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是新时代的唐诗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尤其注意对一些习焉不察的字标注正确读音,纠正长久以来的误读,对于字典和教科书里注错的读音更是简略说明了古音正读的来龙去脉。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1)

第17章 题李凝幽居第18章 天上谣第19章 咸阳城东楼第20章 齐安郡中偶题第21章 秋 夕 (1)第22章 秋 夕 (2)第23章 夜雨寄北 (1)第24章 夜雨寄北 (2)第25章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1)第26章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2)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2)

第17章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人小传

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早年间因为家境贫寒,科举又屡屡不第,被迫出家为僧,法名无本。虽然贾岛出家只是为了寻一处生计而已,但寺院的生活的确符合他的性格和气质。但有时候就连一向清苦的贾岛也觉得寺院里拘束太多,比如当时洛阳令禁止僧人于午后外出。贾岛于是作诗以自伤,说道:“不如牛与羊,独得日暮归。”

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和元稹等人改变了诗坛的风气,主流的诗歌趣味变得通俗而略失轻浮,贾岛反其道而行,走入了冷僻一途。世人将他与孟郊并称为“郊寒岛瘦”,认为贾岛突出的风格就是一个“瘦”字。

贾岛写诗常常进入忘我的境地,有一次他骑着瘦驴,打着伞,走在长安的大街上,时值秋风大作,落叶堆积,他便吟出“落叶满长安”。但这句诗该怎样凑成一联对仗呢?贾岛冥思苦想,终于想出“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这一联名句,但欣喜若狂之下竟然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驾,被关押了一夜。

获释之后,贾岛并未就此收敛。他有一天又骑着瘦驴去好友李凝的隐居之处拜访,因而吟出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句子。他又想把“推”改为“敲”,反复斟酌不能定夺,两手不自觉地做出推门与敲门的动作,旁边的人都感到惊奇,而贾岛在浑然忘我之下竟然再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驾。当时的京兆尹已经换做了韩愈,韩愈乃一代文豪,听着贾岛交代“犯案”经过,立马许久,最后终于说道:“用‘敲’字较佳。”这便是“推敲”一词的出处。韩愈非但没有治贾岛的罪,反而与他并辔而归,从此结为布衣之交。有人考证这个故事并不可信,但它的确流传很广,至少说明在世人心目中的韩愈和贾岛就是这个样子的。

贾岛有了一些名气之后,曾经住在诗僧无可那里,与王建、张籍等诗人经常聚会宴饮,讨论诗文。唐宣宗一次微服出行,听到有吟诗的声音便登楼而上,在贾岛的书案上拿起诗卷来看。贾岛非常不快,一把夺过诗卷,斜眼看着宣宗,说:“先生,你锦衣玉食也该知足了,懂这个做什么呀!”宣宗于是下楼而去。贾岛在不久之后突然醒悟过来,连忙拜服谢罪。

贾岛素来把写诗当做一件大事来做,他自叙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每到除夕,他一定要把一年来所作的诗歌放在几案上,烧香礼拜,洒酒于地,祝告说:“这是我一年的苦心啊。”然后痛饮狂歌不止。

贾岛直到晚年才做得小官,死后家里只有古琴一张,病驴一头。他虽然没成为第一流的诗人,但无疑这一辈子都是为诗而活的。

忆江上吴处士

贾 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3)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人小传

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他写诗的风格技巧学习张籍,在当时很有名气。

闺意献张水部:诗题所谓“闺意”,是说诗歌内容是写女子闺房之事,但“献张水部”说明这首诗是以女子的闺房之事来有所比喻或象征的。张水部即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本书前文选录有张籍的诗),时任水部郎中,故称张水部。唐朝的科举考试远不如宋朝那样严格公正,考生们在考试之前可以堂而皇之地拿着自己的诗卷奔走于权贵之门以求赏识和帮助,考生是否及第以及及第的名次往往也在考试之前就被内定了。朱庆馀也是在考试之前打点关系,而张籍在当时不但是一代文宗,而且以喜欢奖掖后辈而知名,朱庆馀便以这首诗献给张籍,意在探听张籍的口风,看自己能否得到张籍的赏识。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4)

苏小小墓

李 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诗人小传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唐代宗室之后,7岁时就会写诗,一生也很爱写诗。李贺身材瘦小,体质孱弱,双眉连成一线,手指细长,他总是骑着一匹瘦马出游,有一个剃着光头的小厮永远跟在他的身后,背着一只古锦织的袋子,李贺若在途中想出什么诗句,就写下来放进袋子里。到了晚上回家,李贺的母亲让婢女掏出袋子里边的纸条,看到诗句很多,就会生气地说:“这孩子是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在吃罢晚饭之后,就让婢女把那些抄写诗句的纸条整理出来,研好墨,摆好纸,将这些零散的诗句补足成完整的诗。李贺一生中,除了喝醉的时候和参加葬礼的时候,日子都是这么过的。所以,他的诗完全不合常法,也往往不是事先有所立意而作的。

李贺参加过河南府试,写有应试诗《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这时候李贺的诗名已高,嫉妒他的人就想方设法地给他设置障碍。唐代惯例,进士考试要避家讳,也就是说,当考生在考场上发现考题里有某个字触犯了自家尊长的名讳,都应该以身体不适为名离开考场。有人说李贺的父亲叫做李晋肃,“晋”与“进”通,所以李贺终生都不应该参加进士考试。韩愈为此写了一篇《讳辩》为李贺声援,说如果因为父亲名叫晋肃,儿子便不能考进士,那么父亲的名字如果叫仁,儿子难道连人都不能做吗?

