问题在于我等是世俗且低层的人儿,自己又是智商欠佳的老者,没有什么事业目标值得去慷慨赴死,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值得去听经问禅;最美的愿望就是死得好不如活得好。因而,面对死亡的即将到来就心怀忐忑全然不知道所以了。能找到死亡的所以吗?

留心思考,李白的诗句呈现出来: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这似乎就对了。诗中说天地是人生的旅途,生者是匆匆的过客,死者是缓缓回归的旅人。死亡肯定可悲,但它是天地逆旅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万古千秋,人人都会化为尘土……。如果死亡是自己旅行结束后回家,这又何须害怕呢?只要你感觉到这一趟旅途好山好水风光无限,那归去来兮就舒心悦目矣!话虽如此,然细究原委,这似乎只是尔雅之人看取死亡的洒脱比喻。而真正的死亡情景,不是死者的求生眷恋,而是生者对死者了无穷尽的哀伤思忆……。

人生短暂,没有人能够判定自我死亡的日期。清明扫墓,曾看到痛心的碑文:“我来过,我很乖……”,“姐姐,十九岁的你好漂亮啊!”。那时候,眼淚顿时模糊了双眼,双腿禁不住颤抖下沉。黄泉路上无老少,青丝白发化灰烟。想一想,生命如岁过古稀,应该欣慰,也实属侥幸。面对死亡的去路,理应抹掉心中的忐忑,细细地去剪裁那一路的秋月春花。

几年前,我们居住的大杂院里,有一位九旬多的婆婆,她家资富豪,儿孫满堂,衣食无忧,身体康健,思维正常;头上白发少许,满口牙齿完整,一生只因感冒住过三天医院。这样长命富贵的老人,却天天期望死亡。问其原因,竟然是我活够了。她言说:我的“毛根儿”朋友都死完了,和我天天打伙摆“龙门阵”的几个干亲家也成坟堆堆了。“四世同堂”又啷个嘛?闹嘛了,太不安逸了。我要早死早超生,去投胎变一个乖娃娃……。果然,数月后,她在梦中无疾去世。这又是怎样一种面对死亡的情景呢?神话?灵异?佛道信仰?阴阳感应?后来她儿子说:她是文盲,固执。晚年活在回忆儿时嘻戏的幻影中。她不信神鬼,但迷信死生的轮迴……。我百思不得其解,但叹服好婆婆领悟生命的玄机,向死求生的超然。同时,也隐隐地琢磨,面对死亡要心无挂碍,不能对亲人留下感伤。

因为什么都不信,我就只认定死亡就是油干灯灭。没有一分遗产也就没有一份遗嘱。因与老伴约定了谁先走谁伺奉,我也许会吞下凄伤的淚水坚持活到送她先行。假如我先死亡,将决然不留拖沓。

来一点神灵臆想又怎么样呢?月白风清,兰香竹秀,万籁俱寂,独臥床头。突听稚童歌吟:浮云西来兮,魂魄起随,杂花清溪兮,鳥鸣柳翠,前路遥遥兮,高山流水,割断凡心兮,无知无为……。慌忙起身,只见床上有我,分身难辩可否是我。轻飘飘追随歌音飞去,白茫茫一遍不知归途……。善哉!死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