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镫是何时发明的(马镫在古代重要性不言而喻)

马镫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很少见到,但是在农村还是很常见的,它是马具的一种,为悬挂在马两边的脚踏工具。总共由脚踏板和将脚踏板悬挂于马鞍上的两个链条共同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让人上马和在马背上动作的时候更安全,它能让古代骑兵在战场上更安全的完成各种军事行动,大大提升战斗力。冷兵器时代,杀伤力最大的应该就是骑兵,拥有骑兵的国家,政权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马镫的发明对人类历史的进步起到非凡的作用,但是关于马镫的诞生时间暂未有明确的断定,至少西晋之前已有,但是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和考古文献你会发现,马镫真正的大范围应用和普及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和其他事物一样,也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其诞生到普及使 用之间有着一定的时间差,这与南北朝时期战乱、民族文化交融等特定的社会环境和金属冶炼技术以及其他马具的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马镫是何时发明的(马镫在古代重要性不言而喻)(1)

南北朝时期马镫的普及

有人认为,在汉武帝时期,汉朝拥有大量的骑兵,并成为了军队中的主要兵种,如果没有完善的马具配合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有人推断这个时期的马镫已经在军队中得到普及和使用。但是所有的古籍资料都没有表面这时期有马镫的存在,这只能是一种推断和猜测,另外,骑兵战斗力和马镫的存在没有直接的强逻辑关系存在,可以说马镫能够提高骑兵的整体战斗力,但是不能说没有马镫就不可能有强大的骑兵,这两者是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的。

缺乏文献及考古资料,使得关于马镫何时产生的确切时间无法断定,但是这一情况从西晋开始有了改变,关于马镫的考古资料渐渐丰富起来,且文献资料中也有了明确的涉及。据已出土的考古资料表明,虽然在长沙发现的金盆岭21 号西晋墓中有配有马镫的陶骑俑,但是同一时期中原及西北地区的配有马具的马的出土文物及艺术作品中最多只见有鞍却没有马镫,可见在当时马镫的使用并没有很普遍。依据此陶骑俑不能推测其材质, 但可以看出只有单侧配有马镫,镫环为三角形。

马镫是何时发明的(马镫在古代重要性不言而喻)(2)

到了十六国时期,关于马镫的出土文物则主要集中于辽宁、吉林地区。这些地区出土的马镫样式上也是五花八门,制作工艺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可见在东北地区马镫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形制却并未统一。除了东北地区以外,全国范围内只有河南安阳孝民屯、关中十六国墓、南京象山王氏家族墓三处有关于马镫的文物出土,南方地区仅有长江中下游的南京一处。由此可见,这些时期虽然马镫使用已经很多,但是达不到普及的程度,只能说是小范围被推广。

到了南北朝时期,文献中有了关于马镫的记载, 而且出土的相关文物也有了显著的变化,不仅数量较之前代有了很大的提升,且文物类型已不仅仅局限于十六国时期的实物和陶俑,石俑、壁画等种类也有所增加,数量要比之实物更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镫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广泛的应用。在南北分布上,不同地区都有分布,较之前一时期有了更加广泛的使用范围。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是马镫定型、普及的重要时期。虽然关于马镫产生的时间以及是哪个民族发明了马镫众说纷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南北朝时期马镫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

马镫是何时发明的(马镫在古代重要性不言而喻)(3)

南北朝时期马镫普及依赖的技术背景

(一)金属冶炼技术。

到现在为止,我国出土的马镫相关文物,实物主要出自北方,南方基本上仅为壁画及陶俑、石俑,这也是因为南北的墓葬习俗的差异造成。从出土的实物来看,马镫材料的演变与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开始大多使用皮革,绳索等方便易得的材料来制作马镫,虽然制作方便,但是却不耐用,更倾向于临时性地使用,也不便于保存。而后金属冶炼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西晋时期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木芯外裹金属皮技术, 耐用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更利于保存,因此现存最早的马镫实物为十六国时期的木芯裹金属皮制品。北魏终于出现了纯铁质的马镫,往后出土的实用性马镫几乎都为铁制。

马镫的产生对于金属冶炼技术的要求并不高,也不一定非要金属才能制作马镫,所以铁对于马镫来说并非必要条件。但是如果要大量推广使用,那对于材质的要求就更为严格了,尤其是子啊军队里大规模使用,需求量很大,所以必须保证这种材料产量大,价格低廉,这一点几乎所有常见材料都可以满足。但是因为马镫是为了给骑马者提供一定的支持,所以磨损量大,因此制作马镫的材料还必须耐用, 这样一来木头、皮革等材料就有所欠缺。这样一来,铁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马镫制作材料的首选。

我国历史上早在春秋晚期就已经有了生铁冶铸技术, 战国早期就能够将生铁进行柔化使其变为可锻铸铁。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铁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不但炼铁技术有重大发展,铸造铁器也有飞跃进步。汉朝时炼铁技术已趋于成熟,西汉后期又有了 将生铁炒炼成熟铁或钢的技术,且在传统的技术的基础上,汉代的炼铁高炉、鼓风设备、矿石原料等等都 有了新的发展。从春秋晚期的块炼渗碳钢到南北朝的 灌钢法,相关技术一直在高速发展中。但是铁器与冶铁技术的发展也并不是同步的。春秋晚期至西汉前期,虽然技术已有很大发展,但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高,铁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兵器之上。