但无论如何,因反对的声浪太高,李贺终于没有参加进士考试。后来李贺得了重病,传说他在病中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驾着龙车从天而降,说天帝刚刚建成白玉楼,所以召李贺去写一篇记文。李贺推辞说母亲年老多病,需要自己服侍。那个红衣服的人说:“天上比人间快乐,一点儿都不苦。”过不多时,窗户里边烟气滚滚,龙车疾驰而去,李贺就此辞世,年仅27岁。

李贺一向被称为鬼才,他的诗绮丽诡异,常常是“为艺术而艺术”,只追求艺术效果,毫不考虑“诗言志”之类的主流文学观念。所以,在正统的诗歌传统里,李贺是不被重视的。蘅塘退士编选《唐诗三百首》,就连李贺的一首诗都没有选过。到了现代社会,李贺仍然遭到贬低,但贬低是来自另一个方面的。鲁迅对李贺就抱有一种很嘲讽的态度,大意是说中国的文字历来都要树立技术壁垒,平常人不花上十几年的工夫就跨不上去,这才能显出士大夫的尊贵。而还有一些人嫌这技术壁垒不够高,要使自己超越于一般士大夫之上,就造出更高的壁垒。在唐朝就有这么两个人,樊宗师的文章别人点不断,李贺的诗歌别人看不懂,都是为了这个缘故。

六朝齐梁时,江南流传过一首民歌《钱塘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李贺很喜欢这首诗,他这首《苏小小墓》便是对这首诗的拟作。苏小小:南齐时的钱塘名妓,她的所有故事都来自传说,谁也不知道真实的苏小小究竟是什么样子。唐代确有苏小小的墓地,李绅在《真娘墓》的诗序里写道: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西陵:地名,在今杭州,语出《钱塘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5)

第18章 天上谣

李 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 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魏明帝派人要把汉武帝建造的金铜仙人从长安运到洛阳,金铜仙人辞别故宫,临行之时潸然泪下。李贺有感于这段史实,因而写下这首诗歌。

汉武帝的迷信是历代帝王中最著名的,金铜仙人只是他所有的求仙努力中很普通的一个例子:金铜仙人被建造在神明台上,据《三辅故事》记载,它高20丈,粗10围,手里托着一个盘子,叫做承露盘,用来承接露水,以供炼制仙丹。

唐朝诗人经常吟咏汉武帝求仙主题,因为他们自己也生活在一个求仙修道的时代。唐宪宗服食丹药,性情变得异常狂躁,结果被宦官所杀;至于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三代帝王都因服仙丹而死。道教的衰落也与此大有关系:成仙升天、长生不老永远只是传说,从来无人亲见,但因炼丹吃药而致病、致死的却大有人在。李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一方面自家对道教有很深的渊源,有相当的好感;另一方面也深知炼丹修仙的虚妄,对帝王求仙总有一些讽谏的意思。

从《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诗序来看,汉武帝当初铸造金铜仙人,幻想炼丹修仙,结果还不是和普通人一样死掉了,偌大的汉王朝还不是江山易主了?连金铜仙人都要被新朝帝王搬到自家宫阙去了,但搬去做什么呢?如果靠它真能炼成仙丹,汉武帝会死吗,汉王朝会亡吗?这样显而易见的事情,为什么帝王们总是看不明白呢?是贪欲太大,以至于蒙蔽了双眼吗?魏明帝是这样的,但他也和汉武帝一样匆匆离世了,魏王朝也不复存在了,但这样的荒诞剧为什么到了现在还在上演呢?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刘郎:即汉武帝刘彻。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误解,认为“郎”是对年轻男子的称呼,这是不对的,年轻和年长的一概可以称郎。在唐朝,“郎”这个称呼是相当尊贵的,安禄山就称李林甫为十郎。秋风客:汉武帝曾经写过一首《秋风辞》,感叹人生易老,岁月无情。李贺称汉武帝为“秋风客”,正是强调这个意思,让我们感到,无论汉武帝如何叱咤风云,如何修仙炼药,也和所有的凡人一样被无情的秋风吹老,在坟墓中静静地安息。

夜闻马嘶晓无迹:仍是汉武帝的典故,传说一到夜晚,在甘泉宫附近总能影影绰绰地见到武帝的仪仗,一到拂晓,却什么都看不到。这样的事情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汉宣帝的时代才消失无踪。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6)

