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伐谐剧表演全集(成都的笑星②有了沈伐)

文/ 严西秀

谐剧是曲艺大家庭中一个显赫的家族。这是中国文联曲艺理论家常祥霖老师在“叮当谐剧专场研讨会”上讲的。我当然很乐意引用。

1939年12月底的一天,24岁的王永梭在四川合江县城万年台上演出了一个小节目《卖膏药》,就在那一刻,谐剧诞生了。能说清楚某年某月某地由某人创立的艺术品种,谐剧可能是唯一。

1939年到1953年,是王永梭谐剧的黄金时代。他一个人战斗,创作演出了20多个谐剧。不料厄运骤然降临,他和谐剧都悄然离开了舞台和观众。

合符逻辑的推断是——谐剧就此自生自灭了。

沈伐谐剧表演全集(成都的笑星②有了沈伐)(1)

一、沈伐牵起了谐剧的生命线。

23年之后,乍暖还寒。1976年,四川省曲艺队首任队长贾中秀,鬼使神差地拉着一个从省歌舞团调来的舞蹈演员,来到拉大幕的王永梭面前,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谐剧史上最重要的话:王永梭,他叫沈伐。组织上安排你教他谐剧。你要好好教,他要好好学。

那一刻,王永梭与沈伐两个完全陌生的生命个体,因谐剧而接轨。那一刻,师徒俩的心情我无法用文字描述。但我相信,62岁的王永梭有了34岁的徒弟沈伐,一定是谐剧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

沈伐谐剧表演全集(成都的笑星②有了沈伐)(2)

从那一刻起,王永梭精神焕发,把全部心血倾注到这位己经不年轻的徒弟身上,而沈伐则从此开启了他红红火火的艺术人生。当王永梭教沈伐的第一个谐剧《十二点正》登台亮相时,王永梭把在场口,一边流泪,一边默念台词与台上沈伐同步。演完之后,沈伐用自行车搭载王老师回家。师徒俩在车上正畅谈谐剧。突然交警出现,王老师立刻下马故作镇静说:注意!骑车子眼睛要盯到前头,要遵守交通规则。弄得交警反应不过,笑嘻嘻直点头。

多年之后,江师母在给我的信中写下一段话——在谐剧最困难的时候,是沈伐牵起了谐剧的生命线,谐剧才有了今天。

也许,你会说,没有沈伐也会有王伐、李伐,也会牵起谐剧的生命线。是的,后来王永梭有了不少徒弟。但实事求是说,谁在谐剧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上,能和沈伐相比呢?包德宾写的谐剧别人也在演,但沈伐演的效果就是不一样。我的谐剧《王酒罐表态》最先在自贡演,后来沈伐来我家住了一个星期,天天碰撞,才有了《我表个态》。他一演就是全省一等奖。几十年后,岳池县还点名请他去演。可见节目质量,与演员关系甚大。沈伐曾多次不无自豪地说:好本子也要看哪个演。

沈伐谐剧表演全集(成都的笑星②有了沈伐)(3)

二、沈伐映红了谐剧的天空

沈伐具有很高的谐剧天赋,对谐剧有着出色的领悟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他一旦进入状态,便一天到晚都在作品、表演上动脑筋。他对塑造人物很上心、很用功,总能准确、生动、传神地去表达,尤其重视在细节上动脑筋。兰贵龙躺在箩筐上左脚擦右脚的尴尬、王酒罐喝酒后用手抹嘴的爽快、武大郎朗读表扬自己报纸时那眼神的沾沾自喜、抱孩子的他每一次自圆其说的无可奈何……都是他仔细观察生活、细心揣摩人物的收获。他的《王保长》演了四千场,每一个眼神、每一次结巴、每一步脚杆的“长短不齐”、烟头与身段的扭捏配合……看似随意,却是经过精心设计和不断的调整。他排练《北川人》时,把自已关起来半个月,瘦了四斤。他在昆明参加云南春晚演《一百零九将》,在后台不停打听四川方言的包袱,云南话该怎么说……正是这种骨子里对艺术的敬畏,才使他的表演不断提高,以扎实地步伐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沈伐谐剧表演全集(成都的笑星②有了沈伐)(4)

记得1979年,中国曲协第二屆曲代会在北京召开,学艺初成的沈伐和程永玲为大会演出了“谐剧、四川清音专场”;1982年,中国曲协在苏州举办全国曲艺大赛。沈伐带着包德宾的《这孩子像谁》,信心满满赴赛。不出预料,一举夺魁。创作和表演都荣获了一等奖。1986年,沈伐又用包德宾新作《0.7》登上中央台春晚,一夜之间,全国观众认识了沈伐和谐剧;1988年,沈伐再登中央台春晚,与岳红演出了包德宾的《兰贵龙接妻》。这一连串动作,把谐剧的社会影响推向高潮;之后,国家话剧院和四川省曲艺团举办了沈伐与游本昌的“谐剧哑剧专场”,在北京公演十场;四千场的《王保长》让他成为西南地区家喻户晓的明星……各种鲜花和荣誉不断为沈伐加冕。

