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文旅助力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文旅助力乡村振兴)(1)

华南理工大学吴志才教授

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文旅助力乡村振兴)(2)

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文旅助力乡村振兴)(3)

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文旅助力乡村振兴)(4)

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文旅助力乡村振兴)(5)

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文旅助力乡村振兴)(6)

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文旅助力乡村振兴)(7)

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文旅助力乡村振兴)(8)

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文旅助力乡村振兴)(9)

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文旅助力乡村振兴)(10)

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的关系(文旅助力乡村振兴)(1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文件一再强调:进一步加强文化引领、产业带动,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扎实推进文旅助力乡村振兴,于近日举办的“2022广东文旅推介大会暨文旅消费季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首批10个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还于“文旅产业投融资对接会”中专门设置了“乡村振兴分会场”,聚焦资本下乡赋能乡村文旅创新发展,从政策、乡村金融创新、乡村运营、乡村产业融合等角度深入剖析乡村振兴工作,探寻乡村振兴核心问题的解决之道。

专家建议 资本下乡赋能乡村文旅创新发展

“2022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会乡村振兴分会场”上,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吴志才教授做了题为《未来乡村的思辨与实践》的主题分享。吴志才分析,十八大以来到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阶段;自2021年-2025年是脱贫后的“巩固衔接阶段”,2026年到2035年是“全面振兴阶段”,以此目标引领实践,对未来乡村的思辨及做好乡村振兴的实践。其认为,“后脱贫时代”乡村价值的重塑:应当以城乡等值融合发展为目标导向,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在此过程中“城乡融合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以令乡村全产业激活,构建乡村生态圈。未来乡村要构建“农业-农地-农民-农村”四位一体,乡村振兴五大要素人、文、地、产、资相互支撑,其中当前“资本下乡”是核心问题,怎么找到钱、怎么花好钱,怎么赚到钱是关键。

他以“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分析,建议以资本为杠杆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其中,资本下乡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产业振兴可解决乡村动力问题;运营激活以解决可持续性问题。从当前来看,政策资金撬动了社会资本向乡村集聚,财农(2022)14号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显示,2022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50亿元;3月,中央财政下达资金200亿元,再次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吴志才表示,要形成“资金-产业-运营”闭环,推动资本下乡、推动三产融合、推动乡村运营,最后达到全域共兴;同时要谨防资本过热现象。

读道文旅集团CEO盛永利现场分享了中国乡村振兴的美丽休闲乡村、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乡村旅游、乡村民宿、农庄农场、乡村康养、农特产品包装等十大路径,并解读了奖补政策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社会化融资、其他融资渠道等中国乡村振兴投融资模式。

两山乡创董事长、浙江安吉鲁家村示范项目负责人丁炜从赋能方式、优势、问题局限与发展路径四个方面分享了对资本下乡赋能乡村民宿的路径探索。他认为,资本下乡赋能民宿,要细化和完善民宿的规范与标准;要健全金融制度;要引导资本与民宿的有机结合;要挖掘“乡土”文化内核;要打造共建共生的民宿集群。

熹乐谷文旅CEO王翔分享,当前行业在迅速地发展和迭代,“微度假”逐渐占据市场C位,业态创新、“新文旅产品”是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微度假休闲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焦点,助力乡村振兴。

陕西袁家村商业策划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博鳌文创院合作发展中心主任、中建西北院文旅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董珂分享了袁家村模式如何破解困局,从昔日“空心村”,变身成为“旅游村”,打造中国民俗文化旅游及农副产品第一品牌。袁家村通过文化的吸引、体验的停留和产业的带动,真正实现“文化促进旅游”,“旅游促进产业”的互融、互通的效果。

北迹露营公园、广东佛手果文旅生态园、三谭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等3个优秀项目在乡村振兴专场中进行现场路演,获得与会专家的深度点评及针对性的建议。

平台助力 广东文旅连续5年孵化优质项目

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会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1852个项目参与申报,350多家文化、旅游和金融机构参与对接,34个地方政府开展招商引资推介,省内外56个项目进行现场路演,171名文旅业界大师进行经验分享。

