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典故有哪些(齐桓公典故三则)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是周天子承认的第一位“诸侯之伯”,在他42年的争霸生涯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今天为大家分享其中比较有名的三个典故。

典故来源:《史记》《左传》

老马识途

故事:公元前663年,山戎侵犯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燕国派使者向大国齐国求救。作为诸侯之伯,联盟盟主,齐桓公当仁不让,亲自率领大军去救燕国。

齐桓公的典故有哪些(齐桓公典故三则)(1)

齐国大军赶到燕国,山戎见势不妙,匆忙逃走。齐国军队和燕国军队汇合后追击戎军,两国军队一直追击,追到了戎国的一个山谷,怎么也找不到出去的路。

这时候管仲想出一个办法,他对齐桓公说:“老马有多次行走这里的经历,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或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头带路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军队出了山谷。

寓意:比喻富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工作中起引导作用

风马牛不相及

公元前655年,奉行“尊王攘夷”旗号的齐桓公率领诸侯之师征讨不服从周天子管理的诸侯国。他们先是攻打蔡国,蔡国溃败,于是又接着征讨楚国。

齐桓公的典故有哪些(齐桓公典故三则)(2)

楚国畏惧诸侯联军,楚成王就派遣使者来到联军中对齐桓公说:“君主地处北海,我国地处南海,两国之间“风马牛不相及”,您却要领兵来到我们的土地,这是为何呢?”

管仲回答说:“周天子赐予齐国征讨不服从天子命令的权利,你们应当进贡的苞茅没有进贡,耽误了天子的祭祀,我们是来问罪的!”,楚国使者认罪并表示会继续进贡贡品。

诸侯联军继续前进,楚成王再次派遣使者认罪,齐桓公表示认可,并让楚国和诸侯国结了盟。

寓意:本指两地相隔甚远,现比喻两个毫不相干的事情。

庭燎招士

庭燎招士是“千金买马骨”的鼻祖,“庭燎”是一种在庭院中燃起火炬的仪式,是国君招待使者或商讨国事的最高规格的接待礼仪。

齐桓公的典故有哪些(齐桓公典故三则)(3)

齐桓公继位之初,,求贤若渴,但一年过后,没有一个贤士前来投奔他。这时,有个地位低下的人前来求见,齐桓公很高兴地登堂接见,他问来人有何才能,来人回答:“我会算术”,齐桓公讥笑说:“会算术也能算才能吗?齐国商业发达,这样的人到处都是”。

此人回答道:“算术不算什么才能,但您如果对我以礼相待,还怕比我高明的人不来投奔您吗?”桓公深感有理,便设庭燎之礼接待此人,果不其然,一个月后四面八方的贤士接踵而至。

寓意:用高规格的礼仪对待贤才,比喻求才若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