官街鼓

李 贺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催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官街鼓:唐代长安的一种报时用的鼓点。这首诗以官街鼓引申对无限时空中人生短暂的感叹。

柏陵:皇帝的陵寝多种柏树,故而亦称柏陵。飞燕:汉代美女赵飞燕,这里泛指皇帝的嫔妃美女。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7)

忆扬州

徐 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诗人小传

徐凝,生卒年不详,在唐宪宗元和年间颇有诗名。徐凝爱诗爱得真切,以至于整日里和文学同道切磋诗律,无意于功名仕进。亲朋好友都劝徐凝求取功名,他因此来到长安。若按照唐人的一般做法,徐凝这时候应该去向达官显贵、文坛泰斗投递自己的文章诗卷,求得对方的赏识,让对方替自己扬名并打通更多的人脉。在大诗人里,王维、李白、白居易都是走的这条路线。但徐凝在长安滞留,始终迈不过自己心理的门槛,做不出这种登门卖弄诗才求人接引的事情。最终,一事无成的徐凝还是决定过回自己的生活,

徐凝游历洛阳的时候,与元稹、白居易颇为投契,后来南归故里,他向白居易写诗辞行说:“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诗中所谓“白身”是指没有功名和官职,徐凝那时已经是“白头游子”,知道自己这一生再无可能与功名有缘了。他回到旧日隐居之地,从此绝口不谈功名,每日里只是饮酒赋诗,悠哉度日。虽然年迈多病,贫寒无依,但徐凝淡泊处之,丝毫不以为意。徐凝就这样闲云野鹤一般地了却余生,而他的诗作一直都在世间流传。

诗题虽然叫做《忆扬州》,内容却是思念某位扬州的女子。

萧娘:南朝以来,诗歌里多将男子所恋之女子称为萧娘。桃叶:王献之有爱妾名桃叶,这里代指所恋慕的女子。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在原诗当中,这两句本是因思念某位扬州女子而称道扬州的月色,月是因人而美,因思念而美的,后世则将这两句单独拎出称道扬州的月色。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8)

第19章 咸阳城东楼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诗人小传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他的六世祖是唐朝开国功臣许绍,五世祖许圉师在唐高宗朝做过宰相,但到了许浑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但贵族的气派未失。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许浑进士及第,做过县令一类的小官。

许浑因为从小读书过于辛苦,身体一直消瘦孱弱,终于因病辞官。后来,朝廷再次起用许浑,任他做刺史之职。他治理润州丹徒(今江苏丹徒)的时候,为自己买房置地,后来再次抱病离职。他住在丁卯涧桥的乡舍,以编辑自己的诗集消磨岁月,后来他的诗集就叫《丁卯集》。

许浑喜欢游山玩水,登高怀古,经常会生出飘然出世的念头。传说许浑有一次忽然生了大病,不省人事,亲友们环坐身旁却无计可施。到了第三天,许浑突然醒来,当即起身在墙壁上题诗一首:“晓入瑶台露气清,座中惟有许飞琼。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良久之后,许浑这才说道:“昨夜梦中到了瑶台,见有仙女三百多人,其中有一人自称许飞琼,说,‘您不能再往前走了,请回去吧。’于是,就好像有人引路一般,我就回来了。”后来,许浑又梦到那位仙女责备自己:“你为何将我的名字写在人间?”许浑便将“座中惟有许飞琼”一句改为“天风吹下步虚声”。

诗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咸阳:秦汉都城,在唐代隔渭河与长安相望。许浑于咸阳城楼登高远眺,怀古咏叹,故有此诗。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9)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诗人小传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进士及第,职官履历中最重要的一节是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掌书记。淮南府下辖扬州,扬州是当时一座极尽繁华的城市,不亚于京城长安,尤其是美女如云,而杜牧年轻英俊,才华横溢,在扬州的声色场里可谓如鱼得水。牛僧孺收到的巡街官报告说杜牧在妓院里平安无恙的帖子堆满了书箱。后来杜牧担任御史,分司洛阳,风流依然不改。一次李司徒宴请朝廷官员,因为杜牧担任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出于避嫌的考虑便没有邀请他。没想到杜牧主动暗示李司徒,让他邀请自己。杜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早就听说李司徒家里的歌女堪称洛阳第一。当杜牧赴宴时,指名要一名叫做紫云的著名歌女表演歌舞,随即赠诗一首给紫云,道:“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杜牧意态萧闲,旁若无人,满座皆惊。

杜牧虽是诗人,却好谈兵,钻研兵法之后为《孙子》做注,即今传“十一家注孙子”之一。杜牧为官的风格颇似私生活的风格,敢言无忌,率直不拘,只是对功名并不豁达。杜牧因为从兄杜慥屡屡出将入相,自己的仕途却始终不畅,时常郁郁寡欢。

