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三次西征(明明可以继续打)

蒙古帝国在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以后,如果他们继续西征,是完全可以把整个欧洲,乃至非洲拿下来的。但是后来,他们却不再西征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他们西征的步伐呢?

如果说是因为实力不足,没能力再打仗,他们才不打了,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实际上,他们当时其实是蒙古帝国最强大的时候。蒙古帝国的第三代已经完全崛起,拔都及其继任者建立了金帐汗国,旭烈兀建立了伊尔汗国,察合台的子孙们建立了察合台汗国,窝阔台的子孙们建立了窝阔台汗国。再加上忽必烈的元朝,可以说,蒙古帝国已经成为了整个欧亚大陆的主宰。其强大程度,显然是超过了成吉思汗及窝阔台统治时期的。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明明可以继续打)(1)

(蒙古西征)

可是为什么,他们此后就再也没有发动过西征了呢?

我认为,蒙古帝国在其最为强大的时候,之所以停止西征,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蒙古大汗不好发动西征。

当时的蒙古大汗是忽必烈。忽必烈虽然是蒙古大汗,但是,一来他并没有得到所有蒙古宗王的认可,二来他也不好发动西征。

为什么说忽必烈不好发动西征呢?

因为当时要发动西征的话,只有通过金帐汗国以及伊尔汗国去打。但是无论是通过金帐汗国还是伊尔汗国,他们都不愿意忽必烈到他们的旁边打仗。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旁边的欧洲和非洲,属于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果让别人来打,打下的土地,势必分割出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呢?

如果他们不愿意,忽必烈也不好强行这样做。为什么说不好强行这样做呢?因为忽必烈能够上位当大汗,是得到了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极大支持的。既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他当然不会做让他们不高兴的事情。

再说了,就算忽必烈强行这样做。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不答应,必然要和忽必烈打起来。忽必烈的力量是比较强大的,但是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打败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所以他不会那样做。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明明可以继续打)(2)

(忽必烈)

其二,单独一个汗国无力发动西征。

当年蒙古人确实发动了三次西征。但都是蒙古人举全国之力来打的。单独某一个汗国,要发动西征,显然是没这个能力的。

其三,忽必烈不愿意组织全国性的大行动西征。

对于忽必烈来说,他其实也不愿意组织这样的大型战争。因为忽必烈当时已经不能控制整个蒙古帝国的所有区域了。他唯一能控制的,也只有漠北、漠南这样一些范围。

就算他组织打仗,把修和非常非洲打下来,那也只有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的好处,他并不能获得什么利益。由此可见,他是不会这样干的。

忽必烈不愿意发动西征,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战争的重心,在南宋身上。南宋是一个鱼米之乡,文明高度发达,远比西欧和非洲那些地方好多了。如果能够拿下南宋,那么忽必烈的元朝,不但可以成为中原国家?还可以享受到高度发达的文明。这对于忽必烈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的。要打南宋,已经够费劲了,忽必烈根本没有精力再去对付西欧和非常。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明明可以继续打)(3)

(窝阔台)

其四,蒙古帝国忙于打内战。

由于忽必烈采用非正常的手段,窃取了蒙古大汗的汗位。因此,很多蒙古帝国的宗王们,以及他打败的阿里不哥的追随者们。都不满意忽必烈。也因此,忽必烈和这些宗王们打了起来。

尤其是窝阔台的后人海都,更是组织大家,发动了和忽必烈持续不断的战争。

除了忽必烈和窝阔台汗国的后人海都之间的战争以外,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也忙着打仗,他们在高加索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仗打得一塌糊涂,谁也打不赢谁,最后的结果,差不多也是两败俱伤。

再比如说,察合台汗国的内部也在发生权力争斗。国内的皇室成员之间,为了争夺汗位,打得不亦乐乎。其它的汗国也参与进来,各支持一方,把察合台汗国搅得一塌糊涂。

正因为有以上一些原因,因此,蒙古帝国虽然处在最为强大的时候,但他们却不愿意再打仗了。

(参考资料:《蒙古黄金史》《蒙古秘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