2022年产业投融资对接会共515个项目申报入库,其中广东省项目228个、省外项目287个,首次省外项目超过省内,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宁夏、新疆等18个兄弟省(区、市)积极响应并报送项目,51个地方政府部门申报招商引资推介,经遴选,共有10个做现场招商引资推介,8个优质文旅项目做现场路演。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红表示,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会自2017年创办以来,孵化了一大批优质的文旅产业项目,为文旅资源与市场、产品与资本对接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下,广东文旅产业与金融业全方位对接、深层次合作的前景广阔,期待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文旅 金融”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与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

典型案例

涵盖创意设计与数字赋能等领域

首批10个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正式发布,9个地市入选,其中广州市1个、汕头市1个、佛山市2个、河源市1个、江门市1个、茂名市1个、肇庆市1个、潮州市1个、揭阳市1个。入选的典型案例是:广州市世间香境七溪地、汕头市探韵丹樱研学拾趣、佛山市紫南村、佛山市三谭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河源市连平县乡村振兴南部片区示范带、江门市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茂名市中国李乡·山水双合、肇庆市贺江碧道画廊、潮州市千庭单丛文化茶旅产业园区和揭阳市揭阳玉雕工艺传承创新项目。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和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于2022年6月份开始,联合启动“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推荐及评审工作。经组织专家评审,在全省范围内遴选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创新探索性强、文化创意与经济价值并重、品牌辐射力广泛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综合来看,这些典型案例涵盖了创意设计赋能、手工艺赋能、数字文化赋能、文旅融合赋能、其他文化产业赋能等重点领域,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江门市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

江门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对赤坎古镇建筑进行保护与活化利用,延续古镇历史风貌,传承和弘扬华侨文化,把赤坎古镇打造成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展示平台。

广州市世间香境七溪地

国家3A级旅游景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品牌,结合芳香生活旅游方式,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通过采购农副产品、聘请周边村民承包芳香基地业务(如承包除草、承包种植、承包施工等)、租住农民闲置房等,解决周边农民就业。

汕头市探韵丹樱研学拾趣

以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为基础,园区配套有四季花海、果蔬采摘园、育苗温室等,集农业休闲观光、科普研学教育、农产品种植养殖、花卉销售及绿化工程、生鲜配送和终端零售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和现代化田园综合体。

佛山市紫南村

2017年以来,为改变村集体收入单一的现状,培育旅游 农业等系列业态,提升紫南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同时盘活村民的闲置资产,给村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佛山市三谭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

依托红色璀璨、古色生辉、绿色飘香三大核心文化,深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把丰富的红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

河源市连平县乡村振兴南部片区示范带

以“一心一带”为核心规划,以32公里乡村振兴精品碧道贯穿4个镇,12个行政村,3个重点景区及1个核心产业园区,碧道融入当地乡村文化和特色文化符号,以“点”“线”“面”全方位打造,实现点上出新、线上出彩、面上成景效果。

茂名市中国李乡·山水双合

结合人居环境改造、风貌提升及自然景观开发,形成“南北贯通,山水互融、农旅叠合、人文交会”的新格局,打造成集度假观光、滨河商业、三华李文化、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主题文旅村庄,成为游客出游打卡的热门地区。

肇庆市贺江碧道画廊

位于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道至大洲,线路总长121公里。2020年、2021年广东省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大赛赛场。该项目有效盘活周边特色旅游产品销售和县城酒店、民宿市场,成为封开县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旗帜和标杆。

潮州市千庭单丛文化茶旅产业园区

位于海拔1150米处的潮州市凤凰山坪坑头村鸭屎香原产地,是一个集景点观光、养生休闲、生态度假、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文化庄,是以茶文化为特色、以有机观光茶园为载体的“单丛茶文化”的休闲茶文化现代农业基地。

揭阳市揭阳玉雕工艺传承创新项目

阳美村是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阳美翡翠玉雕)。目前已形成从玉石毛料拍卖、玉器设计加工到旅游观光一体化产业链,集合玉文化、优秀工艺、产业集群、产业党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主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通讯员 粤文旅宣

供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