杜牧终年50岁,临死之前为自己写了墓志铭,又大量焚毁了自己平生所著的诗文。然而,晚唐诗坛以杜牧和李商隐为两座高峰,人们将杜牧称为“小杜”以与杜甫区别,又将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与李白、杜甫区别。

九日:即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时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杜牧任池州刺史,于重阳节和友人登池州附近的齐山,有感而赋此诗。

牛山何必独沾衣: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典。据《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于牛山,向北眺望齐国的国都,忽然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这是感叹人生短暂,国土与富贵都不能长久拥有。“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是说人生短暂、快乐易逝的体味是古往今来人类共有的,自己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心而不可释怀呢?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10)

第20章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齐安郡:指黄州。唐高祖把隋朝的郡改为州,唐玄宗又把州改为郡,唐肃宗再把郡改为州,所以唐代的每个州都有郡名,每个郡也有州名。杜牧写这首诗时正值仕途失意,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偶题:表明这首诗是在偶然情况下的即兴之作。这组诗一共两首,第二首也道出了同样的抑郁哀声: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11)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 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这首绝句描绘了夏日里一个池塘的风景,在清新淡雅、诗中有画的方面不逊于王维,但又添了王维写不出的颇具聪慧的情趣。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12)

题齐安城楼

杜 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长亭:古代郊野的地方为给路人歇脚盖的亭子,也有的就是驿站。庾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所以“亭”和“路”是联系在一起的,所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人们送别会在长亭,行路之人思乡也会望望一路上的长亭短亭,如李白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所以,长短亭就有了惜别和思乡这两个意象。故乡:指长安,黄州距离长安两千二百五十五里,而驿站的标准是每隔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算下来正合“七十五”之数。从音律上看,“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一种破格。从文义上应该断成“故乡七十五︱长亭”,是前五后二的结构,实际读起来却还得按照前四后三的结构读作“故乡七十︱五长亭”,这种冲突感为诗句增加了特殊的韵味。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13)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即秦淮河,南京名胜。相传秦始皇为了疏通淮水而开凿了这条河道,故称秦淮河。

商女:歌女。古人以五音与四季相配,因为商音凄厉,与秋天的肃杀之气相合,故此以商音配秋季,称为商秋,秋风也因此被称为商风。唐代有著名歌女名叫杜秋娘,后来人们对歌女通称为秋娘或秋女。歌女可称秋女,秋可称商,故而歌女又可称为商女。

后庭花:即著名舞曲《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所作。陈后主因耽于声色而亡国,《玉树后庭花》便被人们认为是亡国之曲,亦作为惑人心志的靡靡之音的通称。在古代,人们并不会苛责歌女“不知亡国恨”。杜牧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歌女是为权贵阶层服务的,权贵们爱听什么,歌女就要演唱什么,所以这一联实际是在讽刺上流社会的醉生梦死。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14)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 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韩绰:是杜牧的同事兼好友,当时在扬州担任判官之职。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后怀念韩绰而写来寄给他的。

二十四桥:一说扬州有二十四座桥;一说二十四桥即扬州的吴家砖桥,因有二十四名美女在桥上吹箫而得名。玉人:风姿俊朗之人,这里用来形容韩绰。“玉人”这个词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是指美女,事实上它是可以男女通称的,尤其在唐代很常见。况且,杜牧这首诗题目就叫《寄扬州韩绰判官》,从寄诗之体例看,玉人也当是韩绰才对。这一联是以玩笑的口吻描写韩绰的风流倜傥,想象他在月下的二十四桥上教歌女吹箫的情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描写扬州月色的最有名的两联诗句之一,另一联是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15)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乌江亭:传说是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楚汉相争之时,项羽被刘邦围困于垓下,仅率二十八骑突围。当军队到达乌江亭的时候,亭长建议项羽从这里渡江回到江东根据地,重新整顿兵马,再与刘邦争锋。而项羽觉得自己带了江东八千子弟征战天下,若只身回到江东,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于是拒绝了亭长的建议,在刘邦的追兵面前自刎而死。杜牧认为项羽应该渡江,不该对一时的胜败斤斤计较。这一联是成语“卷土重来”的出处。

赠别

杜 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杜牧在扬州赠别一位年仅13岁的歌女时所作,共有两首,其一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正是成语“豆蔻年华”的出处。

遣 怀

杜 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是杜牧回顾十年来在扬州的幕僚生活,慨叹往事不堪回首。

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这里形容扬州歌女腰肢纤细。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体轻,能为掌上舞”,这里形容扬州歌女身材婀娜,舞姿妙曼。

这一联是杜牧回味十年来在扬州的幕僚生涯,叹息时光荒废,功名无成,整日里只是醉情声色,在秦楼楚馆里赢得了薄幸的名声。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16)

第21章 秋 夕 (1)

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描写了一名宫女的寂寞情态,仅片言点染而传神至极,是唐代宫怨诗的典范之作。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17)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人小传