马镫是何时发明的(马镫在古代重要性不言而喻)(4)

(二)配套工具的使用以及普及

每个王朝向来都将军事看得极重,争夺与稳固政权需要更好地提高战斗力,马的速度和力量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但是虽然春秋时已有正式的骑兵,却没有马鞍等稳固设备,这对于本就不擅长骑马的农耕民族来说,让骑兵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门槛太高。自然使得与之相关的技术有了精进的需求。如何更大限度地开发马的作用,就格外重要。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向来将实用性作为最重要的目的, 功利性的目的已产生,马具等的完善便成了可以突破的一点。而其他马具的应用也对马镫的普及起着推动作用。

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出现了甲胄,战国时期士兵主要使用的是用皮革做成的铠甲。汉朝起,由于炼铁技术的发展,开始用铁来代替皮甲,制作工艺渐渐由粗至精。与铁制兵器一样, 铁甲开始取代青铜铠甲。但是马铠的使用还未普及, 且基本都只是用于拉车的战马,对人的骑行影响不大。当时由于铁具还是较为昂贵,因此虽然最迟汉末军中已有马匹配有铠甲,但是数量却极少,马铠虽然得到了重视,但是数量有限,主要用于对将帅的保护。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到了南北朝时期,普通的骑兵也能获得这些配套的护甲。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就产生了,原先人们可以通过双腿夹马腹以获得在马上的平衡,但是当马和人穿上铠甲之后,人们就不能再通过双腿去掌握平衡,因此马镫的存在就变得更加有必要了。东汉末年高桥马鞍开始推广使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马鞍进一步普及,已经成为必备马具之一,这也给马镫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基础,两者结合使骑者前后左右都有了支撑点。

马镫是何时发明的(马镫在古代重要性不言而喻)(5)

南北朝时期马镫普及依赖的社会背景

马镫在南北朝时期的特定社会环境之下,自身的材质、形制得到了不断完善,除了材质更加耐用结实以外,在形制上也得到了改善,在此基础之上,与其他马具的配合使其本身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再加上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社会背景,使得马镫无论是从内因还是外因上都具有了大范围推广使用的基础,也因此马镫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军事方面的需求

在冷兵器时代,相较于步兵来说骑兵行动便利,速度快,且非常有阵势,而相较于战车,骑兵的机动性更强,对地形的要求少,适应性强。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有建制的骑兵。汉朝时,骑兵已经成为了军队的主要兵种。而北朝政权所有者大都为游牧民族,本就惯用马匹,加之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骑兵的重要性亦随之上涨。而如何能在战场上让士兵解放双手,更好的发挥战斗能力,配套用具的稳定就成了突破口。

而农耕文明成长下的士兵想要与之相抗衡就不得不通过刻苦的训练和一些工具的帮助,因此南朝也在积极汲取对方的先进技术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加推动了马镫在南北朝时期的普及。马镫稳固骑者的作用使得无论是出于精进技术的游牧民族骑者还是为了提高骑术的农耕民族出身的骑兵都有所受益,因此其在军队里的推广也成了必然。

马镫是何时发明的(马镫在古代重要性不言而喻)(6)

(二)社会上大众的需求

过着游牧生活的骑马民族不迫切,而非骑马民族为了掌握骑术,自然更迫切地求助于完备的马具,而这种需求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扩张,由于政权更迭,汉族政权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新政权为了巩固统治往往需要与其他政权的特权阶层进行合作,而这些特权阶层也因为保命或者政治诉求而依附于新政权。所以马镫的演化就和多名族融合精密的联合在了一起。

北魏以来,鲜卑与中原腹地相互融汇。北魏虽然实行了严苛的汉化政策,但是一些生活习俗仍旧保留着浓厚的游牧民族气息。骑射对于鲜卑族来说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从皇帝到文武百官都要进行,为了更融入,汉族官员自然也要进行训练。这自然也就推动了马镫的普及。北齐时期民族交融时间日久,虽然游牧民族在服饰等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社会当中喜骑射的风尚却并未被“汉化”,相反变得更加普遍。这些都为马镫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需求。

马镫是何时发明的(马镫在古代重要性不言而喻)(7)

(三)马匹数量的大量增加

农耕地区养马成本高,“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且因战乱数量急剧减少。所以说中原地区的马匹并不能支撑马镫的普及,但是五胡十六国打破了中原与戎狄之间的界限,使得产马地的马更多的流入到中原地区。再加之南北交流,使南方的马匹增加。马是马具的载体,马的数量增加,自然马具的需求量也就大幅增加,这为马镫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马镫是何时发明的(马镫在古代重要性不言而喻)(8)

结束语

任何一种发明创造只是简单的停留在生产阶段是没有意义的,发明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只有社会各种条件迎合,这样才能普及,才能赋予发明创造现实的意义。晋南北朝时期复杂的社会背景使得北方地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产生了较之以往朝代更深的碰撞,而随着北人南渡又将这种碰撞与融合扩散到了南方地区,虽为乱世却为文化交融与发扬创造了丰实的土壤。种种因素之下,形成了南北朝时期马镫迅速普及的条件基础。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

《马镫起源及其在中古时期的传播新论》

《中国古代马具的发展和对外影响》

《骑兵和甲骑具装——中国古代军事装备札记之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