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1)

第八章影响中国近代史的日谍组织·乐善堂

(本着不树碑立传原则,本片特意舍弃了间谍们的肖像照片)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2)

  汉口乐善堂,是位于上海总堂的分支,提起乐善堂与一位美人儿有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奥斯卡影后凯瑟琳·赫本。凯瑟琳·赫本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3)

  ---如假包换的爷爷(不好意思让凯瑟琳·赫本打了回酱油),当然也叫赫本。这位先生在日本传教并发明了一种眼药水,后来在日本东京开办了乐善堂生产药水。美国人商业头脑促使了业务向中国开拓,赫本将药方免费送给了他的一个朋友---岸田吟香。后者在上海开办了中国乐善堂。乐善堂基本上是一个商业分公司。而在汉口创建分公司是因为岸田吟香到后来遇到了一个被日本人称作间谍"天才的大师":

荒尾精

年轻时代的荒尾精可以说是当时日本那个时代的另类。当时日本人普遍崇拜西方,甚至冀以通婚来改造人种。当其他同学在陆军学校毕业后,普遍计划留学欧洲时,荒尾精却坚决要留学:清国。

第九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当时的日本陆军大臣大山岩特意前去询问,时年23岁的荒尾精答曰:"日本应先掠取清国,施仁政,以图复兴亚细亚。" 正如论起甲午要从甲午以前说起,对荒尾精的这种思考的解析,我从一个似乎不搭界的时空中找到了关联。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4)

  一八八四年,中国广西镇南关前,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在中越边境与法军激战正酣。而刘帅的麾下有一位从波斯来的国际主义外援,作战十分勇敢。诸位可听仔细了,是从波斯来的,但不是波斯人。这位战士的名字叫:今野岩夫。

今野岩夫,至少是个旅行家,参军之前正在进行名符其实的环亚遊,具体路线为:身背干粮,冒着严寒,穿越北海道,孤身探险西伯利亚,历尽艰难,而后又从西伯利亚转入蒙古出印度而达波斯。在波斯身染疫病,几乎濒死,得波斯王资助后回国。随后又到中国西南边境,在中法战争期间,加入了刘永福的黑旗军,多次参与血战,死里逃生。今野岩夫参加黑旗军的动机是:

帮助黄种人战胜白人。

郑重提醒:千万不要走火入魔地认为这是无私真诚的国际援助。这种思想在日本称作"泛亚主义",后来变成了日本二战时期的"大东亚共荣圈"。成为亚洲受害国家的噩梦。这个思潮的本质在稍后会在荒尾精赤裸表示中得到揭示。

  辗转回到日本的今野岩夫结识并影响了荒尾精,后者对今野岩夫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而独树一帜的荒尾精,由大山岩介绍给了--川上操六。川上操六对荒尾精极为赏识,无论多忙只要荒尾精求见,立即停止与那些高军阶的军官谈话,直接接见这位低级尉官。

一八八六年海军大尉关文炳与与陆军中尉荒尾精同时入华。川上操六将荒尾精介绍给了在上海经营眼药水的岸田吟香。

第十章两面乐善堂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5)

  岸田吟香凭着眼药水的生意已在上海小有名气,也是"亚细亚主义"的支持者。他给荒尾精出了个主意:在武汉办乐善堂分公司,并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就这样一个著名的日本间谍组织在中国落下了脚。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6)

  荒尾精把汉口乐善堂职员,分为"內员"和"外员"。内员为正常经营的店内工作人员,而这外员么,就是那些个外面调查收集情报的间谍!