温庭筠(yún)(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在中国的正统观念里,温庭筠是“文人无行”的一个典范,才高而德薄,自负而放浪,就算我们可以赏其文,但也一定要薄其人。令许多人宽慰的是,温庭筠“无行”的一面终于害了自己,他没能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否则的话,晚唐史上也许又会多一个奸臣。

温庭筠是太原人(实际出生地应在江南),年轻时便以诗赋名世。他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很受推崇,但他性格轻浮,整天呼朋唤友,喝酒唱歌,所以,科举考试从来没有考中过。

当然,贪玩和学业不一定完全冲突,尤其以温庭筠这样的才子,就算再怎么贪玩放浪,诗赋水平也是当世翘楚。但唐朝的科举制度和宋以后不同,录取的主观随意性相当大,尤其是还没有像宋朝那样普遍实行糊名制度,所以印象分非常重要。推想温庭筠为什么落第,这恐怕才是主要原因。尤其是温庭筠才思敏捷,考写诗的时候经常给邻桌的考生捉刀,号称“日救数人”。应考的诗一共八韵,他叉八次手就能写成,所以人称“温八叉”。唐宣宗曾经赋诗,上句中有“金步摇”,下句想不出合适的词来对仗,就安排落第举子来对,温庭筠对作“玉条脱”,颇受宣宗赞赏。(金步摇和玉条脱都是女子的饰物,前者是戴在头上的,以金珠点缀,走一步就摇两下,所以叫金步摇,白居易《长恨歌》有“云鬓花颜金步摇”,说的就是这个东西;“玉条脱”类似手镯,套在胳膊上,呈螺旋状,两端可松可紧。)

这就算在皇帝那里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分,但好景不长。唐宣宗喜欢微服出游,有一次在旅店里遇到了已经做了官的温庭筠。温才子没能从微服之中看出帝王气象,出口颇为不逊,说:“你也就是个司马、长史之流吧?”(司马和长史一般是市级领导的助手,这种位置经常被用来安置闲人,白居易就被贬过江州司马,所以《琵琶行》说“江州司马青衫湿”。)唐宣宗说:“不是。”温庭筠口气更狂傲气人。“那你就是六参、簿、尉之类啦?”(这都是县级以下的吏员职位。)唐宣宗回去之后,下了一道诏书,说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温庭筠品德不佳,文章再好又有何用?结果,温庭筠被贬为方城县尉,他的政治前途就这样彻底断送了。

五代时期,后蜀赵崇祚编纂了著名的《花间集》,是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词选。虽然1900年在敦煌发现了《云谣集》,夺去了前者“第一”的名号,但以历史影响力而言,《花间集》的“第一”仍然是当之无愧的。《花间集》收录了晚唐至五代十八位作家的五百首词,但不是为了传世,而是作为歌伎和伶人们的标准歌本。这就意味着词作为一种文体,在初现的时候和“言志”的诗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潜心写诗的人是受人尊重的,潜心填词的人却要被世人另眼相看。整个唐代唯一的一个潜心填词的人,就是温庭筠。他的词被大量收录在《花间集》里,在无数个纸醉金迷的宴会上被无数歌女传唱。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汉朝初年有四位隐士在此结伴隐居,号称“商山四皓”,商山因此知名。温庭筠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刚离开京城长安,途经商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在这一联里,分别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并置在一起,纯粹的名词表达,没有一个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没有一个虚词,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情绪,是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表现形式。20世纪的英美意象派诗人“发现”了这种中国式的诗歌写法,大力宣扬并热情模仿,在诗坛上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意象派”运动,这是中西诗歌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18)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人小传

李商隐(约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当时很有文学名望和政治地位的令狐楚很欣赏李商隐,让他投入自己门下,给他优厚的待遇,还亲自教授他写文章的技法。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也很欣赏李商隐,在科举主考官面前极力为他美言,使他科举得中。后来在政治斗争中,令狐楚一度失势,被罢免了宰相之职,离开了京城。而令狐楚敌对阵营里的河阳节度使王茂元恰恰也很欣赏李商隐的才能,就在这个时候将李商隐纳入自己的幕府,并把女儿嫁给了他。从此之后,人们认为李商隐品行不端,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纷纷疏远了他,而李商隐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转变。

备受排斥的李商隐步入仕途的低谷,在朝廷和节度使幕府之间几经辗转。当他再次来到京城时,令狐绹已经做了宰相。李商隐期待令狐绹的帮助,而此时的令狐绹深恨李商隐忘恩负义,拒绝与他见面。在重阳节那天,李商隐来到令狐绹的衙厅,苦苦等待之后终于失望而归,只在衙厅留下题诗说“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以及“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颇有伤感之情。令狐绹因为这两联诗句而动了恻隐之心,便补授李商隐为太学博士。后来,李商隐又应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聘任,去做了幕府判官。

