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未来大势(手游很火但它没有未来)
作为一个自认的老玩家,我不玩手游,当然也不是说从没玩过,早年像是一代神机诺基亚 3310上面的《贪食蛇》还有《俄罗斯方块》我还是玩得挺尽兴的,可到近代的智能手机,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手游”,我是一款也不愿去碰。为什么会这样呢?请让我来段说书讲古,从万物的起源:“雅达利(Atari)”开始。
说到雅达利这个游戏业界的活化石,大家对他的印象肯定是《E.T》——一个乘着电影风潮买断改编版权,在极短的时间内粗制滥造,还信心满满地大量发行,然后导致整个公司破产的业界笑话,很多人对雅达利大崩溃的认知仅只如此,却没更深入地理解背后的细节问题。总的来说,《E.T》的荒谬决策只是锤死雅达利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棒(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整件事怎么看都不是稻草)。
那么,在这棒狠狠甩在名为雅达利的骆驼脸上前,它背上又屯了什么重物呢?这又得提到另一家公司,也就是现在业界毒瘤,我的意思是说业界巨头之一的“动视(Activision)”。对,就是那个跟暴噱,我是说“暴雪(Blizzard)”强强合作好像神棍集团一样掏空你家产制作“优质”游戏的企业。
让我们把时间点拉回近四十年前,那个电子游戏的启蒙时代,雅达利几乎垄断了整个产业,从主机研发到游戏制作都由他一手囊括的年代。当时游戏制作不像现在一样是经由庞大的体系组织合作开发的,从剧情、风格设计、游戏性到程序编写,通常情况都是由一个工程师一手包办。而雅达利也跟所有黑心老板一样,不提供分红与抽成,只让这些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的员工们领取固定的薪水,甚至不让他们的名字出现在自己的游戏上。
雅达利的游戏收入在市场垄断的情况下是相当惊人的数字,可这帮窝在电脑前叫卖肝脏的工程师却看得到吃不着,最后,他们终于忍不下这口气,决心出走另起炉灶,成立新的游戏制作公司“动视”。在资金充裕、没有开发时程压力且能获得相应利益报酬的情况下,动视制作出了一款又一款划时代的游戏。相较主机本家那些几个像素点与单调色彩,不把想象力发挥到极限就玩不下去的游戏,动视尽可能地挖掘雅达利主机的性能,试着丰富画面与游戏性,并且以实际内容为卖点,而不是像雅达利一样总搞封面诈欺或不实宣传。
想当然耳,看着这帮从自己公司出走还透过自家主机赚得盆满钵满的叛徒,雅达利不可能坐得住,最后他们把后者告上法庭,宣称动视无权在未经自己授权的情况下就在雅达利主机上制作游戏。这官司缠讼到最后的结果,法院判定雅达利无权过问第三方的开发,任何人只要有技术力都能在雅达利主机上制作游戏。也就是从这一刻起,雅达利空无一物的驼峰开始积累沉甸甸的负担。一堆投资人注意到这诉讼结果背后的商机,纷纷将资金投入游戏制造。众家抢食,使得雅达利本家游戏的市占率不断降低,让他们原本“赔本卖主机,销游戏获利”的经营手段受到致命性的打击,但问题还不止这样。
当时市面上的游戏制造商并不是每家都像动视一样良心的(对,他们当时还是良心公司),更多的是想捞一笔就跑的投机者。海量游戏被投入销售市场,在那信息不流通的时代,发行商不断透过广告攻势洗脑群众,以及低于本家游戏价格的定价策略好获利,但是他们做的游戏都跟垃圾一样。
而这些烂游戏却莫名其妙的能为公司带来大量收入!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品质低落的产品充斥市面,玩家逐渐对市场失去信心,导致制造商的获利不断降低,而这当中最伤的就是雅达利本身。最后,他们为了力挽狂澜,买断《吃豆人》的移植版权,用低劣的手法将一款当代经典移植到自己性能贫弱的主机上,还胸有成竹地制作了远高于主机销量的卡带数目——一千两百万张,但雅达利主机的市面数据只有一千万;他们似乎认为有两百万名不知道打哪的傻子会为了这款移植独占去买主机。
