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岳飞怒发冲冠(为什么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明代才出现呢)
作者:赵心放
历代后世谁人不知千古奇才岳飞?他是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南宋抗金名将,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的智勇双全得到举世公认,但他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后世有人认为是伪托,质疑不是其本人写的。作为业余爱好研究文史的笔者在此发表一己管见。
(一)简述岳飞的生平
研究文史作品,笔者认为应从了解作者生平入手进行,这样才能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取得成效。
岳飞年少时,曾拜周侗为师,学习兵法和武艺。周侗(1040—1119年),字光祖,华州潼关人,爱国人士,世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北宋末年武术大师,以善于箭术闻名,明清评书人称其为三国姜维的后代。在周侗师父的指点下,资质本属上佳的岳飞,经过刻苦训练和学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深谙兵法,富有谋略。
北宋由于“重文抑武”,武备松驰,致使国家逐步濒于危难之中,爱国有志的岳飞,20岁开始曾先后四次从军。
1126年,金兵大举南下,攻占汴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义愤填膺,渴望去“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但因家中有老母妻儿,他又放心不下。深明大义的岳母,亲自用针在岳飞背上剌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在母亲的鼓励和期许下,岳飞决然辞家,踏上了一别十多年的征程。
十多年的从军路,岳飞战胜几多寻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本文限于篇幅仅举一例。南宋初年的泰州之战,号称二十万之众的金军前来攻打,岳家军当时只是一支孤弱无援之军,岳飞只得下令,护送淮南各州数十万百姓撤退至江南。
金军穷追不舍,友军刘光世部不给任何支援,导致岳家军粮道断绝。在极不得已的情况下,岳飞便下令“刲尸继廪”,就是割死去金兵的肉来充饥。就靠这个办法,岳家军战士在绝境下发挥出惊人战斗力,撑过了危局,将几十万百姓护送到了江南。这件史实载于岳飞嫡孙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中。
岳飞治军以身作则,赏罚分明,纪律严整,所率领的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后来在北伐取得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催令班师。1142年1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世人尊崇。
(二)对《满江红》词有争议
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后世人是公认的,但对其代表词作、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在后世人中有争议。
先欣赏这首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几百年未见有人撰文质疑这首词出自岳飞,但近代却有人认为它是伪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依据。
其一、有专家根据《四库提要辨证》的考证提出了疑问,岳飞嫡孙岳珂的《金陀粹编.家集》中未收录此词。岳珂收集爷爷岳飞的作品不遗余力,此集从编定到重刊,历经31年,却一直没有收录比岳飞其他诗词更著名的这首词,感觉不合常理。此外,在岳飞的朋友和与其有交往的同时代人中,也从未提及过这首词。
这首词只是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大学士徐阶收集散佚编成的《岳武穆遗文》中才出现,而《岳武穆遗文》是根据弘治十五年(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赵宽也没点明出处。而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的另一首诗《送紫岩先生北伐》,经考证已明确是伪作。一句话赵宽的诚信度差,使此词也蒙尘了。
其二、词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与岳飞当时所处的历史情况有出入,贺兰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的土地,而金国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岳飞与将士们相约的是“痛饮黄龙府”,不可能以踏破贺兰山缺来比喻攻打黄龙府的愿望。
其三、这首词的慷慨雄壮风格,与岳飞其他诗词中的委婉曲折有所不同。
由此认为这首词是明代人的伪作,谁是具体伪作者?怀疑对象有好几个,最著名的是于谦。因为当时明朝的形势与南宋相仿,于谦与岳飞有相同的报复和遭遇。
(三)笔者管见系岳飞所作
笔者为啥管见系岳飞所作?除了依据考证外,还有对其诗词风格的分析。
据明代陈霆《渚山堂词话》中收载的宋代邵公序作词赠岳飞的纪事:“有邵公序者, 薄游江湘,道其管内,因作《满庭芳》词赠之云:“......笑谈顷、匈奴授首”、“......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从而可以感受到,是对岳飞词句“壮士饥餐胡虏肉”、“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两句词的囊括和效仿重唱。通过此词可以认定邵公序见过岳飞的原作。从本文前述所举例子也可知道,岳家军吃过死去金兵肉的,
此外,岳飞还有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词: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知道这首词的世人不多。它首见于徐用仪所编《五千年中华民族爱国魂》一书,卷端有名为“岳武穆墨迹”的照片,并有元代谢升孙及明代宋克、文徵明写的跋。其中谢跋写于元统二年,即1334年,距岳飞被害不到二百年。专家考证墨迹确为岳飞手笔。由于证据确凿,前些年武昌重修黄鹤楼,便专门为此词立碑,永作纪念。
它与上一首“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堪称姊妹篇。承继了苏轼豪放之风,满腔热血,正气恢宏,为此后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主义词人的崛起开了先河。
岳珂的《金陀粹编》,是考证岳飞作品的权威性史籍,其中收录了一首岳飞的《小重山》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不知底细之人,可能认为这是一首写日常生活起居感受的词。其实不然哦。岳飞此词当作于退兵之后。其中“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是指他的故乡河南汤阴已成为沦陷区,他解甲后也无家可归。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感叹投降派占了上风,作为主战派的自己少了知音,报国无门......
岳飞的感情是丰富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他的爱国主义诗词,既有豪放的风格,也有委婉曲折的细语,仅以此词就可充分说明。
文末补白:为啥岳飞的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明代才出现呢?笔者是这样认为的,重视家藏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收藏岳飞此词之人将其作为珍贵之物,秘不示人。再说在宋后近百年的元代,作为”南人“(指居住在东南部的汉人),社会地位最低,更不愿意把家藏拿出来示人了。到了明代,社会形势大变,在某种合适的条件下,岳飞这首词才重见了天日。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黄桷文学社副社长。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