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省会什么时候在开封(河南省会开封为何搬迁郑州)

同样是八大古都之一,为什么河南的省会不放在开封或者洛阳,而是放在郑州呢?原因居然跟河流有关

问鼎中原是一个汉语成语,我们都知道是用来比喻一个人企图夺取天下的私心和野心。为什么是问“鼎”而不是其它的呢,这是因为相传禹铸造九鼎,代表豫州、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幽州这九个州,作为帝王的王权象征。问鼎中原的故事由来是因为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暴露了他图谋周朝江山的野心。

那为什么周朝的楚庄王问的是“中原”而不是其它地方呢?是什么决定了中原的这种战略地位呢?

河南的省会什么时候在开封(河南省会开封为何搬迁郑州)(1)

首先河南位于我国版图的中心,有“豫州”、“中州”的古称。这里地形平坦,气候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也是交通要道,所以从上古时期,中原地区就是朝代更迭、势力割据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可见河南的军事、政治、文化地位。这就有了“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所以中国八大古都,河南的开封、洛阳、安阳和郑州4个城市占了一半。

其中洛阳、开封和郑州,这三个都是黄河沿岸城市。

洛阳-九朝古都;

开封-6朝古都;

郑州-5朝古都。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好奇,为什么现在河南的省会不是开封或者洛阳,而是郑州呢?这是因为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因为从元朝开始,古都开封就一直是河南的王权重地,并且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南省省会定在哪儿成为地方领导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考虑地区的均衡发展,交通的便利性,以及省会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的辐射带动力以及河南省的发展规划这些方面。

河南的省会什么时候在开封(河南省会开封为何搬迁郑州)(2)

我们90年代的人,对“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口号并不陌生吧,比如我的老家在河南的南边的山区。山区明显比地级市那种平原地区发展缓慢,因为相对闭塞,交通方面不占优势。这就造成这个地区很难进行资源输入输出以及带动经济发展。所以,交通不发达或者交通建设难度和成本较高的地方经济发展阻力比较大。

河南的省会什么时候在开封(河南省会开封为何搬迁郑州)(3)

一个地区是否能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来进行开发,其中这个地区的交通地位的优势性有决定作用。我们可以在地图上看到,河南的地形,西高东低。在开封和洛阳这两个城市中间的郑州和开封地形较为平坦。洛阳山地较多,古时候作为古都有重要的防御作用吧。它们都在黄河沿岸,开封在相对下游的位置。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开封作为省会城市。

河南的省会什么时候在开封(河南省会开封为何搬迁郑州)(4)

因为黄河在这里形成了一段“地上悬河”。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因为黄河是中华文明之源,自古以来,我们就依着黄河从事农耕,水运,所以黄河也一直被改道。但是随着长时间的黄河两岸文明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越来越大,黄河从高原发源地途径被破坏生态环境的地区,裹挟带走水土流失造成的大量泥沙,带到下游越积越多,于是积在河床底部,在下游地区形成了冲积平原。

河南的省会什么时候在开封(河南省会开封为何搬迁郑州)(5)

由于黄河两岸的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黄河中携带到下游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泥沙沉积在河床造成黄河河床越来越高,一直到了高于水平面,就形成了“地上悬河”。这是很危险的,一到汛期,黄河发水就有可能冲毁沿岸的地区,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国以后直到现在,黄河的下游河床高度以平均到每年8~10cm的速度在增加。地上悬河段就一直在筑堤建坝,为了抵挡黄河的大水。大坝的高度甚至比周边开封和新乡高3~10米,而且这个高度一直在增加。

河南的省会什么时候在开封(河南省会开封为何搬迁郑州)(6)

这就意味着什么呢?一旦黄河决堤,该段的沿岸城市都将面临水灾和泥沙掩埋的危险。所以为了整个省的发展考虑,省会不能定在有这种巨大灾害隐患的城市。这也是开封不适合作为省会的原因之一。

而且建国之初,铁路枢纽是最重要的发展硬件设施。那个时候全国铁路枢纽最发达的要数东北和武汉的铁路网了,比较方便将这些铁路网串起来的城市在河南就只有郑州最合适了。

河南的省会什么时候在开封(河南省会开封为何搬迁郑州)(7)

主要因为在抗战年代,实现南北贯通的主要靠京汉铁路。如果我们要从北京到武汉,一定会途径郑州,但是开封在郑州的偏右侧,所以郑州就成了抗战时期的交通枢纽。

到了现在全国铁路网的建设,从中心交通枢纽城市辐射全国,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日益完善,郑州“九省通衢”的交通地位已形成。

河南的省会什么时候在开封(河南省会开封为何搬迁郑州)(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