接着,为了挽救这次失败,他们买下了《E.T》版权试图乘着电影热潮东山再起,结果原本苟延残喘的骆驼硬生生地被一棒打死。1983年,一个主机商的崩溃,拖了整个美国游戏业一起陪葬,在那个将男性难以启齿的隐疾当成企业名称的富豪决心投入业界前,美国的主机业界几乎能说是死水一片。
好像扯得有点远了,我们把时间点往回拉一些,拉回市场第三方林立、不需主机原厂把控品质、大量烂游戏充斥市面的那段;你觉不觉得这景象挺熟悉的?这就是我们眼下的手游环境,或者不该说是手游环境,而是在之前其他游戏平台上已重演数次的市场情况。
基本上,现在主机市场因为有主机发行商原厂审核(任天堂催生的制度),这种雪崩式的市场状况并不太多,而比如早年的《质量效应:丑女座》,那跟育碧的《全境断线》还有《土豆战魂》一样只是个案。而这种市场崩溃的情景,我们早些年已在网络游戏与网页游戏中见识过了。还记得《魔兽世界》成功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许多名不见经传的MMORPG吗?是否对《火炬之光》掀起的页游热潮有印象?当时的那些游戏又有哪几款活到现在?这是一模一样的情况。没有审核机制的情况下,只要有资金与最低程度的技术力就能制造出商品,配上广告宣传与一些奖励注册制度(比方登入就送XX),这些东西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待营运不善倒闭后抽根骨、换张皮,又是一尾活龙。
而现在手游的情况在我看来比过去还惨,炒短线牟利的奸商就不用说了,更恶劣的是那种移植作品,为了配合手机硬件性能而硬是将原本PC上的游戏劣化移植到手机上。这就像是雅达利当年移植《吃豆人》到自家主机上一样,既可悲又可笑。各种情怀内容与无良氪金,一次又一次掏空玩家钱包,当然如果只是钱包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玩家对游戏的信心也逐渐侵蚀。
我先说下,我不是反对游戏跨平台,有很多知名厂商也有推出跨到手机平台的作品。例如任天堂的《Pokémon GO》、《超级马里奥跑酷》,Hi-Rez的《枪火游侠》,CD-Projekt RED早期的《巫师竞技场》,这类移植都不是将游戏劣化后硬端到手机上,而是专门为了手机设计的特别款,获利目的是其次,主要目的是拓展品牌,让原本不是受众的玩家能接触到他们的IP,进而延伸游戏本体的销量。
可现在主流手游环境除了无尽的氪金外到底还有什么?劣化移植在原作后面加上的“M”,在我看来不是mobile的缩写,而是玩家的XP——热爱受虐的一群抖M。同样的赚钱方式拿到其他平台更优质的游戏上,基本上是只有被骂到狗血淋头的份(比如说曾经某款“愿氪金与你同在”的星战游戏),然而手游却靠着这种手段一再地获得不相应的暴利。
当然,如果这些厂商有点良心,把在手游上获得的利益当作研发主机或PC平台作品的资本,那兴许还说得过去,但问题是他们多数都跟科乐美一样,丝毫不见得有洗去公司名前“Fxxk you”两字的意图。当然,我也相信手游的确有很棒的作品,但这情况就跟当年的动视之于雅达利平台一样。动视当时不断挑战主机性能极限,制作出了一款款有别于市面的优质游戏,但最后市场崩盘,他也没能幸免于难。
而谈到性能方面,我们也不可能去期待手游上会出现《最后生还者》一代这种奇迹般的游戏。此作将当时已接近主机生命周期末端的PS3性能压榨到极限,表现出最优异的画面与内容,以至于后来移植上PS4时又迎来一片欢声雷动,不过我相当怀疑手游是否能有这种在技术力上的追求与突破。
手游现在很火没错,但前景却很悲观,这个市场大概率是没有未来的。就像是一辆用120码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逆行的小汽车,眼睁睁看着即将要撞上呼啸而来的泥头车;你知道当下正在发生什么事,也知道接下来必然的后果,但并不代表你有能力阻止一切成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