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亮如何做绘本(绘本作家要慢慢沉淀)

熊亮如何做绘本(绘本作家要慢慢沉淀)(1)

熊亮女儿画的爸爸

?《小石狮》内页

熊亮如何做绘本(绘本作家要慢慢沉淀)(2)

熊亮为人谦和,时时处处都在考虑别人的感受。但在绘本创作上,他却特立独行,在国内绘本界,他是少有的大神级人物,更是元老级的绘本作家,多次获得国内外各种绘画奖项。《梅雨怪》《小石狮》《年》《二十四节气》《京剧猫》《野孩子》《南瓜和尚南瓜庙》,熊亮创作的绘本,有中国风的、禅意的,甚至是有点“怪异”的。

熊亮与绘本结缘可以追溯到他上小学三年级时,那年熊亮在浙江嘉兴一个二层小楼的阁楼上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画室。有了这个画室,小朋友的抱负立马升腾,“我是应该做一本书出来的!”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还鲜有绘本,大多数是连环画,还有就是讽刺不正之风的漫画。他无意中在书店、图书馆看到了来自欧洲的桑贝、波恩斯坦,还有台湾蔡志忠这些绘本、漫画大家的作品,自此便迷上了绘本。为了做出自己的一本书,熊亮除了缠着父母买书,还喜欢让爸爸带他到图书馆借书。他自己没法借到素描这类大人才能看的书,就仔细记下书名,让爸爸借出来。熊亮至今很感谢父母,“他们不窥探我在画什么,也不去跟亲友炫耀,我的想象力反而尽情发挥,经常是我整个人都快被画稿埋住了。”

熊亮15岁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绘本《鲁迅选集》,那些画落笔在薄薄的纸上,纸张比课本小,很方便插到语文书里。对于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熊亮直到现在都很满意,“我在央美绘本工作室讲课的时候,还会贴出几张,让学生们看看。”《鲁迅选集》到现在都未出版,事实上,熊亮很多作品也是寂寞地呆在抽屉里,苦等了很多年才获出版。《小石狮》2002年完成,2005年在台湾出版,2007年才在大陆面世;2008年完成的《民间黑暗戏剧》,今年才获得出版机会。但熊亮没有抱怨出版社不识货,而是沉吟了半晌说:“市场总是慢一拍的,出版社觉得市场没有成熟,一直在等机会,我不认为出版社是滞后的。”他甚至有些庆幸,像《梅雨怪》这样实验性的作品,即便非常小众,在国内也能出版,有生长的空间。

对熊亮来说,绘本如同纸上剧场、纸上戏剧,但又不完全是这样,“如果我们是很好的戏剧导演,把戏剧里的关键点找出来,并在绘本中呈现,但那还不是绘本。真正的绘本是截取思维中的关键点,每一次翻页,都是思维的一次跳跃和转变,都是层层推进。”关于如何进行思维转换,熊亮认为,那是需要以色彩、镜头的变化来实现的。儿童绘本尤其如此,它因而比成人绘本创作难度要更高,挑战性也更大。“做成人绘本的时候,每一页感觉到了就行了,但儿童绘本每一页都要求特别严谨。”

2004年,熊亮完成了绘本《小石狮》。他想表达的是家乡人去广州、去香港、去北京,思想越来越西化,而对故土、对传统文化越来越疏离。他想借小狮子来传递一种文化的回归,“这些东西你很难给小孩子讲明白,但是通过画面我能表达出来。”在《小石狮》里,小狮子抿着一张弯弯的大嘴,目光炯炯地望着你说,“我是小镇的守护神。我是小镇里唯一的石狮子,唯一的守护神。别看我的个子比猫还小,可这里再老的老人也比我小得多……”在画面的表现上,第一页,小石狮比房子还大,第二页它占据了半页,第三页占了整个画面,它越来越大,但后来又出现转折……

在熊亮看来,他的这些儿童绘本经验,对他今后回归成人绘本,是非常可贵的经验,他还会继续坚持这样做下去。“即便市场不接受,卖得不好,我还会继续做,我不会停下来。”

早些年,熊亮还是个愿意到处推广绘本的人,但现在他更愿意沉下心来创作,他觉得中国绘本作家的机遇比任何时候都好。“今年要做的事情就很多。”熊亮说,他会继续到青海做考察,一是了解自然环境的故事,再就是了解中国民间故事。那些在生活中、在人们的信仰中存活的故事,如同文学的标本,需要抽丝剥茧地梳理出来。“素材积累已经做了好几年,我常常想,只要我所作的在艺术方向上有突破,对社会有价值,我就会去做。”

熊亮注意到,国外很多成熟的绘本作家,都是到了四五十岁以后才慢慢出来的,“像我现在40岁,还算是年轻的,绘本作家一定要慢慢沉淀,我觉得我还得沉下心来坚持创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