李商隐擅写骈文,精于对仗,技法学自令狐楚而青出于蓝。李商隐每次写文章时,总要查阅很多书籍,寻找丰富的词语、典故,然后将书排列左右,故而素有“獭祭鱼”之讥。相传水獭在捕鱼之后总是将鱼排列在水边,如同祭祀一般。人们讥讽李商隐写文章堆砌典故,作风正和水獭祭鱼相似。但也有很多人尤其欣赏这种文章,当时还有温庭筠、段成式也写这种风格的文章,而这三人在家族里恰恰都排行十六,人们便将他们三人的文章合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成名的时候,文坛宗主白居易已经年老退休。白居易很喜欢李商隐的诗文,甚至说过自己死后愿意转生为李商隐之子的话。白居易去世几年之后,李商隐果然生了儿子,就把儿子取名为“白老”,将他看做白居易的转世之身。

到了北宋初年,杨忆、刘筠等人效仿李商隐的风格写诗,他们的诗歌合集叫做《西昆酬唱集》,所以这种风格被称作“西昆体”。西昆体的诗歌绮丽繁复,用典深奥,所以金代大诗人元好问评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说这种诗歌虽然漂亮,但过于令人费解了。但追溯源头,李商隐的诗歌之所以费解,恐怕不仅仅因为他“獭祭鱼”的特殊手法,也是因为他不再把诗歌当做一种公共语言,而是当做一种私人语言,用以记载一些隐秘的情事,这些情事他很想倾诉却不便直接表白。高阳考证过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是记述他和妻妹的一段禁恋,但诗歌背后的真相恐怕是人们永远也无法搞清楚的。而这种特殊的朦胧感,也恰恰是李商隐诗歌最有魅力的地方。

锦瑟无端五十弦:传说瑟这种乐器本来有五十根弦,有一次太帝让素女鼓瑟,觉得音调过于悲伤,就改了瑟的形制,变五十弦为二十五弦(《史记·封禅书》)。李商隐说锦瑟“五十弦”,说的是传说中的瑟的古制。“五十弦”可以代指瑟这种乐器,这就是唐代的一个诗歌套语,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但是,太帝将五十弦改为二十五弦的传说给瑟这种乐器定下了一个悲恸的调子,给这首《锦瑟》也定下了一个悲恸的调子。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19)

第22章 秋 夕 (2)重过圣女祠

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李商隐一共写过三首《圣女祠》,其中有两首七律,一首五言排律,同样的扑朔迷离,但含义各不相同。圣女祠是实有其地,还是一个泛称,是一处怎样的所在,研究者们有过许多推测。纪晓岚以为三首《圣女祠》都和女道士有关,《重过圣女祠》写得最好,李商隐大概是在这里遇到了某位漂亮的女道士,发生了一些感情故事吧,所以借着写圣女来写自己的恋爱。这是一个颇有根据的猜测,因为唐代奉道教为国教,所以修道的风气很盛。公主就多有出家修道的,而公主一去,自然会跟着一大群宫女服侍,天之骄女们不甘寂寞,每每会搞出一些桃色新闻出来。

新皇帝继位的时候,也会大量遣出先皇的侍女,安排她们出家修道,一辈子就老死在道观里了;男人们也愿意主动修道,一来是风气所尚,二来修道是个做官的捷径,一旦隐居出名声来,会被朝廷直接征召,这要比考进士熬资历要快捷得多。而且隐居修道还可以参加一种特殊的科举考试,比考正式的明经科、进士科容易得多。李商隐在年轻时候也曾上山修道,还和一对道姑姐妹有过些暧昧的关系,但这毕竟触犯了社会禁忌,如果写在诗里,措辞自然要极尽含蓄。所以,纪晓岚的这个推测,既有唐代的社会背景作依据,也有李商隐的个人背景作依据。但是,这都不是直接证据,只是给出了一个可能性的方向。如果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在大体上就诗论诗来看,这首诗至少有两重自洽的含义:一是恋情,二是身世。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一般被定在大中十年(856年),李商隐44岁。五年之前,李商隐入蜀,做了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僚。而此时柳仲郢被调入京师,就任吏部侍郎,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副部长,掌管官吏任免的工作,这是一个很有实权的职位。李商隐随柳仲郢自蜀入朝,从路线来看,应该会经过陈仓和大散关之间的圣女祠,“此路向皇都”,再往前走就到长安了。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20)

第23章 夜雨寄北 (1)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内》,是李商隐在湖北、四川一带旅行时写给妻子的。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21)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骆氏亭:长安春明门外有骆骏所筑的池馆,称为骆亭。崔雍、崔衮都是崔戎之子,李商隐曾经受知于崔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一联尤其因为《红楼梦》的情节而著名(《红楼梦》中“枯荷”作“残荷”)。《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贾府诸人游船玩乐,船行处见到有些枯荷,于是“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一闲,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呢?’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拔去了。’”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22)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一联原是说李商隐在一次通宵达旦的欢宴上与一名女子暗通款曲,虽然不得交谈亲近却心心相印,后来人们多用这一联诗句形容两地相思。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23)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写梦醒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提笔给情人写信,匆忙得连墨都不曾磨浓。