外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策反清国人,而策反争取的对象的标准简直都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比如有志于拯救全人类,振兴东亚,改造清国及驱除鞑虏的志士等,完全是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水平!(此标准为史实,绝非戏虐之词)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7)

  第二类就是对"四百州"的探险,就是四处收集情报。于是一些受到招募日本间谍们留起长辫,穿起长衫自愿来到中国,以汉口为中心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探险过程,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清国包括新疆和西藏,也没有放过荒蛮和少数民族聚集区。

他们以走卒贩夫、甚至是和尚等各种身份四处奔波,有的盘缠用尽沦为乞丐,或颠沛病死,或迷路在森林中被野兽吃掉,或被土著杀死,还有由于汉语不流利身份暴露自杀。总之,很多人再也没有回来。究其主要原因是:钱。

甲午战争之前的日本还是很穷地,发战争财那是战争以后的事。川上操六告诉荒尾精:国家的钱是用来买炮舰的,经营情报的事还靠自己解决。所以这样规模的活动经费只能以汉口乐善堂的收入为主,加之岸田吟香的赞助和志愿者自掏腰包。荒尾精本人还要回日本本土筹募,这包括了川上操六自己说动老婆抵押房屋贷款的几千元。这个组织的运作模式是自给自足,没有政府和军方财政。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8)

  "探险"活动整整进行了三年,三年后荒尾精将间谍们带回的数不清的情报,汇总写成了一个绝密的报告《复命书》,直到四五十年后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仍是日军重要的参考。

第十一章疯狂的计划,猖獗的学校

  在积极收集清国情报的同时,荒尾精很重视新鲜间谍血液的培养,组织实施了一个让现在人看来都瞠目的计划:一八九零年在清国上海开办培养日本间谍的学校--日清贸易研究所。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9)

日清贸易研究所被后来的东亚同文馆全部继承。

  在积极收集清国情报的同时,荒尾精很重视新鲜间谍血液的培养,组织实施了一个让现在人看来都瞠目的计划:一八九零年在清国上海开办培养日本间谍的学校--日清贸易研究所。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10)

该校外景

  这好比将海洋研究院开设在深海大洋中,非常抵进观察、便于研究以及一个重要的便利:实习。

但这明显有一个问题,就是非常危险。但事实是,这个学校似乎非常成功,而且规模也不小。一八九三年第一届有八十九人毕业,然后有一年的实习期。这对日军是非常及时的,因为第二年甲午战争爆发,日军从乐善堂和研究生征召九十一人入伍。

这些学生中就包括宗方小太郎和石川伍一。至此这些在甲午前传上篇中提到的那些间谍如川上操六、关文炳等都终于串连在一处。

可叹晚清政府麻木如此!如此学校竟未遭取缔!须知那时清国对日本还是有俯视的心理优势的。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11)

一八九三年(甲午战争前一年),日清贸易研究所首届毕业学生合影。

第十二章这伙间谍不寻常

  本篇的主旨是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群体。了解而不是理解。因为只有你看过之后才明白,对付他们不是几个抗日神剧或者手撕鬼子那样简单的事!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12)

  乐善堂对内自称"我党",相互称为"同志",并有自己的章程。"党"这个词,我考证了一下:是古汉语中就有的,从最初的乡党、朋党以致于党锢、党争等,基本上都属于有相同背景的一群人。然而在乐善堂为之一变:即不同阶层和背景为基础,为了同一目标组织起来的群体。诸如后来的革命党。

不只是对"党"这个词赋予了新意,出于发展需要乐善堂在各地建立了分支,比如甲午前传上一篇中提到的天津紫竹林的松昌洋行等,这些都是其党的分支,所以一个由乐善堂发明的新词儿诞生并影响到现在,那就是:

党支部。

(呵呵,如果你惊奇了,说明本篇还是有一定知识性地)

  我在上一篇的埋了个小伏笔:间谍们干得远不止是技术活儿,篇幅所限,在众多纪录中单捡出一件比较有典型性的一件:

一八八八年,一艘满载书籍的小商船刚刚驶离汉口江面,就遇到了水匪打劫。带头大哥姓赵,与以往所遇的不同,被劫的这位不仅没有惊慌之色,反而缓缓说道:"观公状貌,当系一方豪杰,何以不掠富豪,而劫余小商人耶?余殊为可惜。"被劫的对象名叫藤岛武彦,刚刚加入乐善堂就被派往新疆,自称福建书商。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13)

  赵老大虽文化不高,但估计听过说书先生的故事,对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云云。二人结为好友,赵老大接受了藤岛武彦的一把崭新的手枪作为的大礼,随即派人保护藤岛武彦。行至襄阳,忽闻赵老大被清军抓住,藤岛武彦不顾耽误远方的行期回救。

但老赵已经被斩首,藤岛武彦作了一件让赵老大手下都不敢做的事:趁夜爬上旗杆抢出人头挂在腰间逃出,在清兵追捕下跳入江中。体力不支后,爬上岸中将人头埋下并作标记后告知水匪,这些水匪无不感激涕零。类似的事件藤岛武彦不只做过一次,而当时他的年龄是:十九岁!

