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

导读:新婚之夜,年轻帅气的新郎官苏轼,轻轻地揭去了新娘子的红盖头,目不转晴地看着貌美如花的王弗,他春情涌动,诗兴大发,即兴为心爱的妻子赋了一首词,王弗听后,粉面含春,一脸娇羞,笑着说道:“你真坏啊”。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1)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担任密州(今山东高密市)知州的苏轼已经四十岁了,这天闲来无事,苏轼突然豪情涌动,他“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带领手下出去打猎,忙活了一天,满载而归。

晚上,苏轼吃着新鲜肥美的野味,喝着香醇甘冽的高粱酒,不知不觉多喝了两杯,一会儿酒意上涌,苏大人迷糊着睡了过去。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2)

他做了一个梦,他又回到了四川眉县的老家。在老宅的窗前,有一位明艳动人的少女,正在对镜梳妆,她还是刚结婚时的模样,那样的娇羞,那样的端庄。她含情脉脉地看着苏轼,一句话也不说,眼泪慢慢地流了下来。

苏轼大惊,刚想说:“弗儿,十年了,我终于见到你了。”梦却醒了。

我要记下这件事,我一定要记下这件事,创作的冲动让苏轼披衣而起,他拿起笔,一首感动千年的悼亡词就此诞生,《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写好后,苏轼的眼泪也肆意地流淌出来,他太想念王弗了,太需要王弗的帮助了,他暗暗地埋怨王弗,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早啊!苏轼不禁陷入了往事的回想之中。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3)

那时,苏轼还是个读书的少年郎,为了让他取得功名,父亲苏洵把他送到好友王方执教的中岩书院读书。王方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书生,他进士及第后,没有进入仕途,而是在家乡的中岩书院做了一名教书先生。

王方有一个掌上明珠名叫王弗(1039年—1065年),她自幼就接受了父亲的良好教育,现在已经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了,她温柔聪慧,知书达理,虽然不是豪门大户的千金小姐,却也是妥妥的一位小家碧玉。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4)

苏轼聪明异常,学习又勤奋刻苦,作为老师的王方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颗好苗子,将来必有大出息。做老师的发现好苗子,那是打心眼里喜欢啊,就越发悉心教导。

王方的家就在书院的后院,有时候,在家里闲聊,王方就经常夸奖他的好学生苏轼如何地聪慧、勤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弗牢牢地记住了苏轼这个名字。

哪个女子不怀春呢?正值青春妙龄的王弗情窦初开,就开始留意苏轼了。女孩子脸皮薄,有时,她悄悄地藏在别人不注意的地方,默默地看着心上人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情人眼里出西施,王弗越看越喜欢,这就是我的潘郎啊。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5)

中岩书院里有一池绿水,池子的旁边长着一丛丛的飞来凤花。读书之余,苏轼和同学们常常在池边散步聊天、赏花看景。有一次,苏轼注意到这么大的池子中竟然没有鱼儿游动,苏轼很是遗憾,他不禁大叫道:“好水岂能无鱼?”

于是,苏轼抚掌三声,说来也奇怪,一会儿,从岩穴中居然游出一群红色鲤鱼。同学们都很惊奇,就向王方建议:“老师,如此美景,应当起一个好名字啊。”

王方同意了,他鼓励同学们给这个池子起名,看谁起的名字好,就用谁的。同学们绞尽脑汁地想,七嘴八舌地说,一连起了好多个,但是大家都不满意。

最后,大家的目光转到了苏轼身上,苏轼微微一笑,缓缓地吐出三个字:“唤鱼池”,老师和同学们一听,都拍手叫好,立刻认定就是这个名字了。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6)

正在此时,王弗的丫鬟跑来了,她送来一张纸,纸上写了三个娟秀的大字 :“唤鱼池”。

同学们看后,纷纷评论道:“不谋而合啊”,“心有灵犀一点通啊”!再看老师王方,他站在一旁,一言不发,却是笑得合不拢嘴。

哪个男儿不钟情呢?从这之后,王弗在苏轼的心里扎了根,苏轼认为这是天赐的缘分,他暗暗发誓,我要好好学习,我也要进士及第,我一定要迎娶王弗。

过了不久,王方老师过生日,同学们一起去给老师祝寿,气氛很热烈。小苏同学喝多了,醉倒在老师家中。

醒来之后,苏轼发现同学们都已经离开老师家了,在临走的时候,苏轼一回头,看到了正在临窗梳头打扮的王弗,他心中一动,飞快地来到书院,采了一枝飞来凤花,轻轻地从窗户丢给了王弗。

哪个女孩子不喜欢花呢?王弗拿着花,看着心上人的背影,心里乐开了花。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7)

孩子们的表现,怎能瞒得过都是过来人的苏洵和王方呢?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苏洵就去找老朋友王方商量,二人一拍即合。于是,苏洵请媒人做媒,在苏轼十八岁的时候迎娶了十六岁的王弗。

新婚之夜,亲友们散去之后,年轻帅气的新郎官苏轼来到洞房,他轻轻地揭去了新娘子的红盖头,目不转晴地看着貌美如花的王弗,王弗被苏轼看得粉面含羞,微微地低下头。

顿时,苏轼春情涌动,他紧紧地握着王弗柔弱无骨的小手,突然,他灵光一闪,诗兴大发,轻轻说道:“弗儿,我为你做了一首词,你愿意听吗?”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8)

不等王弗回答,苏轼就小声地吟咏起来: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

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

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王弗听后,粉面含春,一脸娇羞,笑着说道:“你真坏啊!”

