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

新的一年,来说说沈腾。

为什么要聊到沈腾,还是在于看《妖铃铃》的时候,沈腾饰演了一位大反派徐大富,偶然间闪过一个念头,沈腾出演的电影,又一次陪我们度过了节假日。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1)

仔细回想了一下,除了在《滚蛋吧!肿瘤君》中客串的那位前男友之外,沈腾所有的电影,我都是在节假日中看到的,不信?让我们来细细数一下:

从2014年开始沈腾从未缺席过国庆档,《心花路放》《夏洛特烦恼》《王牌逗王牌》,直到去年的《羞羞的铁拳》,以至于令他成为国庆节大众最熟悉的面孔。如今的《妖铃铃》锁定的是元旦档期,再加上沈腾从2012年到2017年五次亮相春晚,2016年大年初一动画片《年兽大作战》中还贡献了自己的声音。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2)

虽然对于沈腾来说,出道时间不算长,我认为他还有未开发的潜力,如今还远远谈不上“汇总演艺生涯”,但作为一名喜剧演员,在如今这个节骨眼上,回望他出道以来的喜剧作品,倒是也适合做一次“阶段性的总结”,不是“总结”他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而是从这些喜剧片中,挖掘他的喜剧风格。

沈腾是一位“冷面笑匠”,这在国内喜剧界还是非常难得的。“冷面笑匠”这个词,大概最早见于巴特斯·基顿,这位肢体语言特别丰富,但面无表情,完全靠角色动作和情节来完成喜剧,其实这样的表演形式其实更符合银幕美学。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3)

到了如今“冷面笑匠”的含义已经变了味道,不单单指那些肢体语言丰富的角色,更多是描述“不以逗乐观众为主,而是有着自身一套表演方式来引发笑点”的演员,举个例子,比如香港的许冠文、刘以达,美国的史蒂夫·马丁。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4)

纵观沈腾的表演生涯,与“冷面笑匠”是割裂不开的。因为很难找到他发笑的镜头。然而,引爆笑声的正是产生于正襟危坐或不苟言笑间的表演。最关键之处在于,沈腾在“冷面笑匠”的前提下,每次表演属性,都是容纳于不同风格的作品之中的。不信?往下看。

“夸张而不夸大”的表演——从《妖铃铃》说起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这部《妖铃铃》虽然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因为我把该片当cult邪典来看,恐怖喜剧乱炖杂烩,但在大众那边口碑一般,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对于演员来说,沈腾在片中的表现却没有遭受任何指责,相反却成为该片后半段最亮眼的角色。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5)

这位徐大富,大概是沈腾出道以来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反派,一位有着无数私生子的黑心地产商,还是个老头。老态龙钟,却不乏诡辩,从操练丧尸成功驱逐萌贵坊之后那句“比我看过任何一部丧尸片都精彩”,是那种久旱逢甘露般的激动,又夹杂着那么点颤颤巍巍的喜悦,再到“阴曹地府”中被审讯时“我的腰也不答应啊”的激动神情,基本可以概括出沈腾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风格,夸张而不夸大,冷面却搞笑。

这是沈腾这几年喜剧表演的代表性话题,总是能根据不同情景不同风格的喜剧作品,来找出适合发挥的表演方式,比如《妖铃铃》整体风格的就是“夸张”,所有人的表演都是要求那种表面上的浮夸,这不是根据电影的风格决定的。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6)

沈腾也是一样,这个徐大富跟他以前所有角色都不同,要的就是“夸张”,但是夸张之余又不能一飞冲天,让观众觉得虚假,所以又不能“脱离现实的夸大”,这是中国喜剧比较难搞的地方,要抖包袱大开大合的搞笑同时还要巴望着“接地气”。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7)

关键是搞笑啊,沈腾与岳云鹏几乎承担了电影后半段的所有笑点,大家整蛊这父子俩的戏份,个人认为是全片最有趣的地方。

尤其是他跟岳云鹏关于“父亲”和“大哥”的包袱,万念俱灰之后管傻儿子叫“大哥”,令人捧腹。由此可见,虽然《妖铃铃》这部作品被很多观众吐槽,但似乎没人吐槽沈腾,因为他在片中的表现,是这部不成功喜剧电影中,最大的成功之处,起码会让观众笑。这里的笑点,不是装疯卖傻的恶搞,也不是单纯依靠段子和台词,而是容纳于故事情节之中的喜剧元素。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8)

