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的货币流向哪里了:量宽常态化背后的现代货币理论
美元纸币上的美国财政部大楼 刘杰摄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数字货币的崛起,意味着新的媒介货币出现了,而且其媒介能力比传统货币更加强大,覆盖了许多此前无法覆盖的领域 ◇QE常态化,导致银行间货币市场的作用降低,金融货币的走向,更多的是由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决定,而不是由金融市场决定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现代货币理论(MMT)的讨论颇热。这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对一个大国而言,无论发行多少本币都不会面临真正违约的风险,因为其央行可以通过印刷新的本币来偿还旧的本币计价债务。 某种程度上,美国量化宽松(QE)常态化,正是对这一理论的实践。 经济学理论多种多样,不同理论之间千差万别,却又都可以实现理论自洽。那这些不同的理论之间,真正的差异在哪?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对货币的认识不同。 从历史来看,人们对货币定义的认知在不断变化。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货币定义发生了根本改变。虽然经济学公开的理论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但实操理论却不一样了。如今美国QE常态化,货币定义又一次发生改变。
西方国家货币是媒介
货币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商品说和媒介说,前者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后者认为货币代表了信用。 古典经济学主张商品货币,即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后来,西方国家建立了央行体制和现代货币制度,货币的定义更多是媒介说。在货币与黄金挂钩期间,货币的发行以国债为主,国债是国家信用;随着金本位制的崩溃,二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再之后是牙买加美元,很多国家流行新重商主义,货币不是挂钩黄金,而是挂钩美元为主导的外汇储备;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后,西方国家实施大规模的QE,特别是如今QE常态化,货币的定义又一次发生改变。 不同的货币定义背后,是不同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和通胀的方式为例,中国在面对金融风险和通胀压力时,往往会加息和紧缩货币,而美国采取的措施是QE和降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因为货币的价值有两面性,一面是与时间无关的空间价值,即购买力。商品货币要保持购买力,一定是正利率,而且是要对冲了通胀以后的实际正利率才好。中国的货币是商品货币,因此一旦出现通胀,要让持有的货币保值,就需要加息。 另一面是直接与时间有关的利率。当货币成为媒介,其更关注的是利率多少,而不是购买力大小,所以利率甚至可以是负值。美国的货币是媒介货币,当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大,意味着媒介泛滥,按照市场规律,其价格要降低。 中国百姓把货币当作商品,自然也就是储藏财富的手段,因此都会存钱。而且中国央行的基础货币发行,有相当比例是外汇占款,对应的是外汇和黄金储备这类特殊的商品。而西方货币是媒介,对应的是国债发行,而且不少国家的国债规模已经超过GDP,所以西方货币不那么值得存储。
QE打破原有货币发行限制
从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到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一个重要的应对手段就是改变货币的定义。尤其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数字货币的崛起,意味着新的媒介货币出现了,而且其媒介能力比传统货币更加强大,覆盖了许多此前无法覆盖的领域,比如暗网。 近些年来,全球虚拟经济规模快速膨胀,已超过实体经济规模。而且虚拟交易可以脱离实体束缚,其标志性事件就是油价期货交割可以是负的37美元。在实体经济领域,交易是永远不会出现负值的。 这背后,其实是美国通过虚拟经济来置换全球的实体财富和资源。如今,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比实体的股市债市大了不知多少倍,期货市场的交易量已经是现货市场的100倍以上。未来,如果再次上演类似于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那美国金融衍生品大厦的倒塌,必定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为了支撑庞大的虚拟经济,美国必须要保证其金融市场不能进入传统意义上的熊市。 为了维持牛市不断,需要能够更便捷地提供无限量的货币流动性,因此必然要把原有的货币发行限制打破,建立新的货币银行机制,于是QE出现了。
新的货币理论正在形成
随着QE常态化,西方国家央行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改变。 首先,央行的货币操作日常化,导致银行间货币市场的作用降低,金融货币的走向,更多的是由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决定,而不是由金融市场决定。换言之,美国之所以没有出现熊市,是由其货币政策决定的。以前对央行有很多限制,QE则突破了这种限制。突破的背后更重视的不是国内市场的公平,而是在全球财富再分配和国家间的利益博弈。 需要强调的是,QE常态化所带来的改变是多方面的。不但有方便释放流动性的QE,也有快速方便回收流动性的超额准备金及其利息,还有一系列特色金融工具也被创设出来,央行对市场的操纵能力大大增强。 随之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商业银行投行化。以前美国的银行分业经营,后来变成了混业经营,而现在的商业银行已经投行化。不仅在股票和证券市场,目前美国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的力度是空前的,信用掉期合约、利率掉期合约、外汇掉期合约等等,都有商业银行的参与。从这些衍生品交易的规模而言,这些银行实质上就是投行。 更进一步的变化是,美国国债已经不是简单的债券,而是发行货币所必需的资产,产生了特有的需求。虽然QE释放流动性,但国家筹措资金能力在增强,国家信用增加,也是现代货币价值的重要背书。所以一切经济学到了最高级,都是政治经济学。想明白这些问题,就知道一个新的全球金融体系和新的货币理论正在形成。
中国积极应对
对应世界金融体系的变化,中国也在逐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2020年6月底,多家媒体报道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这预示着中国的商业银行将开始参与中国的债券市场。西方的债券市场上,银行是主要的购买者和发行者。一般认为,债券市场比股票市场对经济的作用更大。 扩大金融债券信托市场。日前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境内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正式起步。REITs,即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最早于1960年在美国推出。通过向投资者发行信托(基金)份额来募集资金,并由专门机构投资到房地产项目中去,投资者按比例获得房地产项目产生的收益。普通投资者通过购买REITs份额,可以降低参与房地产资产投资的门槛并分享其收益。 增加货币发行国债占比。在货币政策上,央行往往更注重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而财政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时更多。近年来,有观点认为,央行可以配合财政部门的政策,让国债达到准货币的效果。 2007年,财政发行了1.5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央行购买了2000亿美元。类似的国债购买还可以多操作几次,通胀的压力也不会太大。美国的QE常态化就是例证。 综上所述,新的货币理论正在形成,中国要更好理解这些理论。从长远来看,中国与之接轨也是必然,因此要主动利用好规则进行博弈。 (作者:张捷,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