十九岁,如今十九岁的中国年轻基本都是才从十几年书堆中爬出,而刚刚进入大学的年轻人。

间谍们的手段都是各显神通花样百出,比如有个叫广冈安太则的家伙,深入苗寨,用美男计入赘成了寨主女婿,妄图有朝一日成为西南之主等等,惊人啊!

第十三章惊人的观点

  以荒尾精和宗方小太郎为首的间谍们除了情报外,还在提出了很多分析和结论,很多观点还是很惊人的: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14)

  一,荒尾精在《兴亚策》和宗方小太郎的《对清迩言》中都提出,与其让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不如趁清国积弱难返时,重新改造清国,并以其庞大资源为日本帝国所用。这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个共荣圈,其本质就是将清国训练成战象,而中枢神经就是日本。

二,甲午战争清国必败,败因在于全民腐败。宗方小太郎在北京练书摊时,就综合各种材料推算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仅有9074万两银子外加523万石米,而清政府当时的实际收入是8300万两加1000万两内务府支出,惊人的接近。而且认为这个数字不及实际收缴的四分之一,其余的被贪掉了!其腐败不只是经济上的,而且是满清以降对孔孟之道的精神腐败,清国不战则已,战必败。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15)

  三、一八九五宗方小太郎对清朝国运的预言:"早则十年,迟则三十年,清朝"必将支离破碎呈现一大变化"。十六年后,清亡。

四、对清亡后的一统天下主宰者的预言:宗方小太郎在《经略长江水域要旨》中指出:"此后主宰爱新觉罗的运气的,必为湖南人"。"如果湖南不为我日本帝国所用,至少不可与其为仇"。此前一年在湖南,一个叫石三伢子的男孩儿诞生。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16)

  五,先于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是,这是日本人企图挑起中国内乱的口号,后来民国时被"五族共和"取代。实际上最早提出这一口号应该是元末朱元璋的起义军。

六,在日本小蛇吞不下大象时分裂中国,或仿效三国鼎立,或六分中国并找关羽孔子后裔做国主等等。总之,间谍们的脑洞都是大开滴。

第十四章余续

  如今日本黑道老大提起头山满,都微微低头致意。头山满,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早年露宿荒山,喝露水,吃青草的各种怪异经历。在接受老大们致意时,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荒尾精的崇拜者。

正是他创立了极右翼团体黑龙会。而一提到黑龙会,我就想起了赌神中的女骰子王。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17)

  那女赌神身上就一条黑龙刺青。至于为什么叫黑龙会,不是什么借用黑色龙的神力或者图腾等神秘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地名---

黑龙江!中国的黑龙江。

其目的就是驱除沙俄,夺取黑龙江,占领东三省。后来的事实大家都知道了。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18)

  一九零五年七月三十日,一群人在日本东京赤坂区黑龙会总部成立了一个筹委会,进行了全面整合几个组织成立政党的准备工作。同年八月二十日,在另外一个住宅,一个政党成立了:光复会---即国民党的前身。领袖孙中山。

一般课本都强调的是八月二十日,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否认黑龙会同国民党前身的联系,这里强调的是客观历史的延续性,也无损孙中山的民主先行者的荣誉。

第十五章再回首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19)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更长远的时间视角:

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维新。

一八六九年,明治维新的第二年,即甲午战争之前25年,日本内阁和大本营就制定了吞并朝鲜、侵占满蒙、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