沈伐不仅是谐剧艺术家,还是影视表演艺术家,拍过不少电影电视。实话实说,在名和利上,电影电视远比谐剧来得更多更快。但他从未放弃谐剧,谐剧永远是他的第一事业。

沈伐也是个很好玩耍的人,喜好烟酒茶,爱打麻将爱开车。那年评上巴蜀文化终身成就奖,他用奖金做了一个比他真人还高的铜像,那是他扮演的王保长。铜像站在花园里,安上太阳能灯,晚上照得雪亮,看守着他那一柜子的酒。白天,他和“王保长”一起喝茶摆龙门阵,摆那些有趣的往事、彼此安慰烦恼与忧伤。家中客厅墙上是一个大大的“谐”字,表明了他强烈的归属感。

沈伐谐剧表演全集(成都的笑星②有了沈伐)(5)

这些年,沈伐排演练了30多个谐剧、拍摄了上百部影视作品。他用影视在观众中保持知名热度,支持着一个谐剧演员的社会影响。

2011年,沈伐七十岁。我写了首《谐剧感谢您》送他——“仅管你无数次的宣称,/你真心诚意感谢谐剧。/我依然要大声地说,/谐剧感谢你!……”

也许,你会说,与他同时期的优秀演员也多,谐剧的天空是大家映红的。是的。但平心静气,谁在谐剧上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能和沈伐相比呢?谁在谐剧的“道和技”上超过了沈伐呢?谐剧大旗需要有人来扛,谁比沈伐更合适呢?几十年过去了,似乎还没有人站出来毛遂自荐。

三、沈伐的情商和情怀,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沈伐情商很高。江湖上说法是很落教。在谐剧师门内,他是大师兄。从王永梭谐剧四十周年起,之后又举办了多次纪念活动。每次座谈会、演出、请出席人员吃喝拉撒……都是他出钱出力张罗。他就一句话:我是谐剧的受益者。王老师住院病危,是他为王老师呼吁,解决了实际问题。王老师仙逝后,他把他的“国务院特殊津贴”每月交给江师母,直到江师母去世。之后,他又将这笔“国务院津贴”给了他的最初的舞蹈老师。我每次上成都,他都热情办招待。那年我应聘省曲艺团,团里安排我和爱人暂住集体宿舍。他说绝对不行。硬要我去他家吃住,还说他家保姆是自贡人,保证做的菜合我两口子的口味。此次应聘虽未成真,但他暖心的话语让我感动了好久好久……

沈伐谐剧表演全集(成都的笑星②有了沈伐)(6)

一般说来,艺术上功成名就的人容易瞧不上人,沈伐不是。只要是学谐剧的人,他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夸奖。若是真心想学,他都真诚地指导、点拨。自贡曲艺团蒋刚,是沈伐三十年前在泸县办谐剧培训班时的学员。这次在自贡,蒋刚在台上演《王保长》,沈伐把在“上马门”睁大眼睛细心观看,默念台词与台上的蒋刚同步……这场景似曾相识。演完后他热情洋溢上台当众称赞蒋刚,还找来鲜花献给蒋刚,给足了蒋刚的面子。其实,此时的蒋刚调任自贡川剧团任团长已经十七年了。

一般说来,艺术上轻车熟路的人容易保守,沈伐不是。他真心诚意支持创新。我有创新意识的谐剧《麻将人生》《弱势群体》《川军张三娃》等,一开始也曾受到各种非议,甚至在排练场上差点被推翻。但沈伐每次都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他说:谐剧必须创新。创新不要人为设置藩篱,即便错了也不要紧,改回来就是了。

沈伐尊重老一辈艺术家,自费请近百名老曲艺人集会、聚餐……

沈伐对师父、对同行、对后学者、对观众的高情商和情怀,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弟子们也很争气,涌现出了王迅、叮当、王磊、冯稚岚、高林、钟燕平、林萍、缪德龙等独当一面的中青年优秀谐剧演员,续写着谐剧的历史篇章。

记得有哲人说过,高情商背后都是善良啊。

沈伐谐剧表演全集(成都的笑星②有了沈伐)(7)

四、愿苍天眷顾他。

2019年是谐剧诞生八十年。我和叮当在他家里策划了一系统的纪念活动。正在一件一件进行之中。

就在这关键时刻,沈伐不幸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轻。经过了三次全身麻醉的大手术,尽管他很乐观,但健康却不容乐观。手术后,烟茶酒麻将开车全戒,这对“顿顿必喝”的他是何等的决绝。

2019年11月15日、16日,计划中的“谐剧命名地纪念活动”和“谐剧八十年纪念演出”分别在自贡、江安举行,沈伐表示他一定要参加。我想只是开个短会、讲几句话,身体应该吃得消。没想到沈伐兴奋了,说他一定要上台演出,还要上“武戏”《卖膏药》,因为这是第一个谐剧。这让我既感动又为难。好说歹说,才改为“文戏”《这孩子像谁》,理由是他的成名作。

沈伐谐剧表演全集(成都的笑星②有了沈伐)(8)

幸运的是,两场演出他拼下来了。他得意地说他演得很轻松。我当然知道,那是他打了“鸡血针”。

平安回到成都后。他不停询问我,他演得怎么样?观众反应如何?我告诉他,你的演出已成精典!看来,他把观众的认可,依然视作他最大的价值。

2019/1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