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为什么会有米生虫(明年是无春年俗语)

春天代表生机和活力,是万物恢复生长的季节。在春天,人们会组织去郊外旅游踏青,感受生命喜悦,农民在春天播撒种子,待到秋季就会有收获。不管到什么时候,春季都不会缺席,会按时到达人们身边,叫醒沉睡的花草树木。

相信有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是四季在温带体现明显,热带和亚热带的四季并不分明;二是气候表现受到的因素数不胜数,纬度、地形、洋流都会造成地域气候特征;三是四季更迭和地球运动以及太阳直射点变化有关。只要在温带地区,就能明确感受到季节变化,冬去春来体会很深刻。

立春为什么会有米生虫(明年是无春年俗语)(1)

春季会到来,但根据不同算法,会出现人们口中的无春年。无春年顾名思义是没有春天的年份,又叫寡妇年和黑年,并不是真的无春,只是算法的区别。2021年立春是农历20年12月22日,不在2021年,而2022年立春农历是在22年的1月4日。因此,按农历算2021年就没有立春,就成了人们口中的无春年。

民间相传,无春年不适合结婚,主要因为春是生命开始,无春就说明生命没有起点。简单来说,无春年不过是按照农历算法的牵强附会的表达,不是真正没有春天。在我国,按照农历算法,无春年出现频率相当高,若都不适合结婚,估计打光棍人数能翻几倍。

立春为什么会有米生虫(明年是无春年俗语)(2)

俗语:“寡年遇黄牛,米缸要生虫”意思很简单:寡妇年遇到牛年,家里米缸会生出虫子。古人针对这种年份论断有二:一是寡年遇牛年,是丰收年,家里米缸会装满粮食,不愁粮食不够吃;二是寡年遇牛年,雨水充沛,粮食发霉变质可能性增大。只有米缸粮食装满,雨水充足,且有持续高温天气,米才可能生虫。

古代社会,正常年里,家里粮食无法满足家里人需求。十年里九年米缸空空,饭都吃不饱,米生虫自然无法发生。进入到现代社会中,农业科学技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生虫概率则大幅提高。

立春为什么会有米生虫(明年是无春年俗语)(3)

米缸生虫原因有三点:一是粮食在晾晒过程中,没有晾晒干,储存过程中出现虫子概率就会提高;二是持续性降雨,降雨会导致空气中水汽增加,水汽进到米缸,粮食就会潮湿;三是高温天气,高温天气的发生,水缸中的水汽会很充盈,粮食同样会变潮湿。结合以上三点原因,在晾晒过程中要彻底晒干粮食,做好温度和湿度管理工作,保持干燥通风,就能避免粮食生虫。

俗语:“寡年遇黄牛,米缸要生虫”是古人生活劳动经验总结,体现了古人处事智慧。根据科学逻辑来看,寡年遇牛年,不是真的米缸会生虫,是否丰收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做好日常管理,米缸是否生虫取决于储存环境和方式。只要能做好庄稼日常管理,定期查看粮食储存情况,粮食丰收概率就会提高,粮食生虫概率就会下降。

立春为什么会有米生虫(明年是无春年俗语)(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