王弗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首《南乡子·集句》的意思吧: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9)

南乡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集句说明了这首词的题材,就是由前人的诗文名句集合而成。宋朝时期,集句这种方式非常流行,这要求作者博览群书,还要有过目不忘的好记忆力,才能融会贯通地集成意义连贯、无斧凿之气的诗词。王安石是此中高手,苏轼、黄庭坚、文天祥的水平也不差。

这首词就是苏轼集唐朝七位诗人的名句而成,描绘了新婚之夜,小夫妻的真实情况,展现了苏轼超人的理解记忆能力,我们逐一来欣赏吧: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10)

首句“寒玉细凝肤”,出自于吴融的《即席十韵》,先赞美新娘子的美貌:新娘子有着如玉般清秀的容貌和柔嫩洁白的皮肤。

次句“清歌一曲倒金壶”,出自郑谷的《席上贻歌者》,接着夸奖新娘子的歌声:新娘子有着清亮婉转的歌喉,唱一曲《倒金壶》让我听得如醉如痴。

“冶叶倡条遍相识”,出自李商隐的《燕台春》,继续称赞新娘子的动人舞姿:新娘子有着苗条婀娜的身段,最为擅长跳《杨柳枝》舞。

“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出自杜牧的《赠别》,夸耀新娘子正值美好的二八青春年华,即使二月初豆蔻枝梢上含苞待放的花也比不上她。

词的上片,苏轼从四个方面赞美了自己的新娘子,这样的甜言蜜语,哪个女子听了不心花怒放、一脸娇羞呢?所以,男人们,跟苏轼学学,多多的赞美你的妻子吧,妻子的好心情是家庭和睦的基础。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11)

下片就要描写让王弗粉面含春的新婚之夜的欢乐生活了。“年少即须臾”,出自白居易的《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意思是:青春容易逝去,要珍惜少年时光。

“芳时偷得醉工夫”,出自郑邀《招友人游春》,说明新婚之夜时间宝贵,春宵一刻值千金,哪怕是喝酒也要偷出时间尽情欢乐。

“罗帐细垂银烛背”,自于韩偓的《闻雨》,描绘了新婚之夜,浪漫的情趣氛围,意思是:丝罗帐子柔和地垂下来,暗指床已经铺好了,背后白银的烛台上烛光闪烁。

“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出自杜牧的《寄杜子》,意思是:说为了获得新婚之夜“欢娱”的快乐,要舍弃平日的英俊气概,拿出平生的精力尽情宣泄。

就是这一句火辣辣的情话,把王弗挑拨的粉面含春,笑着说道:“你真坏啊”。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12)

接下来小夫妻的表现,就存在于您的想象之中了。

婚后,小夫妻恩恩爱爱。平日里,王弗在家操持家务,侍奉公公婆婆,是妥妥的一位小家庭主妇。

但是,这位聪明贤惠的小家庭主妇很清醒,苏轼的第一要务是读书学习,参加科举考试,赢取功名,决不能让苏轼沉醉在温柔乡里。所以王弗不断地督促苏轼学习,再学习。

当看到苏轼在读书,那是王弗最高兴的时刻,她陪伴在苏轼旁边,端茶倒水,红袖添香。当看到苏轼有时遇到疑难的地方,王弗反倒及时给予提醒,这让苏轼对妻子刮目相看。于是,好奇的苏轼就继续问王弗别的书里的问题,王弗都能答上来,苏轼是又惊又喜,妻子真是才女啊。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13)

在王弗的督促下,苏轼的学业长进很大。1061年,苏轼和弟弟苏辙参加了制科考试,苏轼被评为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仁宗赵祯高兴地说:“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王弗跟着苏轼离开四川老家,来到了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作为朝廷官员,苏轼接触的人多了,很多人来苏轼家里拜访。

王弗经常站在屏风后面,仔细倾听苏轼与客人的谈话。在客人走后,王弗就告诉苏轼,她对来人的性格品性的看法,哪些人值得交往,哪些人要远离他们,结果是无不言中。

王弗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真是精准啊!这些对苏轼的帮助极大,苏轼也非常愿意听取妻子的意见和劝告。

这一阶段,苏轼的事业蒸蒸日上,四年后,苏轼高升,被调入京城开封,担任判登闻鼓院。

妻贤夫祸少,有王弗这样绝佳贤内助的提醒、帮助,苏轼一切都顺风顺水。

可是,这样的好日子在1065年戛然而止,王弗依依不舍地离开年幼的儿子、挚爱的丈夫,在京都开封不幸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14)

后来,苏轼娶了第二任妻子: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再往后纳妾王朝云等人。这几位固然从生活上、精神上能给苏轼带来照顾和安慰。但是,她们没有王弗的才华和见识,没有能力给苏轼提出意见和建议,苏轼少了一位有真知灼见的贤内助,管不住自己的笔和嘴,给人抓住把柄,以至于在政治上的沉沉浮浮、坎坎坷坷、屡受贬谪,这固然是苏轼的政治思想、个人理念造成的,但恐怕也与王弗的去世早有很大的关系。

王弗去世十年之后,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被调往密州(今山东潍坊高密市)担任知州。政治上的打击,精神上的痛苦,让苏轼倍加思念王弗。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梦中,苏轼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王弗,还有那长满矮矮青松的小山岗。

苏轼的新婚诗(苏轼春情涌动赋词一首)(15)

对于男人来说,妻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了什么样的妻子,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所以,男人们,擦亮你们的眼睛吧,不必在乎她的容貌,只注重她的贤良品性,寻找一位真正的聪慧娴淑的好女子,珍惜她,善待她,这是决定你一生的贤内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