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见南山终南山(解悠然见南山)

饮酒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近来读此诗,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颇有些看法。

采菊东篱下,倒也明白。东篱,可以理解为东边的篱笆。因为有南山在后,故而东篱是方位无异。

后一句,悠然见南山。悠然是缓慢而悠闲,是一个动作状态,指的是采菊的行为比较悠缓。

苏东坡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翻译过来就是“采菊之后,无意间看到了山,悠然的意在菊与山相遇后,整个境界就完整了,所以很赞”。为什么苏东坡这里的“偶然见山”的“见”是看见,因为见是采菊之次,就是采菊是第一个行为,见山是第二个行为。而苏轼也说“初不用意”,为何见南山要解释为看见南山,用意岂不有过?

此处“见”当为“现”。类似“风吹草低见牛羊”之“见”。

陶渊明身处东晋,玄学正是当时之主流审美,所谓玄学,杂糅了道家和儒学的审美,面上说也带禅宗之空无,不着相。

见南山。若山在,仅仅因为看见,那么其境太过突兀;而不如采菊之时,因南山不大,为身躯所挡,悠然采菊,身躯下沉,南山缓缓入眼,山因为悠然采菊而在,无采菊则无山。山与采菊之遇,非因“看见”而遇,实在是因为“采”而相会。

悠然见南山终南山(解悠然见南山)(1)

例,石涛《悠然见南山》,画意也错了。南山当小,当隐约,而画中人不可捧菊,而当为弯腰拈花。

见,若解释为看见,作此解者,无诗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