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会跟叛逆期的孩子沟通(叛逆期的孩子用该怎样有效沟通)

孩子叛逆期分为三个阶段

人有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怎样学会跟叛逆期的孩子沟通(叛逆期的孩子用该怎样有效沟通)(1)

孩子叛逆期间的一些行为:

1、破坏性强: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

2、倔强固执,情绪反应激烈: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则就大哭大闹;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3、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战规则和权威,攻底线 :故意破坏之前订好的规矩;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讲条件,要达到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冲突,易动手: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争抢同一件玩具,争抢先后顺序,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但又爱抢别人玩具,严重时甚至打人。

怎么与叛逆期孩子沟通?

怎样学会跟叛逆期的孩子沟通(叛逆期的孩子用该怎样有效沟通)(2)

1、与孩子沟通要保持冷静。以硬制硬是对叛逆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沟通之前,急躁的父母,必需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不要脾气一急就开始对孩子打骂,把原本要好好沟通的计划抛诸脑后。此外,和孩子沟通最好在孩子也冷静时,再进行沟通,效果更好。

2、在沟通中多观察。沟通有很多方式,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为孩子爸妈而焦急担忧的角色里沟通多少会偏离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观察下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存在什么问题,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孩子作沟通。

3、坚持试验、不断沟通。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在沟通过程中,往往都是父母占主要地位,孩子则是听话的一方。孩子长大后,父母就要采取双向沟通的试验,把角色转换过来,当孩子的倾听者,听听孩子心里的想法,包括对大人教育的看法,而父母从不断的沟通中总会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法。

4、交换角色,同理心。与人相处,有一颗同理心很重要,理解对方的难处,自然就不会有怨恨的态度,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沟通中关系自然就比较融洽。

5、亲身体验。当叛逆的孩子在沟通中一直唱反调时,那父母不妨就沿着孩子的方向走,让孩子不生气的同时,起身体验他自己的要求,比如在路上看到卖饮料促销的,儿子要求买好几瓶饮料,那父母就不要反对,但是买的饮料却让儿子自己提,让孩子知道提着不应该买的饮料回家是很累的事情。

6、融入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叛逆一半来源于与父母的代沟,他们认为父母总是批判自己追求的兴趣,比如动漫明星、电子游戏等。身为父母,不妨融入这叛逆孩子的世界,不要因为怕孩子的兴趣影响他的功课而厉声禁止,而是跟孩子讨论下他们喜欢的电子游戏、动漫明星,在融洽的讨论中再适时以合理的方式提醒孩子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不该学的。这样可以避免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或盲目追星。

7、说明分析。叛逆的孩子并不是听不进父母的话,而是父母要抓住孩子逆反心理的要点,分析原因,举例说明,让孩子理解懂得。

8、征求他人的意见。教育孩子不是父母自己就能解决的事情,总会碰到瓶颈,这时候不妨多和有相同经验的父母或孩子的老师交流想法,使自己的思想不那么局限。

如果孩子进入叛逆期,一定要做到以下方面:

1、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进入叛逆期可能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孩子需要更多的独立,尤其是需要尊重,父母对此一定要表示足够的平等感、尊重感,才能获得孩子的理解,获得孩子的友谊,不能总是用老的眼光看待孩子,将孩子当做永远长不大的宝宝,甚至随意打骂、呵斥孩子,这些都是不应该的,而是要将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对待,将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看待,才能与孩子有非常好的亲子关系。

2、也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进行指导、教育,应该及时缓和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缓和亲子关系不一定要靠说服教育,也应该采取行动,比如多带孩子玩游戏,也可以带孩子做运动,比如陪孩子一起出去散步、跑步,一起旅游、看电影,或者一起游泳、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通过这些活动都能够有效的与孩子建立非常好的友谊,同时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以上的方法比较重要,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去做。

我相信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没有得到正确指引和教育才慢慢变成了家长口中不听话的孩子,家长也是从不会讲话的孩子慢慢成长为一个大人,时代不同,现在的孩子等年纪稍长回头看会发现以前的自己真的是叛逆又青春。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到家长的良苦用心,因为他们的时代与我们不一样,所以表达爱的方式才会这么含蓄。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坐父母,你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的孩子。亲子关系还是需要彼此多沟通才行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