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知识点(从屈原列传入手一网打尽文言虚词)

在文言文的学习与考试中,文言虚词是特别难却又无法回避的一块内容。在高中阶段,考纲要求的虚词总共是18个,方便记忆可以概括为“因为于所以焉,与其则而且也,之乎者,乃若何。”

今天,我们已《屈原列传》为例,再稍微做一些拓展,争取一网打尽文言虚词“而”。因为虚词本身就存在多种含义,如果里面涉及的个别解释有疏漏或者异议之处,欢迎各位指正交流。

屈原列传知识点(从屈原列传入手一网打尽文言虚词)(1)

一、下面是《屈原列传》里所有涉及到“而”的句子。已经尽可能给出了完整的句子,如果您觉得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可以直接搜索文章。当然,最好也是把所有的虚词放在文章中进行解读。毕竟“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先尝试理解一下下面31个句子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3、怒而疏屈平

4、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8、故死而不容

9、皦然涅而不滓者也

10、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11、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12、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13、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14、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15、竟死于秦而归葬

16、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17、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1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19、其所谓忠者不忠,而贤者不贤也

20、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21、顷襄王怒而迁之

22、渔父见而问之曰23、何故而至此

2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25、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26、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2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8、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29、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30、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1、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二、附上答案。大家可以自行核对。

争宠而心害其能 (表因果关系)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表承接关系)

怒而疏屈平(表承接关系)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表修饰关系)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转折关系)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表转折关系)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表转折关系)

故死而不容(表转折关系)

皦然涅而不滓者也(表转折关系)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表承接关系)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表转折关系)愿得张仪而甘心焉(无实意)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无实意)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表递进关系)

竟死于秦而归葬(表承接关系)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表因果关系)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表因果关系)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表转折关系)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贤者不贤也(表并列关系)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表转折关系)

顷襄王怒而迁之(表承接关系)

渔父见而问之曰(表承接关系)何故而至此(无实意)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表转折关系)

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表转折关系)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表并列关系)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表转折关系)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表承接关系)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无实意)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表递进关系)

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表转折关系)

三、【而】 的用法拓展(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林木茂而斧斤至焉。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常见词组:【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请用心理解,多多记忆。到这里,恭喜您完成了文言虚词的1/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