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粗粮对身体有什么好(吃粗粮对身体好)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吃的也越来越精细,但随之也流失了不少的营养。
这时候,许多人意识到了粗粮的好处,「粗粮」也就成了“备受追捧”的健康食物。
通过研究发现,粗粮确实有能够帮助肠道蠕动、控制血糖、预防中风、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体重等作用。
但粗粮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所谓的“粗粮食品”又真的健康吗?
什么是粗粮?正确的吃法又是什么?
本期《周末食鉴》,小康妹儿就来和你一起聊聊——“粗粮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种“粗粮”不健康!真正意义上的粗粮是……
粗粮馒头、粗粮米饭、粗粮饮品……仿佛不管什么食物,加上“粗粮”二字,就变得健康又营养。
但这些所谓的粗粮食品真的健康吗?很遗憾地告诉大家,目前市面上许多“粗粮”食品,经过多道加工程序后,其原有的营养价值会受到损耗。
再加上粗粮食品原本的口感一般都不太好,有些会加入糖、油脂和其他添加剂,让其食用起来更加美味。
这类“粗粮食品”的营养价值,与真正的粗粮相差甚远。
小康妹儿提醒:大家平时在购买时,建议对照一下配料表,选择粗粮含量较高的品种。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粗粮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中提到,粗粮是指未经精细化加工,或虽经碾磨处理但仍保留了胚乳、胚芽、谷皮和糊粉层的谷物。
比如:小米、糙米、燕麦、玉米、高粱、大麦、黑米等。
与经过反复加工的细粮相比,粗粮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植酸和酚类等植物化学物,有着细粮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
粗粮健康,应多吃?
虽说吃粗粮对人体有好处,但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01多了影响消化
首先,粗粮吃多了会影响消化,因为粗粮里面含有较多的纤维素成分。
过多食用粗粮会导致腹胀,影响食欲,在极端情况下还会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症状。
02多了胃酸反流
其次,粗粮食用过多会明显延缓胃排空,可能导致食物积存,这些食物就可能带着胃里的胃酸,反流到食管里,损坏食管黏膜。
03干扰药物吸收
再者,过多的膳食纤维会干扰某些药物的吸收,可能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04多了导致营养不良
还有,长期过量食用粗粮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使人体缺乏很多基本的营养元素,导致营养不良。
粗粮虽好,但并非人人都适合!
粗粮既能“养生”,食用不当也可能会“伤身”。因此,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粗粮,比如下面这7类人:
01胃肠功能差的人群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吃太多食物纤维对胃肠是很大的负担。
02缺钙、铁等元素的人群
粗粮中草酸和纤维含量普遍较高,会阻碍机体对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还会降低蛋白质、脂肪的利用率,让贫血状况一直无法改善。
03患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
如果患有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是胃溃疡,进食大量粗粮易引起出血。
04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如果每天摄入的纤维素超过50克,会使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05体力活动比较重的人群
粗粮营养价值低、供能少,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而言营养提供不足。
06老年人和小孩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孩子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善,过食粗粮对于胃肠是很大的负担。
07患有肾脏疾病的人群
粗粮中钾、磷高,过多食用可能影响肾脏功能。
粗粮品种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
粗粮有许多品种,各自也有着不同的功效。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需求,来做出选择。
接下来,小康妹儿就教大家怎么挑选适合自己的粗粮:
糙米
与精米相比,糙米保留了更多膳食纤维、维生素B1,更易于消化吸收,适合儿童和老年人食用。
玉米
玉米富含膳食纤维,且脂肪含量不高,是减肥人士的较好选择。
燕麦
燕麦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红薯
红薯粗纤维含量比较高,可以刺激肠胃蠕动,加速排泄,对于那些经常吃肉、有慢性便秘的人,可以适当增加摄入比例。
荞麦
荞麦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和芦丁,可以清除血管中的“垃圾”,降低血脂。
同时,荞麦的含铁量也非常高,对贫血者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小米
小米中维生素E、膳食纤维、钾、铁含量比大米要高,能够有效预防高血压及缺铁性贫血。
最后,小康妹儿提醒大家:吃粗粮也是有讲究的!
01膳食均衡、粗细搭配
小康妹儿之前采访「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孟德姣医生」时,她介绍:
粗粮每天应占到整个主食摄入量的1/4~1/3。主食每天摄入量应在250g~400g内,粗粮可以代替部分细粮。
02补充水分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有很强的吸水性,只有补充足够的水分,才能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
#今日互动#
你平时爱吃粗粮吗?
有没有什么“秘制小食谱”?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作者林国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科普达人(本文已获授权,内容有部分调整,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部分内容综合自:浙江大健康、CCTV生活圈、健康时报、人民网健康、生命时报、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编辑:豆豆 图:123rf等 动图来自SOOGIF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