所以,这就要说到沈腾出道以来的几部主要作品,进一步挖掘其喜剧特色。

一位真心热爱表演的演员——从话剧舞台到《心花路放》

沈腾是话剧演员出身,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春晚小品这种形式,开心麻花团队与沈腾从2012年到2015年,连续四年登陆春晚,让沈腾从默默无闻的话剧演员,晋升到家喻户晓的小品演员,2015年之前,或许很多人对于沈腾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提起“郝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因为在小品中那个贱贱的角色,让沈腾名声鹊起,从而迎来了出演大银幕作品的机会。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9)

但是小品的形式跟大银幕电影的形式是两种不同的娱乐媒介,小品追求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抖包袱,所以表演风格一再追求夸张,但电影就不同了。90分钟的片长有着前后故事起因和结果,表演风格追求收放自如,小品那一套夸张的手法就不适用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品或者相声演员在大银幕上表现不佳的原因。

但沈腾的优势,在于他演小品之前,是一名话剧演员,表演是经过系统训练的。如今很多演员都以之前是话剧演员的身份作为骄傲,倒不是话剧演员高一等,而是话剧演员往往都是真的演员,当他们真正走向大银幕的时候,会比谁都用心,因为这是他们热爱的舞台,他们热爱表演。

2014年的《心花路放》是他试水之作,一位满嘴跑火车的酒店老板,看似悟出人生道理款款而谈,结果毁了一个IPAD就痛哭流涕打人的伪文青,倒是用他在小品中的名字来形容这个角色很贴切——“好贱”,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贱,演得非常棒。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10)

这个角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搞笑角色,但特点很鲜明,是那种反差极大的甘草形象,角色特色与定位的反差带来的喜剧效果。这个角色完全看不出来他在小品中那种夸张的神色,反而有板有眼的含蓄,故作姿态,嘴炮伪文青,最后让人真想抽这位二百五。

这就是沈腾的表演,给人的感觉很真实,这是话剧演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依靠表演来服众。当时我就觉得,沈腾这名演员,主演电影一定出彩,没想到2015年国庆节就应验了。

“收放自如到反差人设”——从夏洛到张茱萸

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和2017年的《羞羞的铁拳》可以放到一起说,别看两个角色差异性很大,但都能体现出沈腾的“冷面笑匠”表演风格。

夏洛属于那种很张扬的外露的角色。一位生活失意的屌丝,突然有了一次美梦成真的机会,毫无意外的各种“作”,前半段完全可以用那句“他们(许巍)还没火,我要火了”的台词做出总结,后半段则是回味真实,痛失所爱的那种自责状态。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11)

角色前后状态的对比,大开大合的虚幻,到含蓄内敛的真实,一热一冷的对比,并没有让观众感受到突兀,因为他的表演完全融入到剧情之中。换句话说,就是角色状态跟着剧情走,表演方式上没有超脱角色体验,表演风格和台词容纳于故事情节之中,让观众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角色状态。

最简单的例子,相信“马什么梅”那段至今让观众记忆犹新,装聋作哑的大爷,问话三连之后的无奈,一句“大爷,您凉快会吧”。这段情节无论单独拿出来还是放置在故事中都很有意思,沈腾的表演自然流露,完全依靠对白,达到让观众发笑的目的。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12)

重点要说下的就是《羞羞的铁拳》中的副掌门张茱萸,这部电影是开心麻花电影感最强的一部,而且我认为这个角色的出场是整部电影中最搞笑的地方。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13)

上山学艺,隐居的世外高人,这种大隐于市的设定,没想到最终出现的是这样一个角色。从一出镜的“开场跪”,到中段“红鲤鱼与驴”的搞笑台词,再到最后成为年度热词的“你过来啊”,这个角色的人设与真实形象的反差,造就了全片最搞笑的段落。

副掌门的形象就是那种故作姿态,刻意造就那种很牛逼的世外高人的形象,浑身正气凌然,实际上是个活宝。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14)

