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夺岛(硬汉突击队燃爆太平洋)

电影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重要转折点——中途岛海战:经此一役,日本海军受到“降维打击”,美日海上实力反转,从而扭转了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影片通过参战士兵和飞行员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领观众逐步进入1942年6月初发生在太平洋中途岛附近那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战争……

空战夺岛(硬汉突击队燃爆太平洋)(1)

战争科普片,没怎么渲染战争残酷,反而很有娱乐指数。剧情“一拖三”,看中途岛,赠偷袭珍珠港 轰炸东京,就那些战役都捋了一遍,却惊喜欠奉,讲了一个连小白都能看得懂的战争史故事,所以叫科普。

场面好看,且第一次在电影中详尽的展示了“俯冲轰炸”这种华丽又危险的战术。艾默里奇每次给美帝拍马屁都开挂,这次也不例外,难得的是这次还塑造了立体的反派。主角几位演员跟原型很像(尤其尼米兹),但我方人员云集了漫威 DC 速激的反派,倒是搞笑!

空战夺岛(硬汉突击队燃爆太平洋)(2)

跟《珍珠港》和《血战钢锯岭》不同的是这部《决战中途岛》几乎没有任何感情线,也不会有《父辈的旗帜》那样的反思,而是纯粹的热血硬核直男战争片,军迷、二战迷会喜欢,前半段讲前因,甚至把“珍珠港”都简略的拍了一遍,后半段才是对1976年版“中途岛”的翻拍,前因后果都讲清楚了。

观感就像上了一堂有震撼海空激战场面的历史课,对路人观众肯定没有开头提及的那两部片子友好,繁多的登场人物足以搞晕脸盲患者。战争场面特效占比较多,质感会稍差点,尤其是当你对《敦刻尔克》仍记忆犹新的话。

美国人的“虽远必诛”。吃亏在于故事线拉得过长,说是“中途岛”,事实上把太平洋战争都快讲完了,又试图去刻画尽可能多的人物群像,以至于叙事显得失焦,再加上大量战争戏份的稀释,更显涣散。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场面先生”,片中战争场面的调度和剪辑非常出色,点面俱现,既有诸如俯冲投弹的极限细节,也有漫天硝烟的战斗机群大战。

或者是因为1976年的老版受制于当时电影工业水准,以至于本片中的战争戏份多得犹如刻意炫技一般,无论是开头哀鸿遍野的珍珠港,还是片尾汹涌惨烈的中途岛,无论是气势惊人的航空母舰,还是极速穿梭的战斗机群,有的人可能会看到审美疲劳,但我相信更多观众还是乐于享受这种热血而硬核的激情戏份的。

空战夺岛(硬汉突击队燃爆太平洋)(3)

本质上本影片就是一部常规的好莱坞大片,但是看惯了抗日神剧再来看这部电影,差距真的太明显了。

我们被抗日神剧残害多年,已经快要忘记正常的战争片是什么样子了。正常的战争片里没有裤裆藏雷、手撕鬼子、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鬼子……只有缜密的情报工作、精心策划的战略、以及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敌人的战舰更多、装备更现代化,但是他们也有最顶尖的情报人员,最不怕死的战士。不是把观众当傻子的抗日奇侠,而是血淋淋的恶战。

迪克·贝斯特这种以身体、以未来为代价取得胜利的军人值得铭记,布鲁诺这种宁死不屈、绝不泄露机密的军人同样伟大。日本军官选择和军舰一起沉入海底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这不是美化敌人,而是尊重敌人。优秀的战争片尊重敌人,拙劣的战争片丑化敌人。因为丑化敌人就是丑化自己,尊重敌人就是尊重自己。

小编觉得表面看上去是“稀碎”的剧本。主旋律的底子、老派的作风,但做了许多碎片化处理。一男主 四男二,全都成为穿针引线的人,串联起了将近上百号人物。

空战夺岛(硬汉突击队燃爆太平洋)(4)

敢挑战如此巨大的群像、繁多的视角与散落的线索,不仅有勇气,而且也有效规避了煽情伦理问题。这种戏里的情感就是要淡化、简约,才能打动人。而对日方的正面刻画则更是出色。

他们同样是坚毅、有血有肉、有担当有情义,从写到演都处理得圆满。不过必须指出最大的问题——在海空大战的场面上,特效cg用得太多,不免有点假。特别是在看过《敦刻尔克》后再看这种视听系统,实在是比较平庸落伍了。

空战夺岛(硬汉突击队燃爆太平洋)(5)

千头万绪抓一堆,没抓到点子上。自古以弱胜强的关键在哪?一是战术上,局部的以多打少,二是战略上,对情报的掌握是重中之重。本片完全可以仅从一个人罗彻福特的视角展开,完全没有必要引入那么多没头没尾的故事线。人物塑造太单薄,脸谱化的人物也太多。二战片越来越难拍好的原因,一是在于技术方面再难突破,二是在于故事难有悬念,没有深入挖掘人物,没有深入探讨历史,拍出来只能是流水账,爽片都算不上。野心很大,完成度比较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