无题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贾氏窥帘韩掾少:晋朝韩寿风姿俊朗,在贾充手下做事。他去贾充家里的时候,贾充的女儿隔着帘子偷看他,不禁爱上了他。贾充的女儿把皇帝赐给父亲的高级香料偷偷送给了他,于是两人私通。后来,贾充闻见韩寿身上的香料气味,查知了实情,就把女儿正式许配了韩寿。掾(yuàn):僚属,副官。韩寿是贾充的僚属,故称韩掾。

宓妃留枕魏王才:宓妃即曹丕的夫人甄氏,以美貌著称。曹植曾经向父亲请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甄氏配给了曹丕。后来甄氏因谗而死,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缕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离开京城回返封国,途中经过洛水,在金缕枕上梦见甄氏向自己倾诉相思,醒来后感其事而作《感甄赋》。后来,魏明帝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宓(fú现读mì)妃原为伏羲之女,溺死于洛水,死后为洛水之神,即洛神,代指甄氏。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24)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一联原本是形容男女相思,后来多用于形容鞠躬尽瘁。

碧城

李商隐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这一组诗是李商隐诗歌里著名的难解之作,扑朔迷离,藏着某个不可捉摸的爱情故事。碧城:“碧霞之城”的简称,是道教元始天尊居住的地方,或许指代着某所道观。唐代女道士极多,且风气开放,道观常常成为爱情萌发的所在。

十二:在语法上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附于上文,组成“碧城十二”这个短语;二是附于下文,组成“十二曲阑干”这个短语。“十二”是一个特殊的数字,是所谓的“天之大数”,这是从岁星(木星)十二年绕天一周而来的。周代制礼,天子的服装、仪仗等等,都会体现这个数字。“十二”还有仙家的意味,“十二楼”在《史记》和《汉书》里都有提到,大略就是方士所谓的仙人居所,是为“五城十二楼”。《红楼梦》所谓金陵十二钗也出自“五城十二楼”的典故,把十二钗认做仙女。

碧城

李商隐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25)

第24章 夜雨寄北 (2)碧城

李商隐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这首诗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自己与情人别离后的郁结与相思。

春 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这首诗写的是春雨中戚戚然思念远人的心情。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26)

晚 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这首诗描写了晚晴的自然景致,由此生发出身世之感怀,颇具哲理趣味。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27)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李商隐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王茂元很欣赏李商隐的才华,把小女儿嫁给了他。李商隐婚后应考博学鸿词科,落第而归,回到泾州继续幕僚生涯,郁郁不乐之下登泾州城楼抒怀,写下了这首《安定城楼》。安定,即安定郡,泾州的别称。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28)

第25章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1)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崇让宅: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洛阳崇让坊的住宅。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李商隐仕途失意之时。

无题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这是李商隐典型的无题爱情诗,写一名女子对情人的思念。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29)

和友人鸳鸯之什

崔 珏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诗人小传

崔珏(jué),字梦之,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大中年间进士及第,官至侍御史。崔珏的诗风颇有李商隐的华美,他对李商隐也确实极为佩服。李商隐死后,崔珏写过情真意切的诗来悼念他,其中一首写得极好: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wǎn),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诗经》雅颂以十篇为一组,称为“某某之什”,故此诗篇称为篇什。崔珏的友人写了一组咏鸳鸯的诗,崔珏作了三首同咏鸳鸯的诗与友人唱和(hè),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30)

长安晚秋

赵 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诗人小传

赵嘏(gǔ),字承祐,生卒年不详,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进士,只做过渭南尉这样的小官,但文名很大。连唐宣宗都久闻赵嘏之名,有一次问宰相:“诗人赵嘏可有担任什么体面的官职?可以取他的诗来让我看看。”唐宣宗阅读赵嘏的诗卷,第一首就是《题秦皇》,诗中有“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这是讽刺秦始皇只晓得以武力服人,不肯用儒生治国。唐宣宗觉得赵嘏这是在借古讽今,讥讽自己不重视文士,心中不快,提拔赵嘏的事便就此作罢。赵嘏曾经写过“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这成为自己一生仕途偃蹇的诗谶。

赵嘏原先住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属浙西节度使管辖。赵嘏家中有一名美貌的侍妾,和赵嘏感情很好。赵嘏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就留下这名侍妾来照顾母亲。恰逢中元节,赵嘏的家人一起去鹤林寺游玩,浙西节度使看中了这名侍妾,将她抢回府里。第二年,赵嘏在京城长安考中了进士,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悲愤不已,作诗道:“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浙西节度使听说这首诗后,心中惨然,就派人把那名侍妾送到长安,交还赵嘏。当时,赵嘏刚出潼关,途经横水驿时与侍妾相遇,侍妾抱住赵嘏痛哭失声,经两夜而死,赵嘏就将她葬在了横水北岸。此后,赵嘏一直思念着这名侍妾,直到临终之时还仿佛看到她就在眼前。赵嘏死时刚过不惑之年,有《渭南集》传世。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31)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人小传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传说唐武宗会昌末年杜牧调任池州刺史时,他的一名已有身孕的侍妾另嫁杜筠,生下的孩子就是杜荀鹤。杜荀鹤早年便很有诗名,人们认为以他的才华考中进士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他偏偏屡屡应考又屡屡落第。他只好写诗自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认为自己的落第是缺少人脉的缘故,于是想方设法结交权贵,拜见当时权倾天下的梁王朱全忠(朱温)。