还有电影结尾之处,一帮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众一直以为他们在看格斗大战,尤其是艾迪生用那招“你过来啊”,镜头切换到副掌门他们专注的表情,有一种“师出有门”的成就感,没想到最后才发现,这帮人围在电视机前是在调台,沈腾那句“能赶上重播就烧高香”了,又是一出反差,更重要的是,这位直到这个节骨眼上还是一本正经的故作姿态,这才是最搞笑的地方。

一直以来,沈腾并没有通过夸张的表演来逗观众笑,反而专注不同作品中的人设,一位“有点二百五的世外高人”,不动声色,一本正经的搞笑,这就是冷面笑匠啊。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15)

“能让大家笑出来”——欢乐喜剧人的目标

纵观沈腾这几年的喜剧生涯,无论是正剧还是喜剧,他每次出场都伴随着大量笑料,比如《滚蛋吧!肿瘤君》那位渣男,在新欢面前还在一本正经的吐槽前任,结果没想到自己的前任就在桌子底下。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16)

还有《王牌逗王牌》那位神神秘秘的队长,一出场就跟天王对歌。尽管出场时间非常有限,但还是抓住了观众的笑点,毕竟这个角色算是这部平庸作品中最大的亮点了。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17)

再联系起来《妖铃铃》中的徐大富,同样出场不多,但分量很重,因为搞笑啊,他的出现是真心让观众笑出来的地方。

这是开心麻花团队经过多年市场验证得出的经验,也是沈腾作为麻花团队一号主力,将这些能让观众笑出来的包袱和桥段,用自己独家的表演风格呈现出来的特点。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18)

那么,对沈腾演绎生涯的一次阶段性汇总就到此为止了,有人说他是“大陆的周星驰”,个人不敢苟同,因为还没到那个地步,平心而论,沈腾的表演,让我想起了葛优。

葛优老师表演风格多元,不过单论喜剧片这块,他算是内地为数不多的“冷面笑匠”,沈腾很像演喜剧片时的葛优,都是不动声色的依靠表演功底,把观众逗乐。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19)

沈腾是典型的“冷面笑匠”,这算是对沈腾这么多年表演风格的总结,其话语、表情、肢体语言,无不透露出“笑点”。能把别人逗笑,但自己却若无其事。

沈腾就是这样,我努力逗你们笑但你们笑了又仿佛和我没关系的感觉,但你要是不笑那就是我自己的问题了。喜剧的成就、或者说演员的成就并不是沈腾一直追求的目标,相反,“如何让观众笑”才是一直以来沈腾所追求的目标。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20)

就像《欢乐喜剧人》中沈腾那句感言:“能让大家能够笑出来,才能在第一时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这就是沈腾,从话剧舞台到春晚大舞台,再到电影,他和开心麻花的团队,始终在琢磨,究竟怎样的笑料和包袱,能让观众笑得出来,然后在用自己的表演,来输出笑点,从而完成表演风格对笑料包袱的呈现。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21)

这里“让观众笑”,不是依靠笑话段子集、不是依靠“挠观众胳肢窝”般的夸大肢体语言,而是用将不同角色的状态,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之中,自己不动声色,但观众却笑得前仰后合,这就是“冷面笑匠”啊。

从郝建,到夏洛和副掌门,再到大反派徐大富,沈腾所塑造的角色形态各异,但每次都能够突破传统的表演套路,将小人物身上具有人性的一面挖掘出来,使其更贴近真实的生活。幽默风格恰到好处,从而让观众发笑。

而且“冷面笑匠”的最高境界,就是“条件反射”,观众一看到这位演员出现,就有些忍俊不禁。到目前为止,沈腾可以说完成了一多半了,最起码一部电影中,只要有沈腾出现,无论这个角色是主演还是客串,占得比例有多大,但每次都是最搞笑的地方。

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英文(他的作品陪我们过节)(22)

作为一个喜剧演员,沈腾演技出众,而且非常有喜剧才华。但是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思想,他在思考,什么样的喜剧元素更能让观众笑,这是他的目标。

我希望在未来每个假日中,都见到这位承包我们笑点的演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