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不过敏怎么办(为宝宝打造不过敏)

今年湖南郴州再次发生两起“大头娃娃”事件,让广大家长朋友们看清了“牛奶过敏”对于婴幼儿的危害。在现代社会,宝宝身边除了不断进化的细菌、病毒需要防范,“过敏”也成为了广大家长头疼的问题。研究表明,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0.02%-8%,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婴幼儿过敏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将对其「身体发育」、『行为表现』和「智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

l 宝宝为什么会过敏呢?

许多蛋白分子或者食物颗粒,会通过肠道细胞之间的「缝隙」,进入到血液中。当某种异物分子「第一次」进入到血液中,淋巴细胞会产生针对该种分子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从此免疫细胞便记住了这个异物,宝宝已经对这种食物“致敏”了。等到宝宝再次进食这种食物的时候,免疫细胞便会快速反应,产生过敏症状【2】。

婴儿不过敏怎么办(为宝宝打造不过敏)(1)

宝宝过敏,真的是“防不胜防”。

有些时候,宝宝对某种食物“突然过敏”,往往是因为之前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的“致敏”阶段,但是家长们没有察觉。致敏阶段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最终造成了严重的过敏反应。所以,对于容易过敏的宝宝来说,每样食物可能都潜藏着危险。

l 究竟如何才能从源头预防过敏,为宝宝打造一个“不过敏体质”呢?

1. 出生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宝宝构建最坚实的基础防护

婴幼儿之所以容易过敏,主要原因是「肠道系统」发育不完全,异物分子容易从小肠进入到血液中。所以,预防过敏的第一道防线,就是为宝宝构建一个强大、完善的胃肠系统。

「母乳」是最天然、完美的食物,能够为出生6个月内的婴儿提供最完善的营养来源。除了提供营养,在喂养母乳的过程中,婴儿会从母亲身上和乳管中摄入大量「益生菌」,这些益生菌除了能够帮助免疫系统,正确的识别“敌我”细胞,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分泌粘液」,为肠道细胞形成保护层,有效的预防异物分子进入血液导致过敏【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采用「纯母乳」喂养,不加任何配方奶粉。此后在逐步添加辅食的同时,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4】。

如果孩子在出生后第一口吃的配方奶粉,就极易使孩子处于「致敏」的状态,孩子再次接触配方奶粉的时候就很容易会发展过敏。

婴儿不过敏怎么办(为宝宝打造不过敏)(2)

2. 辅食添加,一次只添加一种

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建议每次添加一种新食物,家长们一定要耐心的观察「72小时」,如果宝宝没有口周红肿、上吐下泻等过敏症状的时候再加入另外一种。

3. 父母过敏的食物晚些加

虽然有研究表明,孩子「越早接触」花生等易过敏的食物,有助于孩子「减少」过敏的发生【6】。但是如果父母对某样食物过敏,那么建议这种食物还是晚些加。等到孩子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有了一定的耐受基础,过敏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l 宝宝已经过敏了,怎么办?

一定要马上停止吃这种食物,采取「完全躲避」疗法,至少半年。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多吃点习惯了就好了,这是完全错误的。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随着过敏源的刺激不断增强,也会随着刺激的消失而减弱。如果让孩子经常进食过敏的食物,他的身体会「更牢记」这种过敏源,反应更严重。

所以采取「完全躲避」疗法,时间至少要达到半年,让身体的免疫细胞彻底淡忘这种食物,减少过敏的可能性。

婴儿不过敏怎么办(为宝宝打造不过敏)(3)

#营养百事通超能团##健康科普挑战赛#


参考文献:

【1】 沈美.婴幼儿食物过敏问题需得到重视[J].食品界,2020,(4):72-73.

【2】 邓兆享,徐龙.过敏原IgE抗体检测在儿童常见过敏性 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6): 730一733.

【3】 周梦瑶,谢晓丽.肠道菌群与婴幼儿食物过敏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19,40(7):751-754.

【4】 母乳与配方粉喂养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协作组,The Cooperative Group fo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建立母乳喂养1、2和3月时生长速率曲线—基于母乳与配方粉喂养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7,12(2):81-86.

【5】 秦四梅,夏红,王晓英.食物回避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随访观察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49,51.

【6】 Grimshaw, K.. (2012). Food allergy prevention. Current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5(1), 18-23.

——姜文宁,,985工科女博士,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营养呵护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