杜荀鹤生活的时代正是晚唐向五代的过渡期,梁王朱全忠即将倾覆唐朝而建立后梁政权。在梁王朱全忠当权的时候,杜荀鹤总算时来运转,深受梁王的器重。有一次杜荀鹤正在陪伴梁王,突然天空无云而雨,梁王认为这是天在哭泣,很不吉利,命杜荀鹤即景作诗。杜荀鹤写道:“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阴显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工。”诗写得谄媚,却很聪明,一下子把这个不祥之兆变成了对梁王的歌颂。梁王因此而更加喜欢杜荀鹤,派人把杜荀鹤的名字报给主管科举的礼部,使杜荀鹤终于进士及第。当时,杜荀鹤已经46岁了。

杜荀鹤既然有了梁王撑腰,对王公大臣们便开始侮慢起来,文辞之间对他们多有讥讽。王公大臣们很想杀掉杜荀鹤,但终于没有成功。不过,杜荀鹤也没有猖狂太久,很快就去世了。好友顾云将他的三百多首诗编纂成集——《唐风集》。

这是一首颇有理趣的诗,以小松自况身世,睥睨世人。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32)

第26章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2)孤雁

崔 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诗人小传

崔涂,字礼山,生卒年不详,唐僖宗光启四年(888年)进士,但没有在仕途上发展,而是终年浪游在陕西、四川一带,写诗思念远在江南的家人却总是不肯回家。崔涂的诗常常深情动人,意趣高远,而且多有警句。

这首诗句句写孤雁,字面之外实为诗人以孤雁自况,感怀自己多年来漂泊无依的寂寞生涯。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33)

春 夕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诗题一作《春夕旅怀》,抒写羁旅思乡之情。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34)

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诗人小传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父亲是京城警卫军队的左军将军。秦韬玉有一身钻营官场的本领,先是给大宦官田令孜吹牛拍马,不到一年就连获升迁;后来护卫唐僖宗到蜀中避难,深得唐僖宗的欢心。在中和二年(882年)的科举考试中,皇帝钦点秦韬玉进士及第,田令孜又提拔他做了工部侍郎。秦韬玉在当时很有诗名,作品一经写成便会立即被人传诵。他在后世最受称道的一首诗却是在不得志的时候写的,也就是这里选录的《贫女》。这首诗格调高远,取譬不卑不亢,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善于钻营官场的人写出来的。

诗歌字面上是描写一位贫家女子的出嫁之难,实则是作者托贫女以自喻。秦韬玉当时或在幕府任职,做别人的幕僚,故而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之叹。

蓬门:指代贫寒家庭。这一联是说贫女生于寒门,没用过绫罗绸缎,如今想要托媒人嫁人,但想到世人只重富贵而不重品格,自己出嫁的希望渺茫,于是自伤自怜起来。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35)

寄人

张 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诗人小传

张泌(bì),字子澄,生卒年不详,生平多不可考。张泌生活的时期正是唐末大动荡转入五代割据之时,他考中了唐朝的进士,却没办法做一名太平官吏。乱世之中,张泌很可能流落于湖湘一带,受到武安军节度使马殷的器重。张泌擅写言情之作,幸好乱世也不再对诗人坚持“诗言志”的严格要求了;张泌还写小说,流传下来的有《韦安道传》和《妆楼记》,前者在五代时期很受欢迎。

张泌(bì)之名今人一般读作张泌(mì)。古人的名与字在含义上总是呼应的,“泌”(mì)只有“分泌”的意思,“泌”(bì)则是泉水涌出的样子,所以从张泌的字“子澄”可以推知张泌的名字应该读作张泌(bì)。

《寄人》共有两首,传说诗的背后有着一则真实的故事:张泌年少的时候曾经与邻家的一位浣衣女子相好,后来张泌搬了家,很多年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女子。但是痴情的张泌始终没有忘记过她,他在每一个夜晚都会痴心冥想,让眼前浮现那女子的模样,于是每天夜里也一定会和她在梦中相遇。张泌的这首《寄人》就是寄给这名女子的。她在见信之后深深感动,但毕竟没法脱身出来和张泌相聚,只能不住地流泪,悲伤不已。这组诗的第二首是: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谢家:即谢娘家。“谢娘”在诗歌里总被用作所爱女子的代称。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36)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37)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38)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39)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40)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41)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42)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43)

闲读唐诗30首(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4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