一八七一年,日本参议江藤新平向日本递交了《对外政策意见书》,强调了对中国加强情报研究的重要性,建议尽快向中国派出谍报人员广泛搜集情报。

一八七二年,陆军大将西乡隆盛就派出少佐池上四郎等3人潜入中国,开始了日本对于中国的情报刺探。同年提交《满洲视察复明书》的间谍报告。

一八七三年日本军部派海军少佐桦山资纪、陆军少佐福岛九成对华南和台湾进行实地勘测。桦山资纪在二十年后帅日军入侵台湾并成为首任台湾"总督"。

一八八二年日军参谋本部派遣神尾光臣至中国,化名郑永昌,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侦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西海岸,观测了各地炮台的驻防情况,详细收集作战所需的地理水文数据。

一八八五中法战争,经营数年的福建水师顷刻间灰飞烟灭,清国痛定思痛,开始接受战前就预定但由于德国严守中立而耽误的定远镇远舰,并震慑了日本。

其后年表详见甲午谍战上篇:战争早已打响

  日本由此视北洋水师为打击目标,以间谍为战争的灵魂,全面实施了对中国立体的前赴后继的渗透。

这样算来甲午战争前二十五年前,日本谍战已全面打响,其余波涟漪依然拨动着我们的这个世界。

第十六章· 甲午后记

  英国谍报史作家理查德·迪肯评价当时的日本谍报体系:"在世界历史上,可能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建立过如此包罗万象,有着如此广泛基础的谍报系统。"

日本间谍们在甲午战争开始前后的"事迹"似乎讲完了。可事实没有让我如释重负般的感觉,所以有必要大略梳理一下甲午之后的发展趋势: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20)

  你看到的这一套皇皇巨著既不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也不是《永乐大典》或者《四库全书》,而是4000名日本名符其实留学生的结晶。也就是他们是真正的留学生,只不过刺探情报是毕业所需的一门必修课。

  从清末到1945年,日本为培养"中国通"而创办的东亚同文书院,共派出了4000余名日本学生,分成700个小组,对中国各地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千余份,为侵华战争提供资料。

《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丛刊》共计200册,以国图所藏的调查手稿为底本,记录了中国各地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细节,不仅是研究民国史和中国社会史、经济史、地方史的重要资料,更是对国人防范意识的一次警醒。

第十七章·警钟长鸣!

【不得不说的话】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21)

日军攻下刘公岛后,得意地留影

  一、自最近日军侵华战争抗战爆发后虽然已经八十多年过去了,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我们不妨这样想:

生活在公元1894年的清国人有多少人忘记了三百年前公元1592年万历二十年的明朝时期的抗日援朝战争?

二、有人说中国无论经济和军事都已经强于日本,今非昔比。

事实上鸦片战争时(1840年),中国的GDP还占世界首位,是29%。甲午战争前,中国的GDP仍是日本的十倍以上,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从表面看也大有成效。因此西方列强一致认为:中日如发生战争,日本必败。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22)

日本谍报组织刺探清海军的海防漂浮鱼类和海底水雷详图,对日军登陆作战意义重大。

甚至间谍们对清海军舰艇上供应青菜的菜价都了如指掌!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23)

为了击败综合国力强于自己许多倍的中国,日本将情报战作为整体战的重要组成,甚至是制胜的关键。为了击败清朝,日本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情报工作,对获得甲午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24)

遗存在日本本州岛南部冈山的北洋水师镇远号装甲舰铁锚

日本本州冈山,对大部分出国旅游的国人可能只是一个旅游观光之地。实际上那里一个神社,是镇远铁锚的归宿地,并没有随着其他铁锚在二战后归还中国,但我觉得它留在日本更加有意义。与境内那一个个炮台和圆明园的遗址相比,被放置在祭祀被屠宰牛羊的神社中!日本人眼中被杀的大清精英将士与被屠牛羊同列,何以慰籍英灵?孤处在异域的痛楚更易刺激人们容易麻木的神经。

殷鉴不远,军事和经济并不足持。别忘了日本间谍们的评价:清国败在全民腐败。所以不管自己多么强大,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

抗日谍战(甲午日谍情报战之下篇)(25)

  结语:危机并不遥远,正如德国情报史专家理查德迪肯如此评价日本人:

"永远不知疲倦的活动观察家。"

(甲午前传上下篇全文完)


图